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阴雄 > 第832章 皇太极的决定
    至于两翼的骑兵,先是被外围小方阵的铳炮打击,而后遭遇了天策军的主力骑兵,然后一个交锋就被打的大败,涌入方阵之间的那些骑兵怎么败的,他们也搞不清楚,毕竟当时他们都自身难保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其他人啊。

    虽然搞不明白阿济格这次全军覆没的具体原因,但多尔衮也清楚,天策军的实力远比预想中的要强,作为第一次跟天策军正面交手的他,内心的压力又增大了不少。

    现在他手头还有近七万兵马,面对的天策军只有三万多,但他此刻内心还是极度慌乱,甚至还有些恐惧,担心自己也会和多铎阿济格一样,被天策军打死或者俘虏。

    打仗从来不是数字游戏,不是你有三万人,我有七万人,我两个兵能换掉你一个兵,最后我死的剩下一万人,你的人死完了,我就赢了。

    真实的战场,哪怕是投入十几万人的军队大战,往往都是局部战场死伤一两万人,乃至三五千人,某一部分就崩溃了,然后与之对阵的地方兵马便会驱赶这些溃兵冲击其余兵马,加入对其余部分的进攻,最终引起全方位的溃败。

    而多尔衮现在的情况,要糟糕得多,虽然他手里还有近七万人,但有一万多都是溃逃下来的汉军三旗,虽然现在勉强被组织起来了,但如果现在让他们去迎战天策军主力,绝对会直接溃散,甚至直接阵前反戈。

    也就是说,现在能用的兵马也就只有五万多,还需要分出一部分看守汉军三旗的溃兵,防止他们出乱子,威胁到背后。

    能作战的军队,也都军心不稳,毕竟刚刚大败两场,两个旗主都没回来,出战的两万多骑兵,逃回来的不足一成,他们心中也充满了恐惧,担心也死在天策军手上。

    而天策军那数量庞大的火炮,更是让多尔衮忧心忡忡,他们自己的火炮,大部分都随着汉军三旗的溃败丢掉了,虽然军中还有几门红衣大炮和二十多门佛郎机,但面对天策军那两百多门炮,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就算天策军只动用那些缴获的火炮,他们都无力抵挡。

    单单依靠自己这点兵马,想要挡住气势如虹,连战连捷的天策军主力,恐怕是不可能的,现在必须要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加入才行。

    思虑一番,他便派人送信给皇太极,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同时不顾个人颜面,请求皇太极派兵增援,否则大金军主力随时有被击溃的可能。

    传令兵走后,多尔衮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整个人都显得格外颓废。

    岳托死了,豪格被俘送到北京凌迟了,多铎死了,杜度也被送去了北京,耿仲明也死了,现在阿济格,德类格,吴克善都杳无音讯,有些溃兵说他们都已经死了或者被俘了,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多尔衮心头不由得冒着一个念头,难道大金国真的无法战胜天策军吗?难道大金国注定要被灭亡吗?难道这就是大金国屠戮汉人百姓遭受的报应吗?

    但他的疑问,无人能够回答。

    收到多尔衮的求援信,乳峰山上的皇太极,此刻同样是脸色铁青。

    汉军三旗的溃败,虽然让他很是愤怒,但也不算太过出乎预料,毕竟天策军的实力摆在那,汉军三旗本就是为了消耗天策军兵力和体力的,损失了也就损失了,只要达到消耗天策军的目的就行。

    随后阿济格率领两万余骑兵,对击败汉军三旗的天策军前锋兵马展开追击,这点让他很是欣慰,虽然两白旗和自己一直不对付,多尔衮三兄弟也明里暗里挑事儿,但阿济格这点军事素养还是有的。

    如果能够将天策军前锋步兵给围住,然后全部吃掉,汉军三旗的损失也就算弥补回来了,后续还有的打。

    但没想到,阿济格非但没能吃掉天策军前锋,居然也败在了天策军手上,而且是全军覆没,让他怎么都没想到。

    这可是两万多骑兵啊,除了汉蓝旗的三千多骑兵外,其余的全部是大金骑兵和蒙古骑兵,可不是什么步兵啊,居然被天策军全部歼灭,德类格身死,阿济格被俘,逃回来的残存骑兵不足两千人。

    这样的结果,让皇太极根本不敢相信,他还以为是多尔衮想保存实力,故意编造出来的。

    但随后多方消息印证,确定了这个消息属实,而且天策军在干掉这两万多骑兵之后,便开始全军压进,向多尔衮的主力压过来。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多尔衮手里还有至少六万兵马,但刚刚大败两场,汉军三旗折损近半兵马,丢失了几乎全部的重型火炮,骑兵损失高达两万二千人,以天策军高涨的士气,还有那数量极为庞大的火炮,以及不输大金军的骑兵,多尔衮能不能顶得住还两说。

    现在多尔衮全然不顾面子,向皇太极求援,请求将乳峰山石门山北侧的两黄旗调派过来增援,以抵挡天策军接下来要发动的攻势,就说明事态已经相当严重了。

    但皇太极也有些犹豫,因为求援的可不止多尔衮这一处,锦州城外的代善,也发来了求援信息,请求皇太极派兵增援,对付从锦州城内出来的天策军白云龙部。

    辰时,就在祖泽润和德类格率领的两万前锋,从女儿河渡河之时,锦州城内的白云龙部就侦查到了这个情况,知道鞑子与天策军的决战开始了。

    而锦州城附近的围困兵马,不过区区四万人,而且这四万人里面,有四五千朝鲜人,四五千野人女真部的兵马,还有蒙白旗,部分外藩蒙古的兵马,最后才是正红旗的旗丁。

    这四万兵马,还要驻扎周边的一些城池堡垒,真正安置在锦州城外面的,也就不到三万人。

    而白云龙手里却有着一万六千人的天策军,包括一个炮营,两个骑兵营,这段时间以来都是防守作战,损失不大,而且休养的很好,完全不惧与鞑子正面作战。

    两日前决定了作战部署后,孔有德就把相关的计划派人送入锦州城,要求白云龙在鞑子发动决战之时,主动从锦州城向城外的鞑子出击,让鞑子无法全力投入主战场之上。

    于是,在侦察到鞑子主力还是南渡女儿河的时候,白云龙就知道决战开始了,便下令准备出城作战。

    在沈炼与汉军三旗玩排队枪毙的时候,白云龙与谢勇分别率军从北门和东门出击,出了继续留守锦州城的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大队外,其余所有兵马悉数出城。

    对此,代善虽然有一定的防备,但根本没预料到天策军会一次出城这么多兵马。

    天策军此前也有过出城袭击的先例,但基本上都是以骑兵为主,数量也不多,少则一两百,多则一千余,都是瞅准防御的薄弱点进攻,然后等到其他地方的大金军合围之前就撤走,根本没有突围的打算,纯粹是消耗大金军的实力。

    每次这样一波出城突袭,总能给大金军造成一些伤亡,数十人到两三百人不等,而天策军自身的损失微乎其微,让大金军不胜其烦。

    而这一次,代善也知道天策军肯定会出城袭击,兵马就算比以往多一些,但也不至于多太多,顶多也就两三千人的规模。

    但出乎意料的是,天策军这一次出城的兵马超过万人,不但有骑兵,还有数量庞大的步兵,以及让他们难以招架的炮兵。

    而且天策军出城的时候,代善本人坐镇在刘家窝铺,与锦州城隔着小凌河东西相对,主要是为了防止锦州城的天策军渡过小凌河,威胁到女儿河南边的多尔衮部,多尔衮的兵马坐北朝南。

    却没想到,锦州城的天策军是从东门和北门出城的,而这两个方向的守军,一部分是朝鲜兵,一部分是野人女真兵,还有一些外藩蒙古的兵马,正红旗的旗丁不足两千人。

    当代善率军东渡河小凌河,来到锦州城东侧之时,白云龙已经成功的击溃了三座围困锦州城的大营,小营寨更是被攻破了六七座,折损的兵马超过五千人,其余负责围困的兵马,根本不敢与之对战,固守营垒。

    不过代善并没有见到天策军的主力,只有谢勇率领四千兵马,占据这些被攻破的营寨,据寨而守,白云龙率领其余兵马,继续一路向东而去。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鞑子营寨,但规模都不大,在炮兵猛烈的火力面前,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便被攻破。

    得知这些情况后,代善也慌了,白云龙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们没有选择西渡小凌河,再渡女儿河,从背后进攻多尔衮部,反而一直向东,他们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济尔哈朗所部,现在济尔哈朗正在强攻小凌河下游的天策军西岸防线。

    但锦州城的天策军,以及三座大营寨内据守的天策军又不能不管,白云龙部已经向东进发了五六里,根本无法判断具体多少兵马。

    也就意味着锦州城内,以及三座营寨内的天策军兵马数量,代善也只能估摸个大概,而且还相当没把握。

    如果他率领过多兵马去追击,保不齐锦州城内的天策军会突出包围,西渡小凌河,直接逼向女儿河,威胁多尔衮的背后,可若是留守太多兵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对付白云龙部了。

    而且这三座营寨也是个难题,天策军靠着火炮轰开的营寨,又用火炮防守,他手里并没有太多的火炮,抢回来也不那么容易。

    他手里的兵马就这么多,又要防止锦州城的天策军出来,又要夺回三座大营寨,又要去追击白云龙所部,根本就不够用。

    思前想后,他和多尔衮一样,向皇太极求援,希望皇太极能派出一部分兵马增援,也好缓解他手头兵力不足的困境。

    对于代善报告的情况,皇太极也清楚,白云龙没有选择向西南进攻,威胁多尔衮率领的大金军主力背后,反倒是向东进攻,肯定是为了越过小凌河与紫荆山之间的河谷平原,进而沿着小凌河的走向转道向南,威逼到正在进攻小凌河防线的济尔哈朗所部。

    而济尔哈朗现在正在猛攻天策军的小凌河防线,损失很大不说,一切准备都是面向西侧的,根本不会防备来自北侧的威胁,毕竟代善在负责围困锦州城,他大可不必担心。

    而白云龙部一旦真的出现在济尔哈朗北部,他必定难以招架,到时候若是小凌河西侧天策军主动出击,渡河作战,济尔哈朗未必能招架得住。

    而济尔哈朗所部一旦被击溃,那么小凌河城,大凌河城,十三山驿等东侧一系列城池,很可能就会重新落入天策军之后,大金军撤退的路被挡住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这,若是增援多尔衮,对小凌河北岸的白云龙部坐视不管,济尔哈朗面对的威胁就大了,大金军的退路也受到巨大的威胁。

    可若是率军增援代善,确实能把白云龙部挡住,把他们重新逼回锦州城,甚至可以将其部全歼,但多尔衮那边可就难办了。

    多尔衮那边红衣大炮所剩无几,又连败两场,折损了耿仲明,德类格,阿济格,吴克善,张存仁等五元大将,损失的兵马接近四万,面对气势汹汹,连战连捷的天策军,能支撑多久真的还很难说。

    这个时候,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皇太极喃喃自语道“难道我大金国,注定无法战胜天策军吗?”

    不过,再怎么叹息也无法改变目前的局面,皇太极思虑一番,还是做出了决定,派出巴牙喇营,以及两个甲喇的镶黄旗兵马增援代善。

    即使不能拖住白云龙,也要保证济尔哈朗不败,同时传令给济尔哈朗,暂缓对天策军小凌河方向的进攻,准备迎战自北而来的天策军。

    而他自己,则亲率两黄旗剩余的兵马,以及葛布什贤超哈营,增援多尔衮。

    无论如何,多尔衮不能败,必须要让主力稳住才行。

    葛布什贤超哈营和巴牙喇营,是隶属于皇太极亲自指挥的两支兵马,前者算是皇太极的警卫营,也就是后世鞑清前锋营的前身,平时要负责守卫沈阳的皇太极汗宫,轮流值守,各有定制,皇太极外出是,则扈从随驾。

    而巴牙喇营则是护军营的前身,从各旗抽调精锐的巴牙喇兵,单独组成一支军队,内中士兵个个技艺出众,齐射,博战,阵战无不精通,但数量不多,只有千人规模。

    一个巴牙喇营,配上两个甲喇的镶黄旗兵马,应该能够缓解代善的压力,就算不能将白云部全歼,也能拖住他们,在这样的兵力威胁下,想必他们也不敢贸然进攻济尔哈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