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摇滚教父 > 第299章 目标确定
    芝加哥。

    北美的第三大城市,现实中的哥谭市。

    这是罗杰第二次来到芝加哥,和去年一样,只是路过和短暂的停留。

    “这里是汇总的资料,已经委托普华永道确认过真实性。”

    玛格丽特早就等在了酒店里,给罗杰送上厚厚的一个公文包。

    在之前的调查中,三家是各查各的,虽然也有一定的合作,但并不是全程都在一起做事。

    而在罗杰离开洛杉矶之前,三家调查到的结果汇总到了一起,并重新进行了确认,才得出了罗杰手上的这份资料。

    “几个月不见,你好像瘦了点。”

    罗杰接过文件,一边拆开,一边问道“瑞克和安妮那边发过了吗?”

    单从身材变化上来看,玛格丽特这段时间的工作就很拼命。

    玛格丽特点点头“发过了,他们看完会给你打电话。”

    “这么多?”

    罗杰拆开公文包,感到有些头疼。

    粗略翻了翻,至少上千页a4纸,沉甸甸的,起码有七八斤重。

    这得看到什么时候去?

    “这里。”

    玛格丽特伸手抽出一份装订好的文件,说道“这是关键数据的对比。”

    即使只是这些关键信息,也有上百页。

    这种数据性的文件,不可能像是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地扫过去,起码得几个小时才能读完。

    而且其他资料也不能完全不看,至少也得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才能做出判断。

    罗杰原本只是打算在芝加哥呆上两三天就立刻回去,现在看起来,两三天时间连这些资料都看不完。

    不过多呆几天也不是什么大事,在格莱美颁奖之前赶回洛杉矶就是了。

    “帮我约一下埃文和加里他们。”

    罗杰想了想,说道“三天,不,五天之后见面谈。”

    这些资料全部看完可能只需要三天,但只读一遍得出的结论未必就是正确的。

    尤其是重要的细节上,必须反复斟酌,五天能做出决定,已经算是很快的速度了。

    “好的。”

    玛格丽特点点头,问道“还有什么别的事吗?”

    罗杰摆摆手,说道“有事的话我会叫你。”

    顿了顿,又举起手中的文件示意了一下,说道“这些辛苦你了。”

    玛格丽特笑了笑,没有接话,说道“我就在外面,有事叫一声就好。”

    罗杰也没在意,端着一杯冰水,专心看着手中的资料。

    资料的内容非常繁杂,除了基本的经营信息之外,还有各种带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报告,例如收购可行性报告等等。

    先是花费了几个小时,看完了汇总的关键信息对比,然后又将目光落在其它文件上。

    捡起几份粗略地翻了翻,罗杰才发现,这是普华永道等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调查报告,每一页上还都带有负责人的亲笔签名。

    和太平洋对岸不同,虽然北美也承认公章的法律效力,但在习惯上,还是以手写签名为主。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而不会在出了问题之后,出现“不知道是谁盖的章”这种奇葩的情况。

    虽然明知玛格丽特不会在这些文件上造假,罗杰仍然将每一份文件都仔细地看过一遍。

    根据随手记录下来的数据略做对比,立刻就确认了文件的可靠性。

    这个过程花去了整整三天,然后罗杰才开始根据几项最为关键的指标,逐项为三家公司做出评判。

    在这个过程中,罗杰设计了一套很简单明了的体系。

    即针对每一项进行打分,最后总分相加,如果哪一个公司的得分最高,首选目标自然就是它。

    而这个计分项目,在罗杰的划分中也简单明了。

    固定资产、过去三年内的收入、经营成本、债务、五年以上的长期合约、收购执行难度以及预期花费、是否需要改组、收购完成后留下或遣散各部门员工的可行性及成本。

    一共八项。

    这八项里可以包含一家唱片公司,或者说任何商业公司的绝大多数硬指标。

    例如发行能力,就被拆分开来,自有的零售店算在固定资产里,经销商渠道算在长期合约和员工成本中。

    例如ei唱片,主要的渠道来源是华纳唱片的支持,而没有任何长期合约的约束。

    如果在收购完成之后,华纳不肯再任何发行上的支持,那么得到这家公司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之后,ei唱片首先被排除在外。

    虽然ei唱片的优势很明显,但本质上依然是一家受到华纳控制的公司,哪怕从华纳唱片手中得到它的股权,也摆脱不了对方的控制。

    乐队自己开公司,可不是为了继续受唱片公司盘剥的,自然不可能再去考虑ei唱片。

    而剩下的两家洛杉矶的唱片公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至少都是独立的公司,在经销商方面的发行渠道,也有十年以上的长期合约作为保障。

    尽管都是浮动式的条款,但就算是五大巨头,也不可能让经销商签下一份非浮动条款的长期合约。

    罗杰和胖子、安妮通过电话交换了意见之后达成一致,两家都可以考虑,但首选是阳光海岸娱乐。

    事实上,在罗杰的评价之中,rs唱片和阳光海岸的得分差不多。

    但后者是上市公司,资料的可靠性要更高一些。

    前者是非上市公司,外人无法拿到最详尽、最准确的资料,哪怕是多管齐下地去收集,得到的资料也包含了很多例如“负债12002500万美元之间”的模糊数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靠性和可控性,自然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因素之一。

    …………

    “我们提议选阳光海岸的原因很简单。”

    酒店的会议室里,罗杰强调着这家公司的优势“这大半年来股市不景气,阳光海岸的市值现在只有6500万美元,就算是溢价的方式,我们买下它最多也只需要8000万美元,比rs唱片至少便宜了三分之一!”

    自从2000年上半年纳斯达克崩盘之后,北美经济低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虽然没有再出现股灾式的大崩盘,但整体的走势依然是一路走低。

    几个月前还值7000万美元的阳光海岸,现在的价值就只剩下了6500万美元,缩水近十分之一。

    要知道,这才仅仅只过去了几个月时间。

    与之相应地,或许是因为经过了一个年末结算的缘故,其负债从2200万美元减少到了2100万美元,虽然只少了区区100万,但多少也能省下来一些。

    “但是这家公司最近五年都处于亏损。”

    加里贝尔还是更加看好rs唱片“虽然每年都只亏几百万美元,但这也是钱。而rs唱片每年都有几百万美元的盈利。”

    一来一回,相差就在千万美元级别,这还仅仅只是一年。

    两家公司相差的价值,几年的盈利差就赚回来了。

    在加里贝尔看来,这笔交易无疑是很划算的。

    “我们注资之后必然要大幅调整现有的业务,讨论过去的盈利能力没有意义。”

    埃文泰勒开口道“只要能做起来,足以确保这家公司能赚钱,所以我觉得rs唱片的优势不能算是优势。”

    埃文泰勒并没有提靠三支乐队自己的专辑赚钱的事。

    开唱片公司当老板,可不是为了压榨自己的。

    按照三支乐队之间的默契,乐队自己的专辑赚多少都归乐队所有,公司只收取少量的抽成以维持发行成本。

    如果说将三支乐队的专辑收入全部算在公司里,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乐队的专辑在某一年里产生了亏损,而乐队的专辑则在同一年里赚了1亿美元。

    结果赚的钱还要大家平分,埃文泰勒他们肯定会产生不满,迟早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闹出矛盾来,合作开公司反而会成为一件坏事。

    毕竟,三支乐队虽然咖位差不多,但赚钱能力和咖位却不是完全划等号的。

    至于唱片公司的利润,和其它任何一家主流唱片公司一样,去挖掘、培养新人,然后趴在他们身上吸血。

    至于新人怎么来……

    不是还有吗?

    “而且阳光海岸的北美发行能力是三家公司里最强的。”

    罗杰强调道“它和包括百事达在内的近一百家经销商有长期合约,单单只是剩余合约期限还有十年以上的,就有72家。”

    对于一张专辑来说,愿意铺货的经销商数量越多,自然越容易拿到更高的销量。

    如果一座城市里只有一家零售店卖某张专辑,它的质量再怎么好,销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歌迷愿不愿意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买一张cd是一回事,关键是覆盖面太小的话,歌迷甚至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

    总不可能在广告上贴上每一家零售店的地址吧?这得占去多少版面?都够印出一本宣传手册了,哪怕是纯广告的报纸,也不会接这样的广告。

    “那海外发行呢?”

    加里贝尔又提出了rs唱片的另一大优势“阳光海岸可没有海外发行能力。”

    “海外发行不可控因素太多。”

    罗杰摇摇头,又拿出当初说服理查森的那套说辞来。

    争论了片刻,加里贝尔无奈道“好吧,你说服我了。”

    “那我们就这么定了。”

    埃文泰勒开口道“就选阳光海岸,至于具体的操作,让专业人士去做,我们只管掏钱。”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一点众人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全才,除了爱迪生那个挂b。

    几支乐队所有人擅长的都是摇滚音乐,而不是商业。

    以罗杰三人为例,就算是最擅长商业运作的胖子,也只是懂些皮毛,真叫他去操作一宗上亿美元的收购案,这胖子也玩不转。

    把握一下大的方向还行,至于具体的操作,肯定是要找其他人来做的。

    “普华永道有这方面的服务。”

    罗杰提议道“收购操作以代理人为主,普华永道做技术支持和财务监督。”

    普华永道的收费虽然昂贵,但无论是能力、服务、或是信誉,都值得信任。

    一旦收购成功,普华永道也会成为唱片公司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