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六十回 十四
    “既然如此……”五姑娘曲起右手食指,一边敲打着桌子,一边说道,“那么,这件事情暂且搁置,等知节来江州以后,我们再谈吧。”

    茅良卿乐得如此,赶紧连声附和道:“对对对,江州的军事怎么能少了王知节呢?大人现在这里游玩几日,等候王知节来此以后,再行计议也不迟呐。曾大人、五夫人你们有所不知,咱们江州的名胜着实不少。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就是指这里,《水浒传》中‘江州’也指此地。城北至今还保存有完整的‘浔阳楼’,就是当年宋江题反诗之地。”

    曾泰是靠着朝廷开恩科而得的官位,肚子里的墨水本就不多。他对于白居易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但一说起《水浒传》来,便头头是道。何况,他虽然做了宣慰使,但也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真正拿主意的还是五姑娘。所以,他本人也就乐得在此无事逍遥,当下便与茅良卿攀谈起来,更不管其他。

    五姑娘却是一个有心之人,对茅良卿他们并不搭理,只盯着高季左,说道:“眼下,叛军一剿即溃,不少贼人都在争相投降官军。朝堂上便有些人觉得如今抚局可成,当立刻罢兵,向叛军招安。如若再打下去,不惟钱粮一项难以为继,而且损兵折将,于日后京畿守备也多有不利。不知道诸公对此事是怎么一个看法呢?”

    片刻之间,高季左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胡须思忖。五姑娘见他似乎是有顾虑,随即说道:“请诸位大人放心。朝堂上虽然有招抚越水的声音,但是主张决战到底,收复越州的人还是占着绝大多数。只是皇帝陛下对用兵之事始终是慎之又慎,不能不考虑到战争迁延日久对国计民生的损害。各位大人在前线与叛军交战日久,定然知晓他们的虚实。所以,皇帝陛下还有朝廷大臣都想知道一下各位大人的和战主张,以此作为庙算参考,绝无打击报复的意思。”

    高季左笑了起来,慢慢地说道:“为得此事,皇上曾经两次手诏,枢密院也有三次紧急檄文到江州来,询问倘若官军西征能否速战速决的问题。倘若西征越水不利,使战事迁延日久,确是于国计民生大为不利。”说到这里,他从袖中取出来一封书信,递给传庭说:“夫人请看,这是荣大人的一封亲笔书子,昨天晚上我刚刚接到的。”

    五姑娘接过荣禄的亲笔书信,打开一看,书信的开头是对江州众文武官员的奖誉之词。随即话锋一转,便写道皇上对越州剿贼的军事能否成功十分忧虑,还言及了因为平叛军事拖累,户部开支浩大,大正七年的租赋已经开始提前征收了,赋役日重,仓廪无积,战事再要持续下去,只怕是要国将不国了。看完信,五姑娘不由得摇头冷笑,说道:“既然荣大人不怕家丑外扬,我对各位也就实不相瞒了。不错,现在朝廷上主张议和之人正是荣大人!”

    况且,皇上为要振奋京师人心,鼓励士气,甚盼我们能将闯贼生擒,献俘阙下,倘不能将闯贼生擒或在阵上斩首,纵然大捷,也不能使皇上十分高兴。

    高季左还不曾说话,他从义乌带来的陈大成已经义愤填膺起来,站起身大声地说道:“我等上赖皇帝威灵与大人们亲临督战,下赖三军将士用命,定能擒斩逆贼,为国家除腹心之患。越水六郡之地,迭经流贼过往盘踞,越民亦是备受其害,故而人心思宋,咸怀杀贼报国之志。我大军尚未出征,就已经有不少越州士绅豪杰遣使来降。高先生已经通令他们,一俟官军入越,流贼溃败,务要其督率乡勇将大小山路,层层封锁,步步拦截,布下天罗地网,不使一贼逃逸。故纵令这等元凶巨恶侥幸在阵前不被官军擒斩,亦难逃各处乡勇百姓之手。故而,若我大军一出,则越州贼军定成土崩瓦解之势,请夫人不必为此担心!”

    五姑娘听得连连点头,说道:“今越水贼人屡战屡败,兵革疲于外,官将诛于内;君臣谗隙,国分为三;加之底瘠民乏,天灾人困。此无问智愚,皆知是天灭贼人之时也。今以官军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乘此时猛追穷寇,反而要与陷入绝境的贼人议和。这是养虎为患,假以时日待其恢复,必然又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高季左说道:“好,好。倘能如此,我等更复何优!”他嘿嘿地笑了几声,又赶快问:“现在,我们也常听从江东过来的旅人客商说,在京的官绅百姓皆是反对荣大人招安叛军的主张,要求官军入越平叛。只是不知道,孙大人对此事的态度可与夫人相同啊?”

    五姑娘说道:“嗐,他的日子也是难过的很呐。荣禄跟朱四维他们因为对越水和战主张不同,闹得是水火不相容,倒叫这么一个老实人在中间两面受气呐。他虽然觉得主战有理,但主和嘛,却也是为国分忧嘛。所以,这些日子来,他也渐渐落得跟老相国一样一样的,耳闻目睹是饱受刺激,平日里常诵什么‘瓶之倾兮惟垒之耻’的,抑抑不可终日,神经极度衰弱,实已不堪勉强支持,只待那些贤人志士出山辅助君王,便可以退位让贤,纵情山水,悠然自得了。”

    高季左假装忧虑道:“孙大人还得保贵体无恙才好。他可是我朝的宰执,倘若一朝病倒。这和战大计可不是要由得荣禄这些人胡作妄为了吗?到了那个时候,怕是就是要‘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呀。”说着,他避开曾泰等人的注意,压低了嗓音,对五姑娘悄悄地说道:“我看,咱们大宋王朝绝不能落入荣禄这些投降派、软骨头之手。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大人忠君爱国,有朝野士民的支持,又掌握着江北的精兵悍将,何不效仿春秋时期鬻拳强谏楚子的故事,诛杀祸乱朝纲的乱臣贼子,以成就‘匡国家,安社稷’之美名呢?”

    “高先生莫非是要陷我家官人于不义乎?”五姑娘脸上勃然变色,说道:“臣子擅加兵威于上,亡人臣之礼,不道!”说罢,也不顾众人耳目,竟然拂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