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六十回 二十二
    五姑娘又说道:“高见,你可将梁封、武达的相貌仔细说给在座的诸位大人知晓,以便来日阵前将他擒斩;即令他死于乱军之中,也好寻到尸首。”

    “是,是!”高见把梁封、武达等人的身材、相貌详细他说了一遍,还怕五姑娘和王知节嫌他的忠心不够,又赶快补充说:“大人!万一那梁封死于乱军之中,血肉模糊,他的尸体也有办法认出。只要看见他身上挂的箭囊和宝剑,就能够认出他来。”

    五姑娘问道:“什么箭囊?”

    高见道:“牛皮箭囊,朱漆描金,上画一金色小龙。梁平当初”

    高季左忍不住摇摇头,恨恨地说:“这个死贼!”

    五姑娘接着问:“什么宝剑?”

    高见答道:“他原有两口好剑,一口叫越女剑……”

    “什么越女剑?”高季左截住问。

    高见忙不迭地奏禀道:“就是当年铸剑师欧冶子采越城岭之上的千年玄铁锻打而成的绝世好剑啊。此剑外观柔美可爱,锋芒却尽收内里,正合那越州女子‘生相娇弱,内里刚强’的天性,只因剑身纹理逆而不顺,被看作乱世妖剑。梁平入主越州不到三年,梁封就在城外田猎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昔年越水楚氏的藏兵洞,在洞中得到这一口宝剑。梁封喜爱非常这口宝剑,经常佩在身上,并在剑柄上镌有‘越女剑’三字。”

    茅良卿接着说:“这口宝剑,我也曾听说,确是一口好剑。上个月擒获的一个逆贼,曾为梁贼手下头目。据他供称,梁平在越州谋划叛乱的时候,这口宝剑每到夜晚就咔咔有声,跳出鞘外……”

    曾广恩也向众将说道:“你们各位传令手下将士入越平叛的时候,务要留心死尸旁有越女剑者,那便是梁贼本人。你们不管谁得到此剑,一定要献给茅大人。”

    五姑娘却摇头笑道:“二位大人先不要忙着下定论。这世间的玩意儿大抵都是喜爱曲投时好的,焦尾琴有美音,于是世上就有琴皆有焦尾;龙井茶味甘醇,天下就无茶不出西湖。至于这越女剑……我记得当年老王爷也有一口,是经常佩戴在身上来炫耀的。所以,这些名剑名刀呀往往是名不副实的,不能作数。”说着,她看向了王知节。

    王知节坐在那里,假装什么都没有听见。

    “不过,就在上一个月,”高见又说,“小的听说梁封嫌弃这口剑有恶名,已经把它封存不用,他自己用的是另一口宝剑。”

    五姑娘忙问:“剑上有字么?”

    高见答道:“剑身上和剑鞘上都镌有‘张小泉’三个字。”

    众人听罢无不哄堂大笑。五姑娘也笑着道:“这‘张小泉’的字号,我还是知晓的。不过,这家店铺做的是剪刀买卖,没听说还出过什么宝剑啊?”

    高见说道:“梁平在入越之时,途经黟县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一家叫‘张小泉’的老字号,所铸刀剪,选用的是闻名于世的‘龙泉’钢为原料,又因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因而刀口锋利,名噪一时。所以,梁平就花重金上门,要求这家店铺用铸造刀剪工艺替他铸一口宝剑,作为自己随身的佩剑使用。梁平入越以后,命梁封统领牙门诸将,却又考虑梁封年幼,唯恐诸将不服。于是,便把这口宝剑赐给梁封,叫他可凭此剑自行杀伐决断而不必奏闻,以此来压服众人。”

    “此物倒也稀罕。”五姑娘一边点头,一边向众将吩咐道:“你们记着,剑身上和剑鞘上都镌‘张小泉’三个字。”

    高见补充说:“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越女剑一般锋利。因它比越女剑长了两寸,所以近来梁封格外喜欢用它。”

    王知节又吩咐高见再把杨樾、武达等人的相貌对大家说了一遍,然后点头说:“下去吧。”高见磕个头,站起来退了出去。

    五姑娘笑着对王知节说:“迭次大捷,均赖知节指挥有方,亲冒锋镝。这口宝剑当然应该由知节留着,以志殊勋,昭示子孙,永为传家之宝。”

    王知节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只是说“不敢”。

    五姑娘正要对众将说话,一个衙门上的小厮匆匆进来,在中军副将的耳边咕哝一句。中军向五姑娘躬身禀道:“御赐丹书已经备好了,大人们可以接旨了。”

    “诸位随我快去迎旨!”五姑娘说了一句,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整一下衣冠就向外走。茅良卿、曾广恩率领着全体文武在她的背后紧紧跟随,边走边整衣冠。虽然大家知道圣旨与越州平叛有关,但因为朝廷上面和战之争未见分晓,所以每个人心中都七上八下,不知这圣旨对于平叛战事究竟是什么态度。

    五姑娘来到门外时,刘太监捧着一个黄缎包袱已经站在仪门处了。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钦差送来就行,用不着由宫中内务府直接派太监送来。但现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赵德对臣下着实放心不下,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随使团前来,以便看一看东线战场的真实境况。

    五姑娘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边,刘太监捧着诏书,由中间甬道昂然而入,穿过仪门,走进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正中。五姑娘率领众文武赶快跟着进来,重新跪下。

    刘太监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越贼祸国,万姓涂炭。凡我臣子,谁不切齿!方今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丧命于战阵,或相继就抚于军前。梁平惊惧而死于江州,常化之兵败受诛于湖南,其余贼众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若尚有虽经屡败而凶焰未戢之残寇,孤军奔窜而仍思一逞之狂徒,即着尔等率师痛剿,一鼓荡平,不得瞻顾逗留,贻误戎机。

    尔茅良卿、曾广恩、高季左、王知节一向实力剿贼,卓著劳绩,朕甚嘉慰。其剿贼出力诸将,已饬吏、兵二部从速论功升赏。兹赐尔王知节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高季左内帑银三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于戏!义武奋扬,古有褒功之典;偃武修文,朕所望于今日。但有能招安越州以休养民力者,朝廷不吝封侯之赏;倘或穷兵黩武致民不堪命者,国法自有处罚之款。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