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58 海外
    对所有盐场进行巡视和查帐后,池非发现每个盐场的产量都有明显下降。

    尤其是使用盐田法那三个盐场,原本半个月就可以出一次盐,现在几乎要一个月才能出一次。

    主要原因是因为进入冬季后,白天日照时间变短导致,这属于没有办法的正常现象。

    不过这一减产,还是对未来的全军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毕竟现在西北当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在于卖盐和海贸,而核心产品就是这白盐。

    这白盐的产量一减,自然会对未来的收入有影响。

    再加上为了安置那十几万流民需要消耗大量银子和粮食,可以预想未来两年内西北军的军粮供应会变得比较紧张。

    主要还是粮食种类太过单一了,如果有其他粮食补充就好了。

    作为现代人的池非自然知道,古代社会最好的救命粮食莫过于红薯和玉米。

    不仅产量大,而且耐寒耐旱,适应性极强,就算是在西北这种干旱贫瘠的地区也能大量种植。

    在荒年里绝对是最好的救命粮,平时也能作为辅粮使用。

    但问题是,这两种作物他根本就找不到啊。

    他问过很多人,就连博学多才的章文轩老先生也问过了,却没有一个人听说或见过类似的作物。

    除了到处问人以外,池非还给远在江南跟那些大盐商做生意的赵耀光和安阳等人分配了另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向当地的农人和洋人打听有没有类似于红薯和玉米的作物,如果找到的话就尽快送过来。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在他那个时空里,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而红薯原产于南美洲一带。

    而这个世界跟他那个世界极为相似,假如这里也存在红薯和玉米的话,多半也会原产于海外。

    换句话说,这两种作物如果没有洋人带过来的话根本无从下手。

    看来,想找到的关键还在于洋人身上。

    想到这里,池非心中逐渐产生了一个计划。

    ……………………

    “阿真你来了。”看到几个月没见的妹夫,宁雅柏十分高兴。

    他昨天才结束东北各府城的防务巡查工作回到九江,今天就见到了久违的妹夫。

    “已经回来快十天了。大哥巡查辛苦了。”这么久没见,池非看到大舅兄不仅黑了而且还瘦了,不过精神还算不错。

    “也不算辛苦,习惯了。以前在西北巡查的时候那才叫辛苦呢,经常好几天甚至十几天见不到一户人家,几乎每天都要在野外过夜。

    在野外过夜倒没什么,主要吃的全是干粮,那才是最恶心的。现在东北这边已经好了很多,每隔一两天路程就有一个驿站可以休息和作饭。

    等过年的时候咱兄弟几个约在一起好好聚聚,到时把阿芷也叫过来。好久没见那丫头了,怪想她的。”

    宁雅柏一向寡言少语,内敛稳重,很少会像今天这样一下子说这么多话,看来心情是真的很不错。

    池非笑道:“大哥想见阿芷有何难,我等一下就把她叫过来咱们一起吃顿饭。

    就是二哥现在镇守彰南,倒是快半年没见人了。”

    “我跟定北叔去彰南巡查防务的时候,也见到那小子了。他抱怨在彰南那边无聊得要死,整天无所事事,很想你和阿芷。”

    “二哥性子活泼,这也难怪。

    对了,大哥,我这次来找你,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好,你说。”

    池非就把自己的计划跟他详细说了一遍。

    听他说完后,宁雅柏有些惊讶地问:“你的意思是,你想派出大量人手伪装成行商混入江南和南方沿海地区跟那些洋人打交道?”

    “是的,因为需要派出的人手众多,所以我才特意来找大哥你商量此事。”

    “你要找的那什么红薯和玉米究竟有何作用?”

    “这两种作物最大的好处是不挑地,尤其是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即使是在西北那种贫瘠干旱的地区也能够大面积种植。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作物具有极高的产量,只要二、三十亩地的产出就足以养活一家十口人。”

    宁雅柏一听,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十分震惊的表情。

    “真有这么高的产量?”他的声音甚至因为太过震惊而提高了好几度。

    “确实如此。这两种作物不仅人能吃,牲口也能吃,在荒年更是极好的救命粮。

    只不过这两种作物的原产地都在遥远的海外,因此只能通过洋人来获得,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只要洋人有种子,我们就可以买下来。

    不,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拿到手,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有了这两种作物,以后西北就再也不缺粮了,农民也不至于终日捱饥抵饿了。

    太好了,太好了!”宁雅柏激动着一边说一边握紧了拳头,整张脸也变得一片赤红,甚至比当初听说晒盐法的时候还要激动。

    不怪他这么激动,因为宁雅柏并非一个不懂农事、五谷不分的贵公子。

    相反,为了让他和宁雅枫对西北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宁志远不仅亲自带着两个儿子上战场,而且还让他们亲眼看看当地农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在亲眼见过当地农民的生活后,宁雅柏和宁雅枫两兄弟这才知道西北农民是多少的不容易。

    他们往往在京城大酒楼里的一顿饭,可能就吃掉了一家五口的西北农户整整一年的收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江南亩产能达到二石,用种子二斗,种一收十。

    如果按成年人每天二升口粮算,至少要三亩半才够吃,十口之家,则要三十五亩。

    这还是江南最好的田地,种得是水稻,才有这样的收成。

    如果换作西北这样贫瘠的土地,亩产能有一半就不错了,一般仅有三分之一的收成。差别就是如此的巨大。

    因此在西北,想要养活一家十口人,没有上百亩田根本做不到。

    在江南一户人家要是拥有上百亩地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地主了,但在西北却仅能维持温饱而已。

    就连维持温饱这个最低要求的前提也必须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如果当年天气不好,收成还会一减再减。

    有时收成不好的时候,农民只能靠糠饭过活,而且每天也只能吃一顿糠饭。

    那副凄惨的景象是宁雅柏和宁雅枫两兄弟在没有亲眼目睹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光景。

    由于见得太多这样的光景,出身于镇国公府原本应该锦衣玉食的兄弟俩却从来不敢浪费一颗粮食,更不要说像其他世家大族的败家子那样,做出一掷千金只为博某位青楼花魁一笑的智障行为。

    甚至许多京城世家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堂堂镇国公府在衣食和生活上会如此简朴,完全不像钟鼎世家该有的样子。

    要说为了名声而演戏的话,也不至于一演就是几十年,实在让人费解。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在亲眼目睹西北那么多农民所过的日子后,世代扎根西北的宁家子弟哪里还忍心过那种奢靡浪费的生活。

    正因为对西北的产粮情况知之甚清,所以宁雅柏才会如此激动。

    假如这种事是其他人对他说的,他肯定会持怀疑的态度,除非亲眼所见。

    但妹夫池非用一个又一个闻所未闻、却确实有效的办法帮宁家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且无一失手,因此宁家上至当家人宁志远,下至他们兄弟俩,都对池非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既然他说有,那世间就一定存在这样的作物。

    见大舅兄同意了他的提议,池非这才从带过来的包袱里拿出一大叠印好的图画。

    这些图画正是他先用素描法画出红薯和玉米的原图,然后再请擅长雕版的工匠依照原图进行雕版,最后统一印制出来的成品,足足印了上千份之多。

    池非把其中一份图拿给宁雅柏看,“大哥,这图上所画的就是红薯和玉米,我们可以派人拿着这些图去问洋人有没有见过这两种东西。

    如果洋人有带来种子最好,我们当场就可以买下来。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出重金请洋人跨海带过来。”

    看着纸上清晰无比的图画,宁雅柏在好奇之余,也深受感动。

    准备得如此充足,可见妹夫是真的用心了。

    如果此事能成,不仅是西北,相信全大魏的饥民都愿意为妹夫立长生牌愿其长命百岁。

    “阿真你放心,我会马上安排人去办,一定会尽快找到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宁雅柏十分郑重地承诺。

    “那就麻烦大哥了。另外大哥在安排人去办这件事的时候,可以交待那些人在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顺便推荐一下我们九江这边的港口。

    就说我们九江这边的港口不仅可交易物品众多,丝毫不比江南差,而且最重要的是:关税全免。”

    “关税全免?真要对洋人这么大方?”宁雅柏有些惊讶地问。

    在他印象中,对洋人和商人收关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从未听说过有人会不收关税的。

    池非笑道:“大哥,来大魏的洋人其实并不多,就算跟他们收关税其实也很有限。

    而且我们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几乎全部来自江南。那些洋人也不是傻子,凭什么不在江南本地进货,反而要千里迢迢来九江做生意。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免关税来吸收洋人过来交易。

    只要来交易的洋人一多,其他来自各地的商人也自然会集中到这里来购买洋货。

    再加上关税全免这个极大的优惠,相信不出几年时间,我们九江将会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较大的海货交易中心。

    至于我们如何从中获得,其实很简单。

    早在半年前,我已经叫岳父把九江港口的地皮全都买了下来。

    等九江港口兴旺起来后,我们再大量建造店铺、客栈和仓库,到时光是收租就足够我们赚得盘满钵满了。

    这不是远比收原本就不多的关税要好吗?”

    望着胸有成竹的妹夫,宁雅柏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想起父亲对他说过的话:西北地广人稀,土地贫弱,根本无法供养大军。当初为了粮草一事,西北军甚至差点沦为匪军。

    但因为阿真的种种奇策,如今西北不仅可以自立,而且有了一番新的气象。

    阿真乃世间独一无二的天纵之才,有他在,宁家可争天下矣。

    看着手中那张印有红薯和玉米的图画,宁雅柏对父亲的想法深有同感。

    这样的奇才竟为宁家的女婿,实乃天佑宁氏一族。

    宁家,确实可以争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