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五十四回 二十三
    只说第二日宋军拔营退兵,就有细作报知梁平,说王知节退兵了。

    梁平心中作怪,又问那前来报信的细作道:“宋军退兵情形如何?”

    细作答道:“宋国军士皆披甲列队,王知节自己则著白服乘舆车,引兵缓缓东归,行伍秩序井然。”

    梁平思虑半晌,只是摇头道:“王知节必有大谋,不可轻动。”

    张勇等人皆言道:“此必是宋军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

    梁平摸着胡须,冷笑道:“王知节乃世之枭雄,颇好诈谋诡计。今其退兵辙不乱,旗不靡,定是有伏兵在侧,以诱我军入其彀中耳。我军于广平仓血战数日,师老兵疲正需休养,不可轻举妄动,可令人远远哨探。”

    过了半晌,又有哨探上山回报说:“宋军离此二十里下寨。”

    梁平笑道:“吾料王知节果不走。且坚守寨栅,大军不可轻动。”

    只说过了一日,并不见宋军动静。梁平再令人哨探,回报说:“宋兵已起营东去了。”

    梁平不信,乃与亲随换上甲胄,一同下山往前沿来查探,果见宋兵又后退二十里下寨。

    梁平默然不语,回营后依旧对众将说道:“此乃宋军诡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一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宋兵已退至劁门。”

    赵勇等人说道:“王知节用缓兵之计,渐退江州。大帅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某等愿往决一死战!”

    梁平说道:“王知节诡计多端,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目下只可修养士卒,等待越水援军到后,再发兵击之,方是万全之策!”

    赵勇等皆奋然道:“某去若败,甘当军令。”

    “他王知节可以输上个七回八回,但我梁平一回也输不起!”梁平思虑再三只是摇头。其实,他也是因为广平仓一战,越军折损过多的缘故,对于宋军开始变得疑神疑鬼起来。迟迟不到的越水援兵还有缺兵少将的现实不得不令他慎之又慎。

    这一边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外面的军士进帐禀报道:“小梁将军差遣随军司马王甫前来报捷,现已候在帐外!”

    “报捷?”梁平哈哈大笑,说道:“我儿化之又打了什么胜仗?唤王甫进帐说话!”

    俄而,王甫进得帐来,拜见梁平道:“前将军随军司马王甫参见大帅。前将军常化之奉大帅军令,引军十万东征彭黎,大破宋军,杀宋太守庞仁,俘获无算。前将军特差遣我来此报捷!”随即呈上了常化之报功文书还有进献给梁平的各种金珠宝贝的表册。

    “哦,十万?”梁平把文书表册丢在一旁,饶有兴致地问道:“化之自越州出兵之时,不过二万人马。这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攻一座彭黎城,竟然拿得出十万大军了?”

    “是。”王甫答道,“我军自出师北伐以来,湖湘民众无不箪食壶浆以迎义军,更有天地会等江湖会党组织来军前投效。如今大军连战皆捷,队伍壮大,士气旺盛,就连湖湘的三岁小儿听闻小常将军威名,夜里都不敢啼哭了。”

    梁平听罢,哈哈大笑道:“有儿若此,虽死何恨呐!”当下传令在军中设宴庆贺。

    听说常化之攻拔了彭黎,众将皆到场庆贺。

    席间,梁平把话锋一转,对王甫说道:“不过,也需提醒他不能因胜而骄,大意轻敌,要好生提防江南大营的救兵才是!眼下,你们在湖湘一带所遇到的皆是宋国地方上的厢军、练勇而已,战斗力不强。近闻赵宋派遣老将毛伯温率十万禁军入湘增援,大营就扎在了鄱阳。彭黎与鄱阳近在咫尺,如今彭黎被我军攻破,近在鄱阳的毛伯温又岂能坐视不管?你们还是需要做好打大仗、恶仗的准备!”

    “是。”王甫毕恭毕敬地答道,“在下离开彭黎之时,小常将军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北上樊口,截断彭黎江上的这个要津,沿江布防阻击毛伯温南下。”

    “嗯,”梁平点头赞许道,“北线有化之鼎力维持,我自可放心则个——你从湖湘经越水来此,越州近来的情况如何?”

    王甫说道:“哦,为贯彻大帅关于‘整顿经济,全力备战,实行总体战’之重大决策部署,越水六郡长官均切实加紧进行征丁、征粮、编练新兵之动员。现在,有潜伏各地的奸党分子乘机煽惑愚民,对抗政府。以‘反内战、反饥饿、反抓丁’为口号制造事端,影响所及,越州、南邑、靖南等地相继发生抢米风潮。各地长官已奉命予以弹压。”

    梁平面色变得难看起来,说道:“唉,以越水弹丸之地如何能与大宋国相抗衡呢?你看,咱们在前方虽然连战皆捷,攻略了不少地盘,但后方的经济却要被拖垮了!如此下去,怎么能够维持长久呢?好在如今攻下了广平仓,军中缺粮的问题总算得以解决。可兵源问题却没有着落。此次麂麋山一战,虽然击溃了王知节的十万兵马,但军队的折损太多。越水的新兵却始终不能足数。现在军队士气虽盛,但缺额太多,稍有不慎就要一蹶不振,故而不敢轻动——你们在湘南的处境如何?”

    王甫道:“自出山以来,小常将军率军攻城拔寨,一路所向披靡,粮米、饷银、兵源均可就地补给,无需越水供给。大帅,我以为现今越水残破,民生凋敝,根本不足以维持大军对外征战的军需供给和消耗。要想在外持久作战,咱们还须要做到以战养战啊。”

    “以战养战,又谈何容易啊?”马宝苦笑道,“湖南是鱼米之乡,人烟鼎盛。你们到了那里自然是吃穿不愁,兵源无忧。可是,江州以西这些地区都是穷乡僻壤,人口本就不多。大战之时,当地的老百姓一听说要打仗了,老弱妇孺都往东跑了,精壮青年全被宋军征用。咱们如何做到就地征兵呢?”

    王甫笑道:“古话儿说得好:‘无粮不聚兵’。大帅手中现在有可供整个江州百姓食用数年的粮米,完全可以开仓放粮的形式,招揽四方的流民、饥民到此合家食饭,从而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