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五十六回 七
    只说高季左从京城回返江州主持平叛,南下经过义乌的时候,恰巧遇见了当地矿工与邻县永康来的开矿者之间因为争夺开矿权爆发的械斗。双方都组织了数千人在义乌城外的七宝山爆发了一场让高季左触目惊心的械斗。

    高季左之所以有幸看到这一幕“盛况”,绝不是人家上午开打,他下午就赶到。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械斗。早在大正六年六月起,义乌当地的矿工、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了多次械斗,双方参与殴斗人数累计达三万人左右,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二千五百余人。

    那是让高季左永生难忘的一幕,无数平凡的义乌百姓在争夺矿藏的那一刻都变得如此不平凡,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同上阵,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进行战斗,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不顾三从四德的教诲,纷纷拿起菜刀,眼中冒着凶光,狂叫着加入战团,大砍大杀,生人勿近。

    他们不但拼杀勇猛顽强,还不畏惧死亡,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一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

    “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高季左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关于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季左对朱亥说出这样一番话:“我的随从之中有个叫作陆崇的随从,曾经做过老王爷的贴身侍卫,自幼行走江湖,曾在越州、泸水与百越群蛮打过交道,此类人善用弓弩、匕首,身形短小精悍,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且性情暴戾,悍不畏死,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后又追随老王爷转历四方,在江北亲眼目睹秦军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凡此天下强横之徒,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其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骇!可骇!”

    而对于这场长达数个月的械斗,当地官府也没有丝毫行动,既不理也不管,只是每天派几个衙役去维持械斗秩序,防止斗争扩大化再要伤及无辜。对这种懒政怠政行为,深谙官场规矩的高季左却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老百姓都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于是,他连夜给皇帝上密折,并求见浙西路转运使胡宪,扬言道:“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越州之乱必平!”

    胡宪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议,但转头就把消息通报告给了金城和茅良卿。早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茅良卿是逢不得一个“兵”字的,听说高季左在外省招兵买马,吓得不知所措,却引出这好一场风波。

    对于义乌人的勇武和坚韧,高季左通过一场械斗,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精心制定了一系列招募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义乌人,才能成为这支军队中的一员: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混迹市井之人不能用;喜好摆弄花拳绣腿之人不能用;年过四十者不能用;在官府做过差事之人不能用;言过其实、高谈阔论之人不能用;生性怯懦的人不能用;貌美肤白之人不能用;偏见执拗之人不能用。”

    而被招募从军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膂力强壮,体格结实,双目有神,憨厚老实,手脚长大,畏惧官府。”

    概括起来,高季左要找的是这样一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服从官府,敢打硬仗的“愚兵”。

    按照这样的要求,高季左就在当地招募了四千义乌兵随同他一起南下江州。

    朱亥听罢高季左的解释,说道:“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经过三年的训练;而能够熟练的使用刀剑,则要花掉五年的时间用于练习;至于军旅进止,阵法整肃,号令统一,更需要假以时日进行磨合。听先生所言,义乌兵虽然顽强好战,但毕竟出身草莽,又不曾进行过训练,终究不过是匹夫之勇,只怕无法跟梁平的素练之卒,久战之军相抗衡。抵御叛军还是要靠王知节和茅大人的兵马才有取胜的希望。”

    高季左却不以为然道:“哎,老弟岂不闻‘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实不相瞒老弟,我已经找到了制胜之道!”

    朱亥问道:“不知道高先生的制胜之道究竟为何?”

    “这……”高季左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天机不可泄漏。等到了战场上,你们自然就知晓了。”

    “哦?”朱亥暗自寻思道,“你该不会是拿着这些漂亮话骗我吧?”

    高季左看着他一副半信半疑的神情,哈哈笑道:“茅大人的心意,我高季左领受了。老弟回去以后,尽可转告茅大人,就说请他放心,我此次来江州乃是奉旨办差,全无其他非分之想,定当与江州诸公精诚团结,同心戮力为国平叛解忧。”

    朱亥把高季左的话暗自琢磨了好一阵儿,才说道:“现在叛军大兵压境,东线形势紧急。茅大人处事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王知节为人阴狠酷烈,很不得人心,前不久又强行征用市舶司储存的钱粮,实在是难孚众望;现如今江州府上上下下人心不安,对于剿贼平叛事宜莫衷一是,急需要先生前去主持局面。”说着,他离开座位,走到高季左跟前,躬身拜道:“依在下之见,先生应该把招募的新军托付给得力的部属带领,先生自己轻装简从,随我一同前往江州去主持大事,安抚人心才是当前江州最为紧迫的事情啊。”

    高季左想了一会儿,笑道:“你说得对,我这就打典准备行装。明日一早就随你一同前往江州去拜见茅大人!”

    当晚,高季左命人唤来团练使陈大成及陈子銮、童子明、朱珏三个团练副使,交代了一些军中的事务。第二日就带着陆崇等四名随从跟着朱亥一同南下江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