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43章:唐倭长安条约
    倭国使团成员正在大殿一角紧张商议,连带着整个大殿中的气氛都有些紧张了,大殿中央的安江顺倒是一点儿也不着急,甚至优哉游哉的走到了宋璟、薛良吉几个主要文官身前,恭恭敬敬的对宋璟几人揖手行了一礼,安江顺这才笑嘻嘻的一屁股坐在了宋璟身前的地面上,大殿中的朝臣还有龙椅上的李隆基都有些好奇的看向了安江顺,不知道他这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宋阁老,小子想请教你一些问题,还请阁老不吝赐教。”

    “不知道安都护想请教何事?”宋璟微笑着说到,对身前这个驸马爷,宋璟还是报以了最大的友善,在他看来,安江顺这个后生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如此安江顺也是三品大臣,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主动请教给足了宋璟的面子,也让宋璟很受用。

    “阁老,趁着此时无事,小子斗胆想请教阁老治理地方之经验,阁老也知小子得蒙陛下垂青就任安东都护,大半个河北道归某管辖还有平壤、靺鞨等新附之地,现如今北方边境地区已经基本稳定,小子认为治理地方将成为接下来几年我安东都护府主要任务,然则地方治理小子无甚经验,今日正好有机会请教阁老,还请阁老不吝赐教。”安江顺恭恭敬敬的请教到宋璟,没错,他是脑子里是有一些来自现代社会的先进经验,但也并不是所有经验都适合古代农耕社会,就比如前世的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在大唐你能取消农业税吗?这显然非常不现实,这个时空中的大唐在安江顺或多或少的影响,北方商贸变得更为活跃发达,但商业税收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财政。

    更重要的是随着土地兼并进程,大唐府兵制的根本均田制已被破坏,这也是为何这些年李隆基在不断尝试改革兵制的原因,也是被实际情况逼得没有办法了,这均田制被破坏,拥有足额口分田的农民已经不多,那些土地被兼并的农民已经无力承担府兵制下的赋税,更不用说还要自己负担兵役,而且这兵役还不单单只是服役,还要自己准备装备和马匹,没有足够的口分田的农民已经无力负担兵役所带来的沉重压力,这才是府兵制朝募兵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宋璟很高兴安江顺能如此诚恳的请教自己治理地方,这至少说明了安江顺有打算用心治理地方,不过在古代封建王朝下,这地方治理无外乎就那几点,使百姓有地可种,兴修水利开垦耕地,减少地方横征暴敛,算来算去也就只有这些了。

    听完宋璟的赐教,安江顺点了点头又继续问到更为具体的治理方阵,他对宋璟说到:“阁老,小子还有一问,就是整个安东土地宽广,但百姓不多,根据都护府户曹户籍册统计,各族百姓一共不到六十万户,人口数目严重限制了安东发展,小子又应当如何促进人口增长呢?”

    关于如何促进安东境内百姓人口数量增长是安江顺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整个安东境内百姓不到六十万户人口总数没有超过两百五十万,而整个安东都护府最新的行政划分已达七个郡,如此人口并不足以开发整个安东地区。

    “分户!”宋璟非常笃定的对安江顺说到,分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户了,安江顺有些疑惑的问到:“分户?”

    “没错,以都护府之名令百姓家中凡子成年者令立新户。”宋璟对安江顺说到。

    安江顺点了点头将这分户之策记在心里了,这个策略很实用,宋璟继续对安江顺说到:“还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方法必须要让陛下点头才行。”

    “什么办法?”

    “将各地发配边疆从军流放之刑徒全部发配北方。”宋璟对安江顺说到,没错,大部分被发配边境从军流放的罪犯都是一家被牵连,这些人发配到边疆安江顺就可以将其作为开发力量,为政府开垦荒地屯田,这些罪犯没有人生自由,所获得的的收入除了糊口其余全部属于政府,实际上这些人也就成为了隶属安东都护府的农奴。

    大唐每年都有不少罪犯因为各种原因被发配边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安江顺立刻站起来面向李隆基行礼说到:

    “圣上,微臣有……”

    不等安江顺说完李隆基直接就答应了,“好了,朕明白汝之意,此时朕允了。”

    “安卿。”

    “臣在。”

    “汝为安东都护,同倭国更近,日后与倭国来往以及盟约便全权交于你负责了。”李隆基又对安江顺说到。

    “臣谨遵圣命!”

    安江顺领下旨意,李隆基立刻唤到大殿一角站着的水垣智,“水垣智使节。”

    “水垣智使节。”

    “皇帝陛下,小臣在。”

    “诸位可有结论了?”李隆基和蔼的问到,

    “回陛下话,我等还未商议好。”

    “既是如此,朕方才已下旨将你我两国联盟之事全权交由安江顺都护负责,朕还有很多奏折需要批阅,便不多陪了,这联盟之事尔等若是有了结论便直接与安江顺都护商议即可。”

    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安卿,此事便交给卿打理了。”

    “臣领旨。”

    “如此今日便退朝吧。”李隆基当即就笑着说到,“诸位臣工也都回去歇着吧。”

    听到皇帝的话,群臣不由嘴角抽抽,尤其是安江顺,原来皇帝打的是这个主意啊,倭国使臣老半天没有个结果讨论出来,李隆基已经有些等得不耐烦了,不过作为大唐天子他又不能当着外国使节之面失去了礼节,于是李隆基便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高力士也顺势走到台阶前端大吼到:“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李隆基走后,群臣也相继离开,宋璟等人离开前也对水垣智稍稍致意一番表示大国风范,纵然水垣智只是一个小小的倭国使节,甚至还只是代表倭国大藩国之一的邪马台的使节,但宋璟哪怕是李隆基这个皇帝也都维持着最基本的礼仪,这不仅是一个面子问题,也是作为天朝上国自带的大国风范。

    “水垣智使者,不如今日本都护做东请贵国使团去月婵酒楼吃上几倍水酒?”安江顺走到一旁有些不知所措的水垣智身前说到,听到安江顺主动邀请自己吃酒,水垣智赶紧应到,然后对安江顺以九十度弯腰鞠躬道歉到:“有劳都护了,都是小臣不好,让上国为难了。”

    “无妨,无妨,只是陛下每日所要批阅奏折确实很多,时间有限。”安江顺略略解释了一下,然后伸手邀请水垣智走出了宫城骑上马匹来到了月婵酒楼。

    正所谓东方更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进过一顿酒,之后的谈判就顺利多了,安江顺也顺利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

    开元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经过长达五天的协商谈判,倭国邪马台使团与安江顺之间终于达成了一致并且签订了盟约,后世史书称之为唐倭长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一共涉及五个方面:

    一、大唐帝国与邪马台结为友好叔侄之国,大唐为叔国,邪马台为子侄国,每年邪马台将以二十万岁币上贡叔父。从盟约生效期开始,大唐将会以帮助邪马台王国统一倭国四岛,倭国统一后倭国让旧州岛于唐国驻扎军队。针对第一条盟约而后的附则还补充到,援助邪马台王国主要以大唐安东都护府之军队为主,中央朝廷并不负责。

    二、自盟约生效后,邪马台将集中国内一半步卒与三分之二水师战船与安东唐军东西夹击新罗,在新罗国灭后,唐帝国才会出兵援助邪马台统一倭国。

    ……

    五、邪马台统一倭国四岛后,邪马台女王即为倭国国王,此后倭国国王必须经由大唐皇帝册封才能继位王位。

    安江顺将盟约递呈李隆基,李隆基看完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安江顺说到:“安卿,此事乃汝一手操办,日后援助倭人之事便由你安东都护府出兵。”

    “臣领旨。”

    “月婵近来心情如何?”说完了正事,李隆基又问到安江顺私事儿,安江顺立刻隐去刚才的严肃,对李隆基说到:“回岳父大人,婵儿近来心情还不错。”

    “那就好,这么多女儿我就唯独最喜我这大女儿,若是日后让我听到你对她不好,看朕怎么收拾你!”

    “小婿不敢。”

    “嗯。”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安江顺挤眉弄眼说到:“你也得加把劲,快些让月婵怀上孩子,也让朕抱抱孙子。”

    “岳父放心,小婿一定努力。”安江顺给了李隆基一个男人才懂的眼神,翁婿两人立刻相视大笑,李隆基又对安江顺说到:“安郎啊,倭国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并不了解,日后若是出兵还需谨慎,你可明白。”

    “小婿明白,小婿还想多活几年呢,可不会去贸然行事。”

    “你打算亲自领兵?”李隆基立刻问到,安江顺点了点头:“小婿打算在新罗国灭后,亲自统兵三万横渡大海登陆倭国。”

    “既然你决定了,朕也不多说了,只是出征在外也要多想想朕的女儿。”

    “小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