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全史大乱斗 > 第三十六章 晋军的反击
    邯郸城外,钟会连夜的赶路,终于在清晨之时,钟会才带领着差不多五千军队太烦邯郸。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子师竟然败的这么快,还没有等到邓艾和钟会的两路援军,就被李牧一把大火烧的精光,就连公子师也丧命在唐将李牧的箭矢下。

    “钟会拜见司马县令。”钟会看见出来迎接自己的是县令司马朗,也不敢怠慢,作为司马懿唯一的兄长,他钟会虽然是晋国的大将也不敢对司马朗无礼。

    “原来是钟会将军,老朽有礼了。”司马朗听说有人带军前来支援,在下人的搀扶下,从城门内走了出来,看到来的是钟会,也不敢小视,对钟会行了一礼。

    钟家乃晋国的武将世家,就连司马懿也不敢对钟家无礼,而钟会作为钟家三代以来最出色的子弟,被誉为惊世之才,所以司马懿才会对今年二十五岁的钟会委以重任,让钟会独领一军镇守着晋国的北方,不过有了司马家篡权夺位成为晋国国君的前例,司马懿其实对被称为“惊世之才”的钟会也有所忌惮,所以司马懿才会亲自提拔了军事奇才邓艾来制约钟会。

    “会,刚刚听闻,公子所统领的大军被李牧击败,就连公子师也不幸身中箭矢,不治身亡,真是我大晋之哀事啊!”钟会面带哀伤,对着司马朗感慨地说道。

    “如今公子师已经去了,公子师临终前留下遗言,晋国的国力已经被战事消耗殆尽,公子师认为晋国十年之内不可再起刀兵,所以钟将军可以回去了。”司马朗面色带着丝丝悲凉,向钟会劝说道。

    钟会听了司马朗的话,也沉寂下来,思考沉吟了一番,为难的对着司马朗说道:“司马大人,恕本将不能答应。”

    司马朗听了钟会的回答,脸色也有些不好,用急促的声音质问着一脸歉意的钟会。

    钟会于是正色道:“邓艾将军于前日晚上偷渡到唐国内部,按照邓艾大军步行的速度,今日之内应该可以到达代东关,只要我们和邓艾一起内外夹攻,必然可以攻破代东关,活捉李牧,为公子师报仇血恨。”

    司马朗听了,面色开始犹豫不决,一方面是自己最疼爱的侄子的遗愿,自己不了违背。另一方面,司马朗还是希望能杀死李牧,为自己这个侄子报仇。

    “我也认为钟会将军说的不错,我们应该内外夹攻将代东关攻下来。”就在司马朗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作为暂代司马师主帅之位的王浚来到了城门下,听到了钟会的言论,立马同意了钟会的方法。

    司马朗看着出现在身后的王浚,脸上充满着疑问和不解。

    “这位是?”钟会并没有见过王浚,见王浚长的眉清目秀,身披着一身将军的铠甲,一副器宇轩昂的样子,看着王浚的样子,让钟会想起了一个人,晋国上将军羊祜,真是气质上太像了。

    “在下王浚,见过钟将军,乃邺城王家子弟,先暂代伐唐东路军统帅。”王浚连忙不卑不亢的给钟会行了一礼,自信地说道。

    “哦!你是王濬的弟弟,我听王濬将军提及过你,你被誉为王家年轻一代最优秀的子弟,小伙子,不错,不错啊。”钟会今年不过二十又五,但看着不过二十的王浚,开始装起前辈来。

    “王浚!你身为公子师所托付的人,为何不遵从公子师的遗愿,反而要去进攻唐国,你这不是愧对公子师的在天之灵吗!?”司马朗面色不好,对着王浚大声训斥道。

    王浚并没有动怒,面色平静地对着司马朗说道:“这次合力攻打代东关,于公于私,都对我晋国百利而无一害,于私,可以为公子师报仇血恨,鼓舞我军士气,于公,只要我们能攻下代东关,我们晋国东部的防御就万无一失。”

    晋国东北部地形平坦,基本上是无险可守,而代东关做为唐国东部的门户,可以说是活生生的阻拦了晋国向东北发展的脚步,往往只需要一至两万人,就可以挡住成双倍数量的敌军。这就和姬克前世的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是同一个道理,只要哪个国家占据了代东关,那个国家就占领了战争的主动权。

    钟会听了王浚说的话,脸上也带着一阵微笑,于是对司马朗补充的说道:“其实晋王虽说这次东征的目标是代县,但是晋王这次真正的目的还是这一座代东关,如今晋唐交战,我们晋国基本上损失了差不多近三万人,相比于唐军,可谓损失惨重,如果我军攻下代东关,我们不仅可以鼓舞晋军士气,还可以减少北部的驻守兵力,只要拿下,我们北方至少可以有一半的兵力可以解放出去,再遵照公子师的遗愿,休养生息,只要十年时间,我们晋国大军便可卷土重来。”

    司马朗看着钟会和王浚这么说,仿佛也下定决心了,对着钟会激动的说道:“我邯郸县有两千县兵,如今就交给钟会将军了,希望钟会将军一定要攻下代东关,替我杀了李牧那贼子。”

    王浚看着司马朗表态,也弯腰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我这有四千东路军,愿听将军差遣。”

    钟会露出坚定地面容,向着司马朗和王浚回礼,义正言辞地说道:“我钟会必不负众位所托,并一举拿下代东关,以报公子师在天之灵。”

    于是钟会带着王浚,率领着一万一千兵马向着代东关进攻了。

    代东关,安静,祥和,在李牧击退了晋军后的一个时辰,李牧得到了探子回报,司马师死了,死在了自己的箭矢之下。

    李牧听了探子的回报,顿时就兴奋了,李牧做了十年的乌龟将军,终于在今日大败晋军,并且俘虏晋国大将,射杀晋国的公子,这件事传了出去,自己李牧大名毕竟威震于世。

    于是李牧有点轻飘飘的,高兴啊,心里爽快,下令让士兵安排酒肉,犒劳三军。

    而清晨此时,李牧才在地上悠悠转醒,李牧摸摸自己的发疼的头,摇了摇头,废力站了起来,看着四周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的士兵和部将,李牧苦笑一声。

    昨夜,被压迫多年的心情得到了放纵,李牧依稀记得自己喝了十几杯酒,然后抱着一个士兵大腿,哭着说道:“大王,我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赢了,终于赢了。”

    李牧看着四周荒诞的场景,脸上冷静下来,不自觉地喃喃反省自己道:“我真是太没有名将的气度了,怎么能因为一场胜利,而骄傲放纵,以后必须切记。”

    “咚!”突然听到关内发出一声巨响,李牧不自觉的对关内骂道:“那个不长眼的,关内不可吵闹喧哗,竟然敢违背本将军的命令,就不怕掉脑袋吗。”

    “咚!”又是一声巨响,李牧身旁的士兵都被吵起来,发出痛苦地呻吟声。

    李牧不由自主的皱起眉头,对着刚刚站起来的士兵,面色不悦地说道:“那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敢违背军令,你们去把他抓过来,让本将军教教他,什么才是我军的军纪!”

    那名士兵听了,叫上身旁几个士兵走了出去,按照李牧的命令去做了。

    李牧坐在大堂内,听着关内发出来极为规律的“咚咚”声,脑海中感觉到有些怪异,可就是说不出有什么不同。

    没过多久,那个士兵就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嘴上不停大声叫喊着:“大事不好了,有敌军攻城了,将军,大事不好。”

    李牧听了顿时大怒道:“成何体统,我关内都是我大唐的领土,哪来的敌军?休要胡言乱语!”

    那士兵一脸恐惧的看着满脸怒火的李牧,战战兢兢的说道:“将军,真的有敌人,那巨响声,就是那伙敌军正在砸门,内门看样子,已经顶不住多久了。”

    “什么?”李牧听后脸色出现震惊的表情,嘴上不可相信的说道:“到底哪里来的敌军,竟然偷偷的潜入我代东关后面,莫非有神仙相助?”

    “将军到底如何是好?”下面的士兵焦急地看着一脸懵逼的李牧,急切地问道。

    “砰”“全军进攻!”就在李牧错愕的时候,传来了一声大门被砸开的声音和一道雄壮的叫喊声。

    李牧回过神来,那出自己的佩剑,对着将士叫喊道:“全军戒备,御敌,给我杀。”

    邓艾兴奋极了,自己不但偷袭进入唐国境内,虽然折了许仪,但是如今轻而易举地攻入了代东关,只要拿下代东关,可谓是大功一件。

    可是出乎了邓艾的意料,那李牧非常迅速的召集了士兵,和邓艾所带领的士兵进行厮杀,慢慢唐军在李牧的指挥下,占据了上风。

    “他奶奶的,这还是传说中的乌龟将军吗?果然传言还是不可相信的。”邓艾咬牙切齿地看着正在镇定指挥着的李牧,再看看本方军队渐渐处于下方,脸色并不是太好。

    “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真是可惜了。”邓艾不甘的看着本方士兵愈来愈少,脸上闪过一丝难堪,早知道就听一下死对头的劝告了,不过马革裹尸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