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兴 > 第33章 孙承宗 2
    这却是朱由检故意的,他正想听听孙承宗如何应对两年之后的己巳之变,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假借推演之名提了出来。

    朱由检的一席话将孙承宗吓得是一身冷汗。他这时才发现,自己之前经营辽东之时却还留下了如此大的一个破绽。他赶忙请罪道:“陛下,请制微臣失察之罪。”

    朱由检摆摆手道:“老师,先不管其他,你先看看这局您怎么破。”

    孙承宗皱眉深思一阵道:“野战的话我大明恐怕不是后金的敌手,只能依托坚城坚壁清野,再辅以火器攻之,在守住这里,这里······等其伤亡过大或者粮草匮乏之时,才能将其逼回关外。”两人讨论良久有了结论,朱由检心中才有了底。

    不过朱由检有些不甘的说道:“老师,难道只能将其击退,不能全歼吗?”

    孙承宗道:“陛下,您刚才自己都说不可操过急啊!”

    朱由检轻声一叹道:“是啊!”不过此时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他仔细想了一下,摇摇头自言自语道:“等着吧,现在条件还不成熟,等两年后有你们这些狗贼好受的。”

    朱由检这时想到一个新的问题道:“对了,老师,虽然咱们已经推断后金很可能绕道蒙古偷袭京城,但宁锦防线也不能不守,只是现在的督师王之臣,朕却不太放心,您看何人可以代之。”

    孙承宗摸着胡子自信道:“皇上,袁崇焕可以。”

    朱由检沉思了一番摇摇头道:“袁崇焕不可!”

    孙承宗见皇帝否定袁崇焕于是问道:“皇上,这是为何?”

    要知道袁崇焕可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他的学生了,对于袁崇焕他可是很欣赏的。听到皇帝的否决,孙承宗虽然表面不露声色,但心里可是有些急了,毕竟皇帝不喜欢的话,袁崇焕以后的前途可就毁了。

    朱由检解释道:“袁崇焕此人朕也知道,他有勇有谋,之前几次大捷多赖其出力,但他有两大缺点,一是为人好大言,二是不能容人。所以他只可为将,不能为帅,宁锦防线关乎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所以朕,不敢也不能所托非人。”

    孙承宗听了皇帝对袁崇焕的评价,一下子额头见汗了。他自己的学生他能不了解吗,正如皇帝所言袁崇焕的优点缺点都很明显。就如三国时马谡一般,虽有才能但不经磨砺,骤拖大事反而可能害了他。

    于是孙承宗赶紧跪地请罪道:“陛下说得对,微臣识人不明,差点误国误民,铸成大错,请陛下降罪。”

    朱由检赶紧扶起孙承宗安慰道:“老师,我们只是在讨论而已,又怎么会误国误民!”

    孙承宗起身谢道:“谢陛下宽慰,那陛下看宁锦防线如何安排,袁崇焕又如何处置。”

    朱由检道:“宁锦防线暂时只有劳烦老师再兼着,不过朕给老师您推荐一人!”

    孙承宗好奇的问道:“何人?”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卢象升!其为天启二年进士,现为大名知府政绩卓著,亦不与魏逆同流合污,虽为文臣,但他自幼熟读兵书,善骑射,有英雄气,而且今年才28岁,朕明日就下诏让其入京,老师先见上一见,再带个几年,等他成长起来,我宁锦防线可无忧已。”

    孙承宗见朱由检对卢象升此人如此高的评价,到是好奇起来暗道:“看来此人到是简在帝心啊!”想着见面之后倒要好好瞧瞧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其实朱由检推荐卢象升之前也考虑过其他几人,比如孙传庭,洪承畴。但首先洪承畴被排除了,毕竟这位仁兄有投降满清的黑历史,虽然此时还未发生但加上他为人弑杀,因此朱由检先天就对他的印象不太好了。

    卢象升,孙传庭两人都是英雄,但卢象升又比孙传庭更加悲情,在朱由检兴中分量更重,所以最终他推荐了卢象升。朱由检相信这一世有自己的支持,有孙承宗的教导,卢象升定能真正成为大明的国之柱石。

    “对于袁崇焕···”朱由检揉了揉脑袋继续道:“老师,您先给他修书一封,让其上京吧,待朕见上一面在具体安排吧。”

    朱由检对于袁崇焕的安排还真的有些头痛,毕竟袁崇焕的性格放在哪儿都是个问题,但又不能不用,毕竟朱由检夹带里的人才太少了。所以只能先让他上京看一看,希望他以后能有所长进,才好任用。

    孙承宗见皇帝对袁崇焕颇为为难的样子心道:“看来真的要好好劝劝元素(袁崇焕字元素)改改他的性子了,不然他以后会吃大亏的。”

    两人聊完了后金,朱由检接着道:“老师说完了后金,我们再推演一番我大明吧?”

    孙承宗点点头,朱由检开始述说起来,等他说完。

    孙承宗连连摇头道:“皇上您这条件也太奇怪了吧,不是这里干旱,就是那里蝗灾,而且年年灾祸,这叫微臣如何应对。”

    朱由检心中苦笑连连,暗道:“我也不想啊,历史就是如此记载的,最后大明也是被这不断的天灾人祸拖垮的。”

    当然嘴上不能这么说的,只能敷衍道:“老师,这只是假设,假设,您看如何应付?”

    孙承宗见朱由检认真的样子,只能凝神细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微臣有一策可以应对此种情况,只是······”

    朱由检赶紧催促道:“老师快说说。”

    “广积粮,高筑墙,练精兵。”孙承宗缓缓吐出九个字。

    朱由检听了细细思索一番后不由大赞一声:“妙!”

    孙承宗继续解释道:“此策的重点就在于广积粮。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钱粮就可以从筑城防以备盗,有了钱粮就可以广练精兵以削平天下,可若果天灾年年又怎么积蓄钱粮呢,这一点微臣还没想到。”

    朱由检哈哈大笑道:“朕有办法,朕有办法!”

    孙承宗急问道:“皇上,不知是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