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兴 > 第23章 过继
    第二日,崇祯皇帝正式颁旨,赐魏忠贤丹书铁券,这事引得朝野大震,让无数大臣更加妒恨魏忠贤。

    不过这玩意儿真的是好东西吗?让我们看看之前的获得者,以及他们的结局。

    李善长:得免死铁券2张,说是可以自己免死两次,儿子免死一次。结局:全家七十余人同时处死。

    徐达: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得免死铁券一张。结局:《明史》记载的徐达是病死的,而据野史徐祯卿的《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龙的《龙兴慈记》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就死了!而其长子辉祖因助建文,被永乐囚死。另一子增寿因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却又为建文帝所杀。

    蓝玉:免死铁券一张。结局:灭门,更牵连一万五千余人被害。

    邓愈:讨吐蕃病卒,得免死铁券一张。结局:长子因李善长案,坐奸党而被诛。

    ……

    经查明洪武时期得免死铁券的共有三十四家,本人不被杀,子女不被牵连至胡蓝案者寥寥,能免此两劫,又不因后面靖难之役而被杀者,只有二家即:

    汤和:晚年益为恭慎,听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二子皆卒于军中,孙及曾孙早夭。

    华高:远镇海南,无后。

    这正是所谓“引蛇出洞计谋高,免死券是催命符。”

    赐下铁券后还没完,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皇帝封赏了无数人,不是升官,就是封荫职(给儿子的),受赏者全部都是阉党,从魏忠贤到崔呈秀,连已经死掉的老阉党都没放过,人死了就追认,升到太师之位才罢手。

    这时魏忠贤终于放弃了最后的警惕,他确信,朱由检是一个好人。更是他所需要的“好”皇帝。

    天启七年(1627)十月初六,这天一大早魏忠贤就来到了宫里。朱由检疑惑的问道:“大伴,这么早来宫里,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魏忠贤答道:“皇上,您之前交代奴婢为先帝选择嗣子的事,老奴已经办好了。”

    朱由检略带惊喜的问道:“哦,这么快!”

    这却让他真的有些惊讶!要知道回京后这几天的时间朱由检可把魏忠贤折腾的不轻。

    从他交代这事到今天也不到半个月,魏忠贤就把人找好了,这效率还真够高的,可见魏忠贤是真的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

    朱由检问道:“人带来了没有!”

    魏忠贤道:“就在殿外。”

    朱由检点点头道:“带进来朕瞧瞧!”

    魏忠贤道点点头走出去,很快就牵着一个大约4岁左右的孩童进入殿中。

    接着魏忠贤吩咐那孩子道:“快,叩见皇上!”

    那孩子乖巧的点点头,然后跪下来行礼问安。朱由检点点头道了声免礼,随即打量起这孩子。

    这一看朱由检就感觉这孩子的模样似乎熟悉之极,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是谁,皱眉沉思了好一阵,才惊觉这孩子和记忆中天启皇帝小时候的模样简直像极了。

    朱由检立即挥挥手招呼小孩儿过来,这孩子还是有些怕生犹豫了一下,又转头看了看一旁魏忠贤,等魏忠贤点头示意,才缓缓的上前。

    小孩儿走到近前,朱由检将他抱起放到大腿上坐着,再次细细打量起来,小孩儿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根本不敢与他对视。良久朱由检转过头来对魏忠贤叹道:“大伴,你有心了!”

    魏忠贤谦虚的道:“皇上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

    朱由检点点头道:“你的好朕都记得,对了,这孩子是哪家的。”

    魏忠贤道:“回皇上,这是福王之孙,其父是福王的次子,这是其第三子,名叫朱慈烨!”

    朱由检回想了一下,福王的次子,记得好像叫朱由渠的比自己大三岁左右,其他的事,实在是没啥印象,也不再多想。

    朱由检点点头对魏忠贤道:“行就这孩子吧!就按之前说的,封寿王,将天津右卫……嗯。”

    朱由检沉吟了一下对身旁服侍的太监吩咐道:“去拿地图来!”

    过了一会儿太监拿着地图过来,在桌上铺开,朱由检看了一下,随手拿起铅笔就在地图上一圈道:“将这一块都划给寿王做封地吧!”

    魏忠贤看了一下感慨道:“陛下,您对寿王真是厚爱啊!”原来朱由检这一画就将后世的天津到唐山这一大块地方,划作了寿王的封地。

    魏忠贤只当朱由检念及兄弟之情,却不知他另有打算。

    朱由检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乖巧的坐在自己腿上的孩子,在心里感慨着:“孩子啊,孩子,别怪我,谁让你生于帝王之家,这么小就要被权力和阴谋所笼罩,你如果生于平民之家该多好!”

    但又一想到现在可不是后世,那些生在平民之家的孩子们,他们连基本的衣食,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这又有什么可庆幸的呢!

    现在他腿上的孩子,至少可以保证十几二十年的安稳生活,和平民之家的孩子们一对比,他不是更应该庆幸吗!

    想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朱由检只能在心里祈祷着:“抱歉了,我现在救不了你们,只能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朱由检握紧了拳头,一时对大明这浑浊不堪的世道更是愤恨不已。魏忠贤看着皇帝奇怪的表情纳闷不已,试着叫了一声:“皇上,您怎么了!”

    朱由检回过神来摇摇头道:“无事,你去拟旨吧!另外,将烨儿带去慈庆宫中交由皇嫂抚养吧!”魏忠贤点点头领旨退去!

    天启七年(1627)十月初八,今天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朱由检今天起了个大早,在南书房中他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与王体乾闲谈着!

    “最近外朝情况如何?”朱由检喝一口粥后随即问道。

    王体乾恭敬的侍立在一旁回道:“自从皇上赐给魏忠贤丹书铁券之后,外朝的大臣们表面上没有什么,但私底下串联颇多,连阉党内部也都是如此!”

    朱由检微笑着点点头道:“好,也不枉费我们花了这么多的心思来谋划。”

    王体乾则对此有些担忧的道:“只是皇上,魏忠贤也派出了田尔耕在四下里探查,就怕他们查到了什么,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朱由检吃饱喝足,又搽干净手脸后才慢条斯理的道:“不用担心,我们先收拾一下首尾,再想办法误导一下他们,只要再拖两个月左右就行了。”

    王体乾点点头,他从皇帝的话里,听出了其他的意思。不过他又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道:“只是老奴有些不明白,我们为何如此麻烦!”

    朱由检悠闲的在书房里踱着步,王体乾也亦步亦趋的跟着,只听皇帝道:“你知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吧。”

    王体乾道:“老奴自然楚庄王的典故。”

    朱由检道:“朕也要看看这朝堂上,还有多少人心向着朝廷,可惜啊,朕的时间不多了,不然等他三年又何妨。”

    王体乾恍然的点点头称赞道:“还是皇上高明!”

    朱由检微微一笑也不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