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兴 > 第228章 这个朝廷做不到,就换个朝廷
    一直小心翼翼的戴梓听到徐世杨的名号,惊讶的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如今,都亭驿大火在江南也算是个传奇故事,很多说书人甚至把这件事编成了评书、戏曲。

    特别是朝廷根括之后,处于一种逆反心理,这些针对鞑子的民间艺术流传的很广。

    这些戏曲的内容很夸张,除了徐世杨烧了都亭驿,杀光了鞑子使节这个基本事实之外,其他的内容简直天马行空——有说徐世杨使八百斤大锤锤杀使六百斤大刀的鞑子使节的……,也有说徐世杨拿个咒符,呼风唤雨斗法咒杀鞑子野猪精的……。

    作为一个高等级工匠,戴梓是不怎么信这些戏曲内容的,但都亭驿大火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且在缺乏娱乐的时代,民间戏曲是相当优秀的推广手段,如今的江南,特别是在临安府那边,只要是个人,肯定多少听过一些徐世杨的名号。

    “原来,大王……,不,将军就是火烧都亭驿的好汉。”戴梓赶紧对徐世杨行了一礼。

    “当不起,我现在只是上校,还不是将军。”

    徐世杨谦虚一句,也不管老头知不知道上校是什么意思。

    “戴老先生,既然知道我不是什么山贼强盗,还是请您跟大家说一声,先下船休息一下吧。”

    徐世杨笑着说:

    “总是在船上呆着也不是个事。”

    “大王……,将军……,呃,上校?您打算怎么安置我们?”戴梓小心翼翼的问。

    其实,他也清楚,现在人为刀俎,徐世杨无论怎么对待大家,自己都没有谈判的余地,只是背后就是几千同僚还有近万家眷惊恐的目光,若是有机会,还是应该努力争取一下吧?哪怕只能争取一点点优惠待遇也是好的……。

    “诸位先去青州休息一段时间。”

    徐世杨回答:

    “等一切安排妥当,我会想办法让诸位回到江南家中。”

    话是这么说,可什么时候算是安排妥当,那就完全由徐世杨自己说了。

    “大人要愿意放我们回家吗?”戴梓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我又不是山大王。”

    徐世杨真诚的笑道:

    “只要不是去投鞑子,我这里来去自由。”

    “只是有一点,戴老先生,你们是怎么被送过来的,你们恐怕比我清楚吧?现在我就算是让你们回江南,你们就不怕再被朝廷根括一次?现在的江南,可有大家的立足之地?”

    说到这个,戴梓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根括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事。

    朝廷或许只是想把工匠凑齐,送给鞑子好完成和亲。

    但下面执行的贪官污吏,怎么可能不上下其手,多捞好处?

    像戴梓这样,在军器监有些人脉,也有些名声的大匠还好说一点,一些工匠被塞上船时,身上根本不着寸缕,仅有的一点家产都被经手的污吏瓜分了!

    甚至还有女眷被人抓走卖掉的!

    就连戴梓,也是花了大半家产,这才勉强保住了年轻的女儿和儿媳。

    江南的生活是很富足,也没有经历什么战乱,可这根括,比战乱也没好到哪里去,再来一次,任谁都受不了。

    对这些已经进过一次和亲队伍的工匠们来说,去辽东是给鞑子做奴隶的,回江南肯定还要再遭第二茬罪,天下之大,居然没了这么多手艺人的容身之地,这简直是个笑话。

    “戴老先生,其实你们也不必灰心丧气,你们都是有手艺的,只要不去辽东或江南,在哪都能活得很好。”

    徐世杨奸笑着循循善诱:

    “就比如说我们青州吧,我承认,我们如今正是百废待兴,可这不是正好能让诸位一展拳脚吗?”

    “我在青州也有‘军器监’,诸位暂且在那里暂住,顺便帮我做些活,凭你们的手艺,挣得钱粮养活自己家人毫无问题,说不定还能攒些盘缠。”

    “等过几年,江南那边平息一下,大家想回家,我也绝不阻拦。”

    戴梓好奇的问:“江南平息……,大人这是何意?”

    徐世杨的原意是等他腾出手来,建立起一支真正的大军,征服江南之后,江南自然就平息了。

    当然,现在不能这么说,因此徐世杨的给出的理由只能是:“等到朝廷意识到鞑子对江南不再有威胁,不会被几个鞑子所谓的使节威吓一番,就要在自己国土上根括,那时候,诸位就可以回去了。”

    “会有那么一天吗?”戴梓身边那个年轻人期待的问。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

    徐世杨很肯定的回答。

    若是这个朝廷做不到,换个朝廷不就得了?

    ……

    不管工匠们怎么想,至少目前为止,除了青州,他们确确实实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了。

    何况,手艺人凭手艺吃饭,也算是理所当然。

    青州至少答应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进行生产,只不过徐世杨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在青州的工厂工作,收入按照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结合计算。

    基本工资只有粮食和极少的副食品、衣物补贴,只能保证工匠和他的家人饿不死,但别想过的富裕。

    绩效工资上不封顶,每月考核各自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综合考绩之后发放,像戴梓那样的大匠,一个人努力一个月,就能让全家过的很好。

    何况戴梓家也不止他一个工匠,他的儿子——就是跟在戴梓身边跟徐世杨谈判的年轻人,也是个不错的军器监工匠,他们全家一起努力,花几年时间,重新攒下一份家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大事。

    当然,他们生产什么,必须得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来。

    一些青州独有的先进武器,现在只能是以半流水线——各自生产某个零件,之后组装的形势生产,免得有人咬紧牙关一定要回江南,把徐世杨的新式武器泄露出去。

    戴梓在工匠中确实有些面子,在他的劝说下,被朝廷根括来的工匠全都老老实实下船,统一登记后等待分配工作。

    在登记的过程中,徐世杨发现,朝廷根括来的工匠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

    当然,主力还是朝廷自己的军器监和匠作监工匠,这些人大多能直接投入军工生产——大概也是鞑子最想要的人。

    但是,除此之外,来自民间的工匠就显得有些混杂了,其中既有铁匠铜匠木匠,也有石匠瓷匠,甚至还有熬糖师傅以及铸造过私钱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