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52章:王宫请愿
    根据安江顺的命令,各族军队在安东军将官的指挥和督军下从金城四面发起了进攻,急于证明自己的契丹将领耶律良翰等人在西城方向率先发起了进攻,安江顺治下的绝大部分契丹人内心深处已经认可了大唐或者说安江顺对他们的统治,他们急于要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

    不仅是契丹军攻城卖力,那些来自安氏部落的突厥人面对金城高达近三丈的城墙也发狠了,作为安江顺名义上的本家子弟兵,他们归唐后并不受安江顺重视,此次征讨新罗安氏出兵一万五千人,一方面是安延偃想要证明自己对大唐的忠心,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些安氏族人想要在安江顺这个从前的少酋长如今地位更为尊崇的大唐安东都护身前证明他们的勇武,说白就是想为自己谋得出路。

    然而令这些安氏族人没想到的是他们曾经的少酋长安江顺并不相信他们,所有主副将竟然没有一个安氏族人,这让安氏族人心中非常难受,不过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几个安氏将领的组织下爆发出更高昂的士气他们要第一个拿下城墙证明自己。

    “族人们,让我们拿下城墙向都护证明吾之勇武,冲!”姜山拔出腰间的钢刀使劲挥舞指挥麾下步卒朝前进攻,契丹士卒扛着大盾,簇拥着一座座云梯车、井阑朝前朝城门前进。

    在他们的身后是十几台投石机在不停的发射石弹或者火油弹打击城头的守军,安江顺虽说心存了利用之心,但在攻城器械的分配上还是未曾有任何偏颇之心,每个方向的部队分得的投石机以及其他重型器械数量都大致相当,火油弹也是每一台投石机必备的物资,在投石机火油弹的打击下,城头的新罗人四处躲避。

    尤其是火油弹在地面炸开的那一瞬间,火油四溅,虽然不一定直接将守军士卒烧死,但对城楼、角楼、箭塔等木制建筑威胁极大。

    负责监督劳工的监工不停挥动手中的鞭子催促前方的战俘加快速度,“快点推!”

    “快点推!”

    推动攻城器械的劳力全是此前三路大军沿途俘获的战俘,出工不出力,只有这些监工手中的鞭子才能让他们听话,老老实实的推着攻城器械朝前推进,说实话,安江顺对他们这些战俘已经够好了,除了让他们推攻城器械外,并没有虐待他们,而且安江顺还特意他们加上了防御的挡板抵挡流矢。

    作为征服者,侵略者,安江顺自认为自己做的已经够好了,没有驱迫这些战俘作为敢死队攻城就已经是安江顺最大的仁慈了。

    攻城的大军已经接近城墙十余丈距离,后方指挥的军官立刻下令投石机停止攻击,以防误伤友军将士。

    铛!铛!云梯车不断撞在成千关上,轰的一声,云梯车前端重重落下,顶端的铁钩牢牢勾住了城墙内侧,井阑车顶部的弓弩手开始朝城墙上方射箭压制城头的新罗弓箭手。

    坐镇南城的安江顺也来到了楼车顶部观战,正在前线作战的是靺鞨人高丽人组成的攻城队伍,安江顺也不求这些高丽人和靺鞨人能够攻下城墙,他们只是佯攻计划的一部分,只要伤亡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行。

    看了小半个时辰,安江顺摇摇头,这些高丽人还有靺鞨人的战斗力还有战斗意志是真的差,打了快半个时辰硬是没有攻上城墙一步,不过这也正是安江顺所想看到。

    回到中军帅帐,郭子仪也正好回到了大帐,安江顺立刻问到:“地道如何了?”

    “回都护话,地道已经开始挖掘,选在南城一百五十丈之处,此处有我军修筑之瞭望台为遮蔽。”郭子仪简单汇报到。

    安江顺点了点头,说到:“地道之事某已交予子仪兄,只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令人告知某,某便下令全军配合陷阵营暗渡陈仓!”

    “末将醒得。”

    ……

    城外唐军连续五六天攻城未成停歇,虽未攻入城内,但西城墙三易其手,北城墙也两次落入安东军一方,不过很快就被新罗人夺了回去,一连五六天的战斗,各族军队损失不少,尤其是最卖命的契丹人在这五六天阵亡士卒竟然高达六千人,还有邪马台倭人士卒阵亡也超过了五千人,见伤亡过大,安江顺下令暂缓全力进攻,明令全军佯攻,以投石机和床弩等远程打击为主,旨在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削弱金城守军士气,金城战役进入相持阶段。

    后世史书记载,开元十年秋初的金城战役是大唐殖民战争的开端,以金城战役为开端,唐帝国真正进入了殖民地开拓时期。以大唐安东都护安江顺为代表的殖民派官员也正式的登上了唐帝国政治历史舞台。

    根据密探的传出的消息,安江顺得知新罗人手中只有十数台投石机以及不足百具床弩,安江顺下令所有投石机全力攻击,只要投石机没有损坏就不得停止发射。

    前方战斗正激烈,后方的工匠也一刻未曾停歇,辅兵和战俘在不停伐木运回军营打造投石机和井阑等攻城器械,在巨大的瞭望台掩护下,郭子仪的陷阵营也换上了普通装扮督促劳工挖掘地道,从地道出口到城墙有一百五十丈有余,为了安全,这地道最好要挖到两百二三十丈的样子,如此才能避免地道另一侧的出口距离城墙太近,被守军所发现。

    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城内的新罗贵族又不安分起来了,这几日的战斗守城的大军伤亡近三万,一些新罗贵族对获胜不抱有希望,一心想要投降,在此前崔岳事变失败后,这些新罗投降派偃旗息鼓,只等待一个好时机,如今仅仅五六天的战斗守军就伤亡了三万大军,投降派们立刻就有了充分理由宣传投降。

    力主投降的新罗官员不仅在朝廷中宣传投降,更是有一些激进的年轻官员还在百姓与士卒中宣传投降论调,因为战争,金城已经封锁城池近半月时间,城内各种生活物资奇缺,渐渐的连必须的口粮都出现了供给不足的现象,粮食价格在十天内已经是上升了三倍有余,百姓是最不愿继续战争的人群,听到朝中一些官员都支持他们的想法,金城的百姓立刻群青激愤啊。

    许多百姓在中下层青年官员的鼓动下朝着王宫汇集,他们要对王上请愿停止战争和城外的唐人议和,最不济也也要开仓放粮啊,许多百姓家中都断粮了。随着安东军的进攻,大量难民和军队集中到金城城内,城内的粮草储备早已不够,粮价几乎一个时辰一个样子,封城这段日子里,粮价已经从以往的几十文一斗疯涨到了单价一贯甚至更贵,而新罗朝廷手中掌握的几个粮库只能勉强供给城内的十万大军,不会让大军饿肚子造反。

    至于百姓?在这种时候没有新罗当权者去关心他们,只有一些中下层青年官员还能心细百姓,这不就组织百姓去王宫请愿,开仓放粮,实在不行让百姓以平价买粮也行啊,同时和与唐人求和。

    有中下层官员带着百姓在王宫外请愿,金彬炳当即下令守卫王宫的禁军立刻驱散百姓,新罗禁军统领周畅裂开率领一营禁军打开王宫宫门在宫门前的空地上站定,周畅令两个大嗓门士卒上前示警所。

    “所有人立刻,否则全部抓起来!”

    两次示警无效后,周畅迫不得已只得下令士卒镇压,当然周畅并没有失去理智,面对自己王都的百姓们,他还不至于杀人,周畅命令所有士卒只得使用刀鞘或者将长枪颠倒用尾部朝前驱散身前的新罗百姓。

    “散开!”

    “散开!”士卒不断敲打前方的士卒,让他们散开,为首的几个青年官员则直接被抓了起来送到了宫门后。

    “我们要粮食,我们要要粮食。”新罗百姓组成了一道人墙挡在禁军士卒前面,他们要吃饭,他们要粮食,许多百姓家中已经断粮两三天了,再没有粮食可真的要饿死人了,这城中又不比城外,还可以找野味吃,家中的储备的粮食吃完了就没有了。

    金彬炳突然封城,唐人围城,让许多百姓来不及储备更多粮食,几天时间就吃完了,没有办法为了活命他们也只能来王宫请愿,本以为此次请愿有几个官老爷带头不会有任何危险,谁知道他们大王根本不给他们任何说话的机会,直接就令人镇压。

    禁军士卒不断用刀鞘还有枪柄击打百姓,这些常年与生死打交道的士卒知道击打什么位置会令人短时间内失去反抗能力又不会真正伤害百姓,很快所有百姓就被驱离到百丈之外,周畅走到队伍前方大声对请命的百姓说到:“所有人听好了,大王有令,国库粮草需要供给前往将士保证大军战斗力,你们各自回家想办法吧。”

    “我们也需要粮食!”几个没有被抓起来的青年官员走到百姓前方大声抗议到:“前线将士固然辛苦,但城中百姓也是我新罗子民,他们也需要粮食!将军,周将军,若是再没有粮食,可就要饿死人了啊,你我都是新罗官员,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我新罗百姓饿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