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剑颂 > 第二百八十章 梦 ? 我心安处,便是灵山
    望山带着望嬚回去了,当少女重新出现在部族众人眼前的时候,与望山巫一般,所有人都以为望嬚是自己逃回来了,他们的神情变得苍白,情绪变得不知所措,无助且害怕的看着望山巫。

    当然,望山巫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让望嬚把戴着玉镯的那只手高高扬起。

    这是仿照南次二经一脉诸山山神的信物所制作的。

    制作者,当然就是南禺山山神。

    这个镯子比任何说服都要有力,连畛氏的族人们看到这枚镯子,他们的恐惧,害怕,惊慌不安,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孩子看到了,跳了起来,惊喜莫名!

    “嬚姐姐成了巫!”

    那是只有巫才能戴的玉镯子!

    惊疑与迷茫充斥着人们的心神,他们有些无法相信与接受,毕竟前几日还是一个祭品的望嬚,怎么突然摇身一变,就成了尊贵的巫呢?

    南禺山山神没有吃了她,反而让她成了巫?

    “望嬚……你,你怎么会有这种玉镯?”

    还是有人站出来了,带着巨大的怀疑发问,他同时看向望山巫去求证“巫,这是真的吗,望嬚不是逃回来了,而是真的成了巫?”

    望山巫摇了摇头“她不是巫。”

    不是巫?

    这话说的,让部族的人们都愣了一下。

    但紧跟着,望山巫道“她是巫女,是山神大人在人间的代行者,负责向我们传达神的旨意。”

    巫;巫女。

    后者只比前者多了一个字,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巫,是部族中的先知,是智慧者,是长者,与族长不同,巫的地位崇高,是引导部族方向的精神领袖。

    巫女,其实不对部族负责,她奉献的对象是神灵本身,等于是神的使者,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天意的聆听者。

    最开始出声询问的那人瞪起了眼睛,他张着嘴,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巫女哇!

    那是只有大部族才会拥有的神官,是人神沟通的媒介与桥梁!

    连畛氏全盛时期,一万多人口的时候也没有巫女,如今,茫茫南山,拥有巫女的部族,应该也只有离身氏,以及他治下的几个强大附庸。

    总的来说,南山诸山,也就是天虞山系,南次三经这里,巫女最多不会超过五个!

    只有神特别重视的强大部族,才会被选中,进而拥有巫女这个职业!

    “这这这……怎么可能,望嬚不过是一个祭品而已,怎么会突然成了高贵的巫女!”

    那人神色极为精彩,根本不能相信望嬚在短短几日就完成了如此巨大的身份转换。

    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个孩子,他高兴不已,眼睛都在放光,不住拍手,小嘴咧着,乐开了花。

    在他看来,望嬚姐姐是好人,好人就该得到好报。

    善良的人,一定会被神灵所青睐的。

    ……

    回到部族的第三日,在完成归乡的祈祷后,望嬚便与望山一起,带着族人们开始恳地。

    不过首先,需要对原有的,未曾开拓的地形进行勘察。

    族中优秀的战士们先行而去,对四周的土地进行勘探,他们带回许多的土壤,用石头碗,或者青铜罐子装着,迅速的回到族中,把这些土壤交还给巫。

    望山巫看着这些分拣的土壤,望嬚则是在给每个土壤标注文字,那些灵动的字符带着美感,那是巫甲文所不具备的。

    这让望山巫着迷,而望嬚她说,这是山神大人的一个小技巧,这样,即使是最笨的战士也能看懂简单的文字,识字,这是有益于部族进步的东西。

    “巫可以掌握更高级的东西,比如数字的进一步运算……”

    望嬚有些不好意思的微笑,当望山询问她,什么是数字更高一步的运算时,望嬚很快写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十进制公式。

    “山神大人说,这叫逢十进一,反过来,借一当十。能够完成更高,更多的数量计算。”

    望山惊叹于这种数字的变化,他想要学会这种知识,在听懂了望嬚的解释之后,他立刻就意识到那位山神究竟有多高的智慧!

    这种计算,简直就如同开天辟地一般伟大!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多一些数字那么简单,最主要的,数字的“进制”,带来的是绝对的公平!

    一切的结果与过程都可以用数字来推衍,都可以用数字来衍化,不仅仅可以用于各个部族的交易,同样也可以用作于方方面面!

    世间任何物体,都可以被指代为一!

    战争,人口,分粮,播种,计算天时的运行规律,计算潮起潮落的准确时间,当然,最主要的……

    “智慧,山神大人说,数字的计算,能够带给众生以智慧。”

    望嬚是这么说的,望山巫看出来了,这个前些日子,还满是死寂气息的祭品少女,在和山神相处了短短几天十来天后,俨然已经成了那位山神最虔诚的信徒。

    她崇拜那位山神,仰慕他,从她那双眼睛里就能看出来。

    望山巫感到好奇,这位南禺山的神明和南次二经一脉的诸山神完全不同,甚至和这南次三经一脉的其余山神,也不相同。

    他在此时想起来,望嬚归来时,和他讲述的,山神大人曾经说过的话语。

    吾乃天地正神。

    “天地正神……”

    望山巫第一次听到有神灵这般自称,他虽然不知道正神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正的发音……包括这整句话,都让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是在其他神灵身上都没有感受过的威严与庄重。

    他此时此刻,内心中,也逐渐升起尊敬的种子,他想要见一见这位山神,但他现在却暂时没有资格。

    如果这位山神没有代行者,那自己自然是可以请求见他的,但是如今,山神已经有了代行者,望嬚成为他的巫女,而巫女的等级,是在巫之上的。

    望嬚自己都刚刚成为巫女不久,是不可能引荐他去见一见山神大人的,即使望嬚想这么做,望山也会制止她,因为这可能会惹得山神不快。

    这样就好,这样就行了。

    山神大人似乎对望嬚很青睐,这就足够了,望嬚带来的知识,足以让连畛氏从弱小逐渐强大起来。

    土壤的检查由望嬚与望山协作进行,但当然,在土质筛选上,望嬚的经验是远不如望山的。所以望山在确定了一个铜罐是良土之后,便召来那个战士,询问他是从哪里找来的这罐土壤。

    “在向部族往西南去,大约……大约五十几里,应该是五十几里……”

    “后面还有好多,那块都是这种土!但是,但是那块没有大水,靠着的只有大江。”

    五十几里地。

    望山的目光陷入思索,他要求那个战士带他去看一下。

    当然,还有望嬚。

    ……

    南方群山的气候和北方不同,南禺山周遭,在山神大人的口中,更是一块天赐的沃土。

    现在进行恳荒,而后就可以播种,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宜人,不必担心水稻被霜病打伤。

    正好,春日也快到了,这个冬天和尧光山的已经不同了,部族的人没有见到飞雪,甚至连一丝丝的隆冬寒意都没有感觉到。

    部族中,身强力壮的汉子们跟随望嬚与望巫,他们来到了内陆,离开了那片靠近盐碱地的土壤。

    望山拿出一张干皮,上面画着一些四四方方的格子,同样,还有一些阶梯式的,经过改造过后的丘陵。

    在望嬚的口中,这似乎是称做“梯田”,而那些方的,则是重新规划过后的田野。

    相比现在连畛氏采用的大方块耕耘,新的规划图中,穿插了很多长长的水道,还有一些高耸的坡,低陷的洼,都被变成了引导的沟壑与蓄水的池塘。

    “望嬚,这就是你所说的……水渠?”

    “是的,巫,这是山神大人画给我的,他告诉我,这只是基础的规划,真正的划分,需要因地制宜。”

    昨天望嬚和他说了很多,包括山神大人所讲述的一切一切,望山听着,心绪也逐渐从波澜不惊,到激动难耐。

    活人无数,新的耕耘方法,水渠,梯田,栽种桑果黄草固土,以稻谷的壳作为养鸡的饲料,同时还能防止虫患……

    一年三收,掘江引水……

    花果遍地,稻香千里……

    仅仅是想着,便仿佛眼前已经实现了这些景象,而且望山听着,他越发激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听出来了,这些方法,技巧,都是可以实现的,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这是并不遥远的梦想!

    有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没有人进行点拨,从而很长时间都处于一种原始状态。

    就好比墨翟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发现了小孔成像,但是最后,望远镜居然还是西夷带来的。

    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有的人创造出来了,但却不为愚昧的众生所接受,还有一些遭到打压,抹杀……

    千载春秋,万世人间,又有多少先贤泣血,悲怆而吼,他们的智慧与知识无人继承,最后成为绝响。

    而这些技术,绝不是望嬚的凭空捏造,她身为一个卑微的庶人,没有经过学习,也没有巫去教导她,如果不是山神大人的传授,她是绝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东西的!

    “天佑我连畛氏,得南禺山神不弃……终于苦尽甘来……巫,望鸿大人……老师……”

    当年老巫把连畛氏带离尧光山,正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连畛氏可以重新燃起不灭的火种,能够壮大起来,使得族人安居乐业,兵强农丰,远离灾难,开辟一片不输给灵山的乐土。

    这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理想。

    但如今,理想,或许即将成为现实!

    这一切都要从修建这条水渠开始。

    “南禺山下有佐水,向东南方向流入南海,我们开垦土地,必须避开泽水以及盐土,这条水渠,从我们部族这里开挖,从佐水的上游引导,向西南引去。”

    “修筑堤坝,在防止洪水侵袭的同时,积蓄的水灌溉良田,还可以用来养鱼……”

    望山与望嬚,他们制订了计划,部族中的人们聚集起来了,他们听到,这是望嬚从山上带来的,是神的智慧,有神灵在教导他们,庇护他们,指引他们。他们将为神明劳作,但同时,也为自己劳作。

    尧光山的神灵压迫他们,南禺山的神灵教导他们。

    他们扛着石具与铜具,开始在佐水的周遭挖掘起来,那个孩子同样也在,他感到兴奋与好奇,在经过望嬚身边时,他仰起头,期待的询问

    “望嬚姐姐,山神大人说的都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够把稻谷一年三收?我们真的能耕耘出千里稻香?”

    望嬚摸了摸他的脑袋,微笑且充满敬仰“是的,山神大人说的都是真的,会实现的,很快你就会看到了。”

    “等这条大渠被开拓出来,大家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了,人人都能吃饭白饭,仓仓有米,顿顿有蛋。”

    孩子咽了咽口水,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美丽憧憬,心道顿顿有蛋,这可太奢侈了,连巫,都不能每顿都吃上蛋呢。

    人间如果真的有这种地方,那可能也就是神话中,十巫所在的灵山了吧?

    那是世间的乐土,是众生都向往的地方。

    但是灵山究竟在哪呢?

    如果我们创造出了那种景色,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的地方,就是灵山?

    孩子想到这里,忽然一个激灵,紧跟着为自己这种大不敬的念头而感到害怕,但很快又呵呵的笑,傻乐起来,心道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灵山,原来就是我们种出来的啊!

    他把这个问题问出来,抛给望嬚,后者的目光也有些迷离,如在云雾之中,见到一座金灿灿的神峰。

    孩子挠了挠头,忽然一拍手,笑着道“姐姐姐姐!你说,会不会,山神大人所在的南禺山,就是神话中的灵山乐土啊!”

    “一定是的!一定是的!只是十巫都逝去了,山神大人,说不定就是某一位大巫的传人啊!”

    他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抓住了世间得真理一样。

    而望嬚也眼睛眨了眨。

    似乎真的有这种可能。

    如果山神大人,是大巫教导出来的,那么他的那些智慧就有了解释。

    不不不,我怎么可以对神明妄加揣测?

    神灵的智慧与巫的智慧,山神大人的智慧,必然是超越了巫的。

    孩子则没有那么多想法,他还在兴奋,并且眉飞色舞,又怕旁人听见,捂着嘴对望嬚低声道

    “姐姐,一定是望鸿巫知道了灵山在这里,所以他才带我们出逃,望山巫不知道,但他遵从望鸿巫的意志把我们带到了这里。”

    “这是巫的智慧!灵山,我们脚下踩的,说不定就是灵山乐土!”

    紧跟着,他的思维又开始乱跳,就像是从路的这一头蹦哒到另外一头,他对山神升起了浓厚的兴趣,扯着巫女的衣角,轻声对望嬚问道

    “姐姐姐姐,山神大人长的是什么模样啊?部族里的大叔说,山神大人黑黑可怕,长着一张血盆大口,脑袋上顶着白色的干草,又矮又丑……”

    “呀……不是我说的哦,姐姐,你偷偷告诉我,我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他说着,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害怕之前的话被谁听见。

    说山神大人的坏话是不对的,但这不是自己说的哦!

    望嬚噗嗤一下笑了出来,她想着少年的模样,不由得脸色微红,于是一只手摸了摸脸颊,半嗔半笑道“才不是,山神大人很好看,他……很漂亮,是我见过最好看的……神。”

    “他看上去年纪和我差不多,俊秀的很,除了头上那两根龙角和后面的龙尾,其他的,和我们差不多的。”

    孩子哇的一声,显得很意外,而看到望嬚的神色,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很狡黠的笑起来“望嬚姐姐?”

    “嗯?”

    “哈,你喜欢上山神大人了!”

    孩子就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异常的兴奋与惊喜,而望嬚怔了怔,最后失笑一声,推了孩子一把。

    “干活去吧,别胡说了。”

    孩子撇着嘴走了,刚刚的话他也不敢乱讲,巫女是高贵的,不可以亵渎和取笑。

    当然,自己是偷偷的揶揄,是善意的,才没有取笑她。

    望嬚看着孩子一蹦一跳的离开,她回过头,望着南禺山。

    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最平凡的凡人。

    而那个少年,是世间最高贵的神。

    他在那座山上,他是世间最智慧,也最圣洁,最美丽的神灵。

    望嬚忽然笑,带着一丝狂热与敬慕。

    我的神灵大人,我敬畏您,我崇拜您,我仰慕您。

    我是您在人间的眼睛,我是您倾听万民之声的耳朵,我的血肉与魂魄都归属于您,我会永远侍奉您,至死不渝。

    或许正如“沂”孩子)所说的那样,您在这里诞生,而我们为了与您相遇,所用去的岁月,实在是太久太久。

    或许沂所说的是正确的,您所在的地方,就是灵山乐土。

    是您所说的,是“缘”指引我们与您相遇。

    是缘,让我见到了您。

    我的神灵大人。

    望嬚向着南禺山的方向跪下,做出最虔诚的祈祷。

    ……

    南禺山上,那株神蓬麻上,长出的那片绿叶,在极短的时间内,由淡绿青涩,化为成熟的……碧翠琉璃!

    程知远感觉到一股力量,从并不遥远的山下传递过来,那是望嬚的力量。

    而神的权柄告诉他,这是叫做“信仰”的力量。

    听到了望嬚的祈祷,她的心声,这意味着,她和自己的“联系”变得越发紧密了。

    程知远望着苍色的高天,轻轻而言

    “饥寒不复,人间乐土;我心安处,便是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