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锦衣柱国 > 第十二章 这就是读书人?
    以前在正东坊与铁符厮混的时候,袁彬经常招惹麻烦,当然,有时候麻烦也会主动找上他。

    幸好他有一个当锦衣校尉的老爹,“校尉”这身份在偌大的京师里固然不值一提,然而在正东坊这个聚集了无数贫民难民暗娼和街痞无赖的混杂之地,锦衣校尉委实是一块金字招牌,没人敢惹,就连正东坊巡街的兵马司官兵都客客气气的。

    这也是袁彬和铁符从小到大闯了无数祸仍然活蹦乱跳的原因。

    幸好袁彬有足够的理智。他很清楚自己称王称霸的范围只在正东坊,离开正东坊,他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大人物随手一掸他便永远消失了。所以袁彬从第一天当上锦衣校尉开始,便马上转换了心态,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这样的性格虽说不一定官运亨通,至少会活得很久。

    莫名其妙拿捏住两位文官的把柄,袁彬有点惊喜,同时也有点害怕。他不知道自己此时是否卷入了一桩麻烦里,庆幸的是,面前的两位文官似乎比自己更害怕。

    “两位大人,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听到你们说的那些话……”袁彬无奈地叹息:“我刚刚袭了父职进了锦衣卫,也是刚刚才奉命入吏部衙门坐探,屁股都没坐热呢,谁知道出了这么一桩事,不得不埋怨二位一句,你们说闲话就不能躲远点儿吗?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非要在吏部衙门门口说,这是对我们锦衣卫严重的挑衅啊!是我们锦衣卫扛不动刀了还是您二位飘了?”

    两位文官脸色难看,论品级,一个五品员外郎,一个六品主事,都是正经的赐同进士出身,御街骑马夸过官,禁宫赴过琼林宴,典型的大明文官,天生自带蔑视武夫属性,见到锦衣卫指挥使心里都是鄙夷的,今日却被一个小小的锦衣校尉训孙子似的训了半天,心里怎能不窝火。

    可是,谁叫他们今天被人拿捏住了把柄呢?大明的文官没犯事之前,他们敢怼天怼地怼空气,越怼声望越高,然而一旦犯了事,文官表现出来的行为可就没那么伟岸正义了,磕头的,求饶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谓丑态百出。

    人都是有弱点的,读书人也是人,甚至读书人比别人更贪生怕死,他们已经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知道人生多么美好,这样的人怎会舍得说死就死?

    所以,两位文官此刻心里再窝火,也只能忍着,老老实实听袁彬训话。只要袁彬愿意放过他们,给他跪下都行。

    叹了口气,袁彬道:“这样吧,今日两位在衙门门口说的那些话,我就当没听到,全部忘记了,两位从此管好你们的嘴,若再说闲话被厂卫探子听到,玉皇大帝都救不了你们了。”

    两位文官猛然抬头,眸中一片惊喜。

    “袁兄果真愿意揭过此事?”胡进颤声问道。

    袁彬点头。

    进吏部衙门当差前,王总旗的话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一句精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眼前这桩事,袁彬决定放过了,与善念无关,纯粹是不想招惹是非。如果将这两位文官的言论禀报上去,锦衣卫或许公事公办,或许轻轻放过,但对他不会有任何奖赏,然而袁彬从此便跟这两位文官结下了死仇,能进吏部当官的皆非凡人,谁知道这两位背后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大人物撑腰,到时候弄死他这个小小的锦衣校尉还不是跟捏死一只臭虫般容易。

    想到这里,袁彬脸颊忽然一抽,太恶心了,黑自己没必要太用力,“臭虫”改为“可爱的兔兔”比较贴切。

    “揭过了,从此不提。”袁彬很郑重地道。

    胡进和赵俭神情激动,互相对视,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以及……深深的怀疑。

    “你真揭过了?”胡进满怀欣喜小心翼翼地求证。

    袁彬皱眉,这表情让他有点不爽,就像被人占了便宜的傻子,占完便宜后还不放心地回过头来确认,仿佛不敢相信世上有这么傻的人似的,袁彬觉得好闹心……

    “您二位的意思……是不希望我揭过?”

    “当然不是!”二人使劲摇头。

    袁彬笑了:“那就好,既如此,咱们都忘了这事,两位大人,在下告辞了。”

    抱了抱拳,袁彬转身刚准备走,衣角却忽然被人拽住,回头一看,胡进和赵俭一左一右拽着他,神情仍然充满了惶恐。

    “袁兄,你不能走!求你放我们一马!”胡进的手拽得紧紧的,带着哭腔道。

    袁彬满头雾水:“您二位耳背?我刚才说了,已经放过了啊。”

    胡进黯然道:“袁兄莫骗我们了,你嘴上说放过,其实转身就去锦衣卫把我们卖了,对不对?”

    袁彬目瞪口呆:“你们……怎么会有如此念头?我长得很像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袁兄器宇轩昂,相貌不凡,一看就是满身正气,威武富贵之相,可是我们毫不怀疑你一转身就会把我们卖了!”胡进语气笃定地道。

    袁彬:“…………”

    好心塞,我今天走的什么运,怎么会碰上这种人?

    明明自己已经放过了他们,谁知道他们却不放过他们自己,这是怎样的神经病?

    另一位文官赵俭也拽着袁彬的衣角,目光里幽怨与悲愤交织:“当我们不知道厂卫的德行么?你们锦衣卫的人拿了把柄,焉有无端放过之理?必是转身就禀报上去了,你……骗我们!”

    袁彬仰天长叹,这他娘的,说不清了!

    “你们想怎样?我当着你们的面拔刀自刎可以吗?灭了活口一了百了好不好?”

    二人迟疑互视,嘴唇嗫嚅,袁彬气得差点原地爆炸,因为他看懂了二人眼神里的含义,似乎真觉得袁彬当场自刎是最稳妥的法子。

    袁彬冷笑抱拳:“敬酒不吃吃罚酒,咱们就公事公办吧,二位大人告辞!”

    这一次二人拽住的是袁彬的胳膊,一左一右,仿佛揪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力道大得出奇。

    “给钱!我们给钱!”胡进颤声大叫道。

    “嗯?”袁彬愕然。

    胡进和赵俭不由分说,马上浑身摸索起来,半晌,二人凑出大约十两碎银出来,胡进双手捧到袁彬面前。

    “今日不便,只有这点散碎银两,明日我二人还有薄礼送上,袁兄,杀人不过头点地,您放过我们可好?”二人神情哀求地道。

    袁彬再次目瞪口呆,自己一直绞尽脑汁想法子捞钱,绞得脑汁都不够用了也没想出好法子,结果现在别人双手捧着十两银子到自己面前,一副你不收下我就死给你看的模样,袁彬现在好迷茫,对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了怀疑。

    看着面前哀哀求命的二人,袁彬很吃惊,还有点想笑。以前混迹在正东坊,从未跟读书人有过交集,袁彬原本对读书人很陌生,内心里其实对他们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崇敬,他总觉得会读书的人都很了不起,懂得那么多道理,懂得治理国家,而且有风骨有道德,为了真理与道义,连杀头抄族都不怕……

    可是,此刻胡进和赵俭的表现,令袁彬对读书人固有的印象渐渐崩塌。

    这,就是每日将孔孟圣贤之言挂在嘴上的读书人么?此时此刻的他们,跟两条摇尾乞怜的狗有什么差别?这样的读书人,大明有多少?每日朝堂上侃侃而谈治理国家的,都是这样的人么?

    良久,袁彬长长吐出一口气。

    好吧,原来读书人跟自己这种粗鄙武夫其实没什么差别。

    转念,袁彬又想到了另一个事情。

    陈公公说吏部衙门其实有油水,袁彬一直不得其解,此刻看着面前双手捧着银子唯恐自己不收的胡进,袁彬的神情渐渐有了一丝明悟。

    呵呵,你们当官的当太监的真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