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奇公子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压倒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三公九卿之中,唯有少府这个职位最为特别!少府往小了说,是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替天子打理生活的秘书长,可往大了说,那可是皇室的大管家,皇室一应事务,俱由少府掌控,掌诸医的太医令、掌御饮食的太官令、掌御纸笔墨财簿封泥的守宫令、掌别苑行猎禽兽的上林苑令、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黄门令、中黄门、掖庭令、永巷令、御府令、祠祀令、勾盾令、中藏府令、内者令、尚方令,还有掌控中宫各殿的署长,以及如今贵为三独坐之二的尚书台和御史兰台,都可以说是归少府管辖!

    看到天子投来的目光,陆康心中无喜无悲,大势已然如此,这天子还想着让自己去做那挡车螳臂,成为刘奇立威的对象,想到此处,陆康心中不禁微微多了几分凉意,京都盛传天子刻薄寡恩,自己还以为是大司马派人放出的谣传,可今日一见,这天子,果真是刻薄寡恩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前刘奇刚刚给自家儿子动了动,让自家儿子有了出头之日,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更何况此刻行动起来,日后还能沾沾扶龙之功的光,若是陆康再下不了决心,那真就……

    陆康当下朝着天子投去一抹歉意的目光,轻一拱手道,“陛下,不说镇平营建如何,可光如今京都这皇宫,靡费就不少,虽然比不得长安、洛阳数百年营建,可短短几年功夫,能将宫室营造成如此模样,足见大司马忠心耿耿,功绩非凡!臣初掌少府,有些事情还未曾整理清楚!

    可昔年也为朝廷治理庐江之地,心中清楚营建花费,大司马如此尽心竭力,却未曾向陛下进言,从少府划拨钱粮,足见大司马赤诚!额大司马如此满腔赤诚,真乃我大汉忠良之士!若陛下不对大司马褒奖,实乃有失公允!今日朝中诸位大人各言大司马功劳,数功并表,臣窃以为,陛下当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以示荣宠!此乃臣一家之言,陛下可以听之,至于陛下如何决断,臣不敢妄言!但请陛下莫要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便好!”

    陆康一番话,说的是掷地有声,让天子有些瞠目结舌,以往那个十分随和的少府陆康,此番竟然如此决然,让天子心中生出了一股深深地挫败感!

    天子扼腕叹息的同时,只得将目光投向了荀悦,荀悦虽然也是刘奇提拔起来的,可颍川荀氏声名在外,想来荀悦心中对刘奇此举不会赞同!

    看到天子的神色,荀悦心中如何不清楚天子的打算,太仆名义上是掌管畜牧与军械兵甲的官员,荀悦对天子有几分惋惜,若是太平盛世,以刘协这聪明模样,就算算不上是明君,可最起码也不至于当一个昏君,最少从关中大旱自己得知天子处置侯汶的手段,就能看出天子的聪颖。

    只是可惜,生不逢时,恰巧刘协生在了这个混乱的时代,更重要的,碰上了刘奇这样千年不出的妖孽,两相碰撞之下,天子自然是碰的头昏脑胀!想到贾诩和自己会面时,那句别有意味的话语:仲豫可别忘了,大司马也是汉室宗亲,当年光武皇帝的身份,比起今日大司马的身份,那可是要差上不少!凭什么董侯做的天子?大司马就非得是人臣?

    荀悦明白,如今,自己在忠与义之间,得做一个抉择出来!到底是顺应大司马,保全荀氏,还是与天子共同进退,置家族生死存亡于不顾!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带着几分淡然的声音响起,“陛下,臣尚书左丞荀彧荀文若有言:臣初来乍到,本不应有怨言!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司马一举一动,皆有圣人之象,以民为本,单单臣手中所负责的税制改革一项,就让百姓松了一口气,陛下恐怕不止,百姓生计艰辛,每逢饥馑之年,因为缴纳不起算赋口赋流亡的百姓不知凡几!

    乡野之间,更有百姓因为缴纳不起稚子口赋,等到孩童出生之后就弃之荒野而不顾,如此种种,触目惊心,更有甚者,活不下去的时候,易子相食!

    大司马如今税制改革,细细算下来,朝廷税赋较之以往还略有盈余,如此一来,百姓轻松,天下安稳,看似不过一小小举措,实乃是针对天下太平的长远筹谋!正所谓大义无名,大司马有如此盖世之功,却从未与人言谈!臣窃以为,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乃是理所应当之举,还请陛下为天下生民计,三思而后行!”

    听到荀彧的话,不管天子如何,荀悦算是听出来了,自家这堂弟,是在为自己解惑,也是给自己传达一个消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看似是荀彧在和天子说话,可荀彧心中清楚,荀彧这是在和自己说话,变相的告诉自己,天子之威,有德者居之!刘奇胸襟如此,比起有些刻薄寡恩的天子刘协来,那要强上不少!

    若是以刘奇为标杆,那说起刘协的所作所为,简而言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荀悦当下拱手道,“陛下,臣只想替天下百姓军卒问上一句:当今军伍士卒兵甲兵器,比之我大汉先前若何?当今百姓耕种牛马利用,比之我大汉先前如何?最不济,臣知晓,如今我大汉,有大司马改良的曲辕犁在,荆州治下村村都有牛马牲畜,百姓生活比起以往来,那可是好了很多!此皆赖大司马治理之功!诸位大人今日言大司马功劳,臣也一并言之!以臣愚见,臣叩请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此乃民心所向,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一时间,三公九卿之中,只有宗正刘表和卫尉张喜没有说话,刘表是刘奇的老子,自然是和刘奇穿的一条裤子,天子只能将无助的目光投向卫尉张喜!

    虽说卫尉和光禄勋共同执掌皇宫安危,可自从迁都镇平之后,一来张喜手中无人可用,而来禁宫内外皆有光禄勋贾诩一人把持,宫外又有执金吾甘宁、司隶校尉扈瑁、南阳尹水壹等人交替把持,哪里有张喜说话的份,张喜这个卫尉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而已!

    此番就连杨彪、士孙瑞这样名望高绝的忠良之士都站在刘奇这一边,连一丝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张喜心中不禁问了自己一句,“自己这卫尉站出来能有什么用?”

    随后张喜就已经否决了自己,除了丢掉性命,好像没有一点作用!当下张喜带着几分犹豫拱手道,“陛下,臣附议,臣窃以为,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乃是民心所向,还请陛下三思!”

    尚书令陈纪这才带着几分淡然说道,“陛下,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尽心竭力,后人赞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今大司马德才兼备,有上古圣人遗风,为我大汉国祚绵延,尽心竭力,老臣窃以为,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方能显圣君之象,传至后世,也是一桩佳话!”

    天子带着一抹淡淡的失落,将目光投向了陈纪身旁的蔡邕,“伯喈公,你以为此议如何?”

    蔡邕淡然答道,“陛下,大司马乃是臣之女婿,臣不便置喙,还请陛下勿要为难老臣!”

    蔡邕如此光棍的话,让天子碰了一鼻子灰,天子当下讪讪一笑道,“蔡公如此正直,看来,御史台交给蔡公,朕没有选错人!”

    跟着刘奇入朝的虎贲校尉许褚本就对刘奇仰慕不已,更不要说刘奇一句话让自己当上了虎贲校尉,虽说这名头听起来不咋响亮,可也是比两千石的高官,许褚哪里想过自己会有如此高的待遇,心中早就对刘奇感激不已,更别说许褚心中的志向,一直是想努力去做刘奇的亲兵首领!

    看到天子如此磨磨唧唧的模样,许褚当下不耐的开口道,“陛下,臣许褚是一个粗人,说句老实一点的话,大司马肃清寰宇,让我大汉有了希望,在外更是声名赫赫!若是连大司马这样立下如此功劳的人,都不能封个汉中王当当,那在座诸位,又凭什么窃据高位呢?莫不是凭借着年龄不成?若真是这样,那某家看朝中诸位大臣也能引咎辞职了!回头某家去我大汉各州请上一些百岁老翁来,请陛下为他们加官,想来他们活得长,定然能将我大汉治理的更好!”

    许褚是个粗人,更何况是刘奇提拔起来的人,此番说话虽然有几分粗莽,可没人表现在脸上,若是自己和一个浑人去犯浑,那自己又算是什么呢?

    可许褚所说,分明是实话,许褚一句话,气的刘协小脸煞白,可想到许褚此次征讨袁术,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刘协只得装作没听见许褚的话语。

    这个时候,一直沉寂的南阳尹水壹出言了,“陛下,听闻大司马大胜归来,京都之中士子百姓纷纷上言为大司马请功!”

    水壹顿了顿,从袖中拿出厚厚一沓纸张,开口说道,“陛下,此乃京畿以及周边百姓所进万民书,意在为大司马请功,还请陛下过目!”

    想到水壹连万民书这种东西都整出来了,刘协不禁一阵泄气,自己,怎么突然就这么众叛亲离了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三国奇公子》,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