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地球粒子人 > 122 海蜇仿生房
    1

    “海洋城是最安全的避难地之一。”比尔在电话中对王力威说。

    牛津大学古典哲学教授比尔,十分认可海洋城避难方案,但他说不出太多道理,只能说是自己的预感。

    他对天体物理有所研究,但和父亲相比却有差别。毕竟父亲原来是剑桥大学天体物理教授。

    比尔对王力威说“太阳风袭击时,即使外面是100度的高温,海洋城里面的温度也会恒定在26度左右。更何况,海洋城还有海水包围着呢。”

    虽然两人在与外星人的无人机大战后曾经不欢而散,但王力威对比尔的意见十分看重,所以知道太阳风即将再次袭击地球时,第一时间打电话咨询比尔。

    王力威放下电话于是立即部署“亚洲移民署各个机构,不允许搬到地下,都要搬到海洋城办公。”

    北戴河海洋城即将建成后,根据他的指令,海洋城要优先以大中小学生,以及儿童,包括年龄不满十岁的孩子的母亲,以及怀孕的妇女。再就是科技以及教育工作者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医生。

    王力威制定的关于海洋城避难人员分级,尽管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但仍遭到媒体以及反对者的诟病。

    “政府不应该与民众争抢资源,应该优先由民众到海洋城避难。”

    王力威回应道“政府优先不可动摇。没有政府的推动,怎么可能迅速建成海洋城?”

    人人都知道王总指挥是一个强硬派,一向我行我素,没有人能够让他改变计划。

    2

    中国沿海城市紧锣密鼓大建海洋城的时候,亚洲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开始有效的行动。

    媒体对这些国家的政府提出质疑,王力威也威逼这些国家表态,要求他们严肃面对,不能置民众的死活于不顾。

    越南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指出“越南政府之所以没有行动,因为财力不足,资金主要用在购买太空飞船上了。我们的科技实力,是无法制造太空飞船的,所以只好向中国人购买。”

    越南显然在暗示中国没有承担大国责任,王力威不能代表中国政府,但他要求中国政府能够减免越南的部分债务,中国政府同意了。

    事实上,不只是亚洲,非洲和南美等,都遇到此类问题。在一些不发达的穷国,对于太阳风的袭击,基本没有准备。

    媒体调查发现,有钱人采取了很多避难措施。但是,穷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很差,慵懒的官僚政府也没有过问。

    在伦敦论坛上,有媒体提出,如何在灾难来临前,援助一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呢?

    联合国秘书长雷夫切尔表示“联合国将派出人道主义救助队,到全球不发达地区,进行援助。”

    3

    中国大多数城市,尤其是成都、武汉、重庆等中西部,虽然离海较远,但基本上有山,于是就积极开掘山洞,在预测的灾难日期来临之前,把城市人口转移到了山洞里。

    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平原为主的城市,则在地下挖了上百米深的洞,可以供人们穴居避难。

    农村人口,在中国仍然巨大,将近有五亿人。这些人如何安置?一直是困扰着政府的难题。

    但是中国政府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志愿者帮扶。

    每个城市都有大批志愿者,他们都行动起来,分散到农村去宣传,说服农村的人到城市躲避,或者在村子附近的山洞里避难。

    但是,最头痛的是很多农村的老人,他们都不愿意离开故土。

    他们对生死看得很淡,虽然都有求生的,但是面对死亡,也却很坦然。

    所以,如何让他们离开农村,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则成了巨大而繁琐的事务。

    最后,政府不得不强行要求,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意离开的农村人,必须自主建筑地下避难房屋,要求地下掩体必须在二十米以下,否则避难效果根本达不到。

    虽然科学家指责政府,这样是不作为,是逃避自己的责任,要知道,这样的掩体,用处不是很大。

    因为,一旦太阳风暴袭击,地面温度几个小时都会在70到80度,地下掩体里的人会呼吸困难,生存概率很低,很有可能达不到35。

    但是,政府对于这些指责没有反驳,因为这些批评者,根本不懂得说服农村民众到更安全的地方,是多么的困难。

    4

    许昌荣教授有一个意大利学生丹特,在看到郭浩宇的粒子异能后,大受刺激,回国成立了宗教灵异现象研究所。

    他的妈妈露茜,一位优雅的女士,十分支持他的研究。

    露茜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教堂建筑设计大师,在罗马有自己的建筑设计艺术工作室。

    在伦敦论坛上,对于海洋城建设计划,她提出的方案独具一格。

    她的设计是椭圆体风格的海底建筑,类似一个巨型海蜇。

    因为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化工合成的轻质透明体,用这样的材料建成的仿生性建筑,令人不太感到压抑。

    更重要的是,这种建筑在海中有一个特殊设计,那就是吸纳系统。也就是可以通过智能吸纳,使房屋能够像海蜇一样稳定地悬浮在海水里。

    她的设计的精美与巧妙,令人叫绝。

    “她的一位教堂设计师,这一创意一定是来自于上帝的帮助。”英国首相赞叹道。

    同时,她还结合太空飞船的思维,海洋房外层是复合设计,就像中空的窗玻璃。中间的空层可以注水,一是用来加压,使房屋更加稳定,二是用来升降,把水清空或者注满后,使房屋下沉或者上浮。

    “这样可以减少动力系统对能源的浪费。”她说。

    此外,露茜女士对中国北戴河海洋城高大全的建筑表示担忧。

    她说“我看了李元献教授设计的北戴海河洋城,我承认具有很强的想像力及使用价值,不能说完全没有优越性。”

    但她同时认为“不能忽视的是,这样巨大的海洋建筑,存在系统性风险。比如,一旦某一部分出现损坏,像制氧、通风等,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灾难。”

    中国海洋城规划建设总设计师李元献反驳说“我们对于这种风险的考量,同样借鉴了大型潜艇以及太空飞船的先进设计经验,并且进行了反复论证和实验。如果连这种风险都无法保证,那还怎么敢考虑如此浩大的工程?”

    两个人的争论,最终也仅限于学术层面,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

    不过,这两种设计都得到了认可。

    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选择了中国李元献教授的设计。

    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日本等,最终选择的是意大利露茜女士的设计。

    5

    其实,很多国家在进行海洋城建设方面,综合了中意两国的设计,但是意大利的设计立即获得了日本的喜爱。

    日本是真正的岛国,在与海洋共处的过程中,摸到了海洋的暴脾气。

    他们一直在研制建造小型的海洋房屋,但是总是解决不了在海水中稳定的问题。

    要知道,日本一向注重资源节约,总是想着以最小的成本做事。那种浪费材料的工程,一向被建筑设计师嗤之以鼻。

    意大利露茜女士的设计,却完美地解决了稳定性的难题。

    而且,这种小型透明海洋房,一体化3d打印就能够整体完成,所以建造峻工的速度极快。

    再加上日本是一个人工智能应用极其普遍的国家,所以海蜇建筑立即在太平洋遍地开花了。

    据报道,在日本,每天就有五万多座这样的房屋打印完成,可以立即应用到海洋五十至一百米深处。

    井行智教授预测,在四个月的时间窗口内,能够建成600万个。

    这样,每个房子即使按安置三口之家计算,也能够解决1800万日本人口在海洋中的避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