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53章:骚乱
    后世金城地方志记载,唐历开元十年夏天,大唐安东军分三路又辅以水师进攻新罗国,时新罗末代国王金彬炳在安东军进攻前八个月前迁都金城,然则不到两月,大唐安东军以及东北各族仆从军攻击十万大军便兵临金城,九月初大唐安东水师以及倭国邪马台军抵达金城,封城半月,城中粮草不济,许多百姓家中都断了顿,城中一些下层官员家中也是如此,然则城中粮价已是战前十数倍且供不应求,根本买不到粮草。

    一些家中无粮的官员便互相串连想要组织百姓前往王宫请愿,九月十六日这天,几个青年官员组织百姓前往王宫请愿,一方面是想请大王开仓放粮救济缺粮百姓,另外一方面这些激进的青年官员士子们则是想通过这个机会请求大王对唐人求,他们这些普通的下级官员还有广大的百姓真的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哪怕是此次战争是大唐人入侵他们的国家,但是战争的诱因却是金彬炳一手挑拨起来的。

    《旧新罗国史》记载,金武三年九月十六日,金城调部郎吴开元等七名官员组织金城百姓前往王宫请愿,请愿行动遭到了国王禁军的镇压,禁军士卒用刀鞘枪柄驱散百姓抓捕请愿青年官员,吴开元等五名官吏被抓,侥幸逃脱的县吏杨秀继续请命,想要劝说禁军统领周畅未果,百姓继续徘徊在王宫附近不肯离开……

    “周将军,看看下官身后这些百姓,哪一个不是饿得面黄肌瘦,若是再无粮食果腹可就真的要饿死人了。”

    “某不敢你们有多少理由,某只是一个统领,大王让本将做什么本将就做什么,本将虽然同情尔等,但此时正值国难,尔等不思忠君报国,却来威迫大王妥协投降,若不是看在尔等都乃新罗子民,某早就下令格杀勿论,趁着尔等还未将本将惹怒,尔等速速离去,某便不追究尔等之罪责,某也会进宫向大王请示尽快开仓放粮救济城内百姓。”周畅尽力维持

    “乡亲们,我们不要相信姓周的话,他这是缓兵之计,就是想骗我们回家。”人群中一个独臂青年大声说到。

    “没错,姓周的就是想骗我们离开!”

    “给粮,给粮!”百姓群青激愤的大吼到,场面逐渐有些失去了控制,几个组的青年官员也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百姓中有人在大声吼道:“求和,我们要求和!”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开城投降吧,唐人是不会为难我们的!”

    人群中有百姓在大声宣传投降言论,虽然领头的几个青年官员确实是投降派成员,但这种事情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说出来啊。

    吴开元的脸色开始变了,因为城内所有军民都知道周畅是朝堂鹰派的绝对代表,从外表看周畅确实是一个儒雅之将,但他实际上金彬炳顽抗到底策略的坚定支持者,让他听到这些投降论调,今日之事怕是无法善了了。

    “吴开元,尔等竟然煽动百姓投降!”果然,还不得吴开元几个人为自己辩解,周畅就立刻大声的说到:“来人啊,捉拿吴开元,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将军!”禁军士卒立刻拔出了腰刀,朝着吴开元围了过去,周围的百姓见官兵动真格的了,哪里还敢留在原地,赶紧朝家中跑去,吴开元站在百姓队伍最前方,群青激愤的时候自然看起来很有威望,甚至此次请愿若是成了,日后他在金城百姓乃至新罗百姓口中声望提高不少,可现在好了,请愿不成功遭到镇压想要逃跑的时候可就麻烦了,吴开元以及身边的两个好友被堵在了最后,禁军士卒不会吹灰之力就将三人抓住。

    “周畅,你凭什么抓我,我乃命官,你无权抓本官!”

    “你不过以小小七品官,我乃禁军大统领,又奉王诏前来驱散暴民,你乃暴民首领,本将军抓你,再合理不过。”周畅冷声说到,我一个禁军大统领还没权抓你一个七品小官了不成。

    “来人,把此人送到大王处去,交由大王处置!”周畅对两侧的士卒说到。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人群散去,此次请愿彻底失败的时候,突然,人群中有两人举起了手中的猎弓朝着周畅所在的方向射了过去,周畅身体本能的一偏,一支羽箭正好从他的身旁飞过,不过他身后一个禁军将士可没有周畅这等本事,右肩中箭,痛呼一声。

    “有刺客!”

    “保护将军!”

    一直待在后方的持盾士卒赶紧冲到周畅身前组成防御阵型保护统帅。

    “抓刺客!”

    周畅拔出腰间的佩刀对前方的士卒说到:“将所有人抓起来!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

    空地上禁军士卒大声应到,不仅如此,宫门后还不断冲出更多的禁军士卒,王宫城墙上的禁军将官看见自家大统领遇袭的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手下士卒冲出了宫门,这还了得竟然有暴民敢行刺他们的统领。

    “将军!将军,不要冲动啊!这定是唐人细作所谓,百姓们都乃无辜啊!”一旁因为变故尚未被带走的吴开云大声对周畅说到,几个还保持理智的军官也劝说到周畅不要冲动,这肯定是混迹在百姓之中的唐人细作,就是想利用此事让朝廷和军队与百姓发生冲突,引起城内骚乱。

    然而周畅这个时候正处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旁人的劝诫,只想将袭击他的人抓住,然后杀之泄愤。

    “反抗者死!”

    真正的镇压开始了,新罗百姓面对官军的抓捕并不敢反抗,顺从着举着手蹲在了地上,然而随着一些“勇于反抗”的百姓取下背后的猎弓以及拔出了怀中的短刃伤到甚至杀了两个禁军士卒后,时间性质立刻就便了,见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袍泽死在自己身前的时候,所有新罗士卒都愤怒了,原本这些新罗士卒并不想伤害自己的同胞,结果自己的同胞却先伤了他们,禁军士卒最后的理智丧失了,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刀枪冲着自己的同胞们刺了下去,只要挡住了他们抓捕刺客的百姓都遭到了屠杀。

    见到官军血腥的手段,百姓们逃散的速度更快了,几个安东探子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然后迅速丢掉了手中的猎弓短刃隐入人群。

    “全部抓起来!”

    “全部抓起来!”

    一些禁军低级军官发现他们找不到谁是方才射统领的刺客,担心无法交差于是下令将周围的百姓全部抓回去充数,本是想跟着吴开元等人前来请愿放粮的新罗百姓这可遭殃了,恨不得爹妈给多生两条腿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一些百姓被官兵追的急了开始奋力反抗,一些百姓慌不择路就近冲进一旁的民坊民居,后方追击的禁军将士跟着追了进去以搜捕刺客为由搜查所有的民居,只要百姓对搜捕的禁军将士表露出不满立刻就会引起新罗禁军士卒的拳打脚踢甚至刀剑相向,脾气火爆的居民当即反抗,一场波及了四五个民坊的骚乱由此开始,新罗禁军统领周畅不仅没有下令麾下将士稳定情绪恢复秩序,反而下令调派更多士卒强行镇压百姓抗议。

    骚乱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最终才在一些问询而来的新罗大臣强令周畅停止了搜捕行动,平息骚乱。然而抓捕引起的骚乱已经形成,许多百姓死于非命,大量百姓房屋被毁,家中仅有的一些值钱物件也被搜捕禁军见识带走。城中百姓对官军的仇恨已经到了临界点,这时候若再有一颗火星丢入立刻就会引燃这一片怒火。

    后世史书关于此次爆发于战争间隙的金城百姓请愿事件统称为金城事件,根据《后唐书》有记载,发生于开元十年九月的这场金城请愿活动遭到了时新罗国禁军血腥镇压,据不完全统计,请愿当日死去的百姓约有五六百人,还有上千人因各种缘由受伤。一切唐史中都未曾提到请愿活动大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却是因为安东细作之缘故,直到大唐帝国后数百年后,后人才从各种野史、地方志以及一封数百年前的安东军校尉信件中找到了足够证据揭露了这段历史真相,金城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因为安东细作在请愿后期以暗箭袭击时新罗禁军大统领周畅,激化了禁军与百姓的矛盾,根据一些史料片段,安东细作似乎在请愿事件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大量百姓和领头人被抓,城内似乎就像是一汪死水,然则平静的水面下实际上却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旋涡。百姓们依旧没有粮食,家中有老有小的百姓心中更是焦急,老人还有孩童和她们这些壮年相比体质更多,每天吃不饱很容易就病倒了。家中已经一颗米都没有了,家中后院种的青菜什么都没有了,甚至于一些百姓将能吃的树皮都吃完了,买粮是指望不上了,朝廷发粮,经过昨日请愿失败,禁军将士大肆抓捕百姓的事情传开后,许多百姓对王国政府也失去了信心,百姓中一些有件事,一些读书人寒门士子也因为家中无粮开始互相联络组织更大规模的请愿活动,读书人也是要饿肚子的,也是要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