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63章:长安出征
    尚书房中,李隆基还在为安西的战事而忧心忡忡,虽然新一批足足十五万援军已经出发,但安西路途遥远,援军最快也需要两月才能抵达安西都护府,也不知道王忠嗣等人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一想到王忠嗣,李隆基又不由得想到了战死的张守珪,虽然张守珪的光芒一度被安江顺的光辉事迹所遮住,但李隆基心中还是有一杆称的,张守珪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这样死在了安西,还有与张守珪一同战死了的七八万大唐将士那那都是大唐好男儿啊。

    就在李隆基缅怀不已的时候,高力士急匆匆的从书房外跑了进来,一路小跑着来到李隆基身前。

    “陛下,陛下。”

    “慌慌张张,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李隆基不满的问到,高力士赶紧回答到:“陛下,是好事,今儿是喜事,安大都护到了。”

    “朕之贤婿回来了?”李隆基惊喜的说到。李隆基立刻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惊喜的问到:“安郎在何处,快带朕去见他。”

    书房中的宦官们听到李隆基的话,心中纷纷诧异到今个儿这陛下是怎么了,怎么如此激动,不过这也是李隆基大惊小怪,而是因为此时李隆基手中还能拿的出手的就只有安江顺了,至于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此时名声还不是很大,虽有名将之资,但他们都还未步入大唐高层,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勋拿的出手,李隆基一个帝国皇帝自然不会注意到这样的人物,更重要的是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个人还就是安息四镇的将领,也不知道此次大败这两人会不会也在阵亡名单上。

    如今整个朝廷上下还真就只剩下安江顺这个三品大都护领银青光禄大夫不管是官阶还是在军中的威望才能统率二十余万大军作战。

    当然最终李隆基还是没有亲自去迎安江顺,因为高力士对李隆基说安江顺正在来的路上,他就是收到消息提前来告知李隆基一声。

    一刻钟后,安江顺在一个小黄门的引领下径直来到了尚书房,走进尚书房,安江顺当即揖手行礼到:“臣安江顺参见圣人,圣人金安。”

    “安郎,你终于到了,盼了月余,朕终于盼到你了。”李隆基亲自走下龙椅走到安江顺身前扶起安江顺,李隆基这也才发现安江顺一脸倦容。

    “真是辛苦你了,安郎。”

    “为朝廷效力,不算啥。”

    安江顺的话让李隆基心生感动,此时他真想让朝中一些老臣看看,听听,这才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有安郎这话,朕便放心了。”李隆基让一旁的小太监搬来一张椅子让安江顺坐下说话,顺带让高力士去吩咐宫女送上一些果子让安江顺果腹。

    “安郎,安西战局糜烂,你有什么计划了没有?”

    “陛下,臣对西域了解很少,西域多荒漠干燥炎热,据说白昼烈日,夜间寒冷温差很大,臣麾下将士恐怕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当地环境。”安江顺对李隆基说到:“所以臣计划抵达龟兹后,暂时不与大食人正面交战,而是让麾下将士包括关内地区的将士适应西域环境。”

    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安江顺心中那种急切的心情也被压住了,这两个月他也想明白了,要想给张守珪和众多的大唐将士报仇就必须要击败大食军队,最新的邸报表明进犯的大食军队已经有三十万大军,想要击败如此之兵力的一支大军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作为即将走马上任的主帅必须要保持绝对冷静。

    “安郎所言有理,此次出征一切事宜由安郎你决断,粮草辎重将由北庭都护府与河西等地全力供给。”

    “只要粮草足够,微臣便没有任何问题了。”

    “西域多荒漠,骑兵很重要,但是草料运输苦难,所以趁需要朝中精锐骑兵的支持。”

    “此事你放心,左右龙武军所剩精锐骑兵将全部交于你,另外朕还会下旨令河西等地的骑兵全部集中于北庭,做好随时支援的准备。”李隆基这一次也是发狠了,大唐军队和西方大国大食第一次正式交锋便大败,作为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皇帝,李隆基怎么可能任由别人打了自己的脸而不打回去,这也是为何李隆基如此致力于此次与进犯大食军队决战。

    “明日朝会上,朕会当着众朝臣面加封你为冠军大将军,西域行军大总管以及兵部尚书,全权负责此次与白衣大食决战,务必夺回失地!”

    “陛下放心,臣定当击败大食人,将我大唐龙旗飘扬在大食人城池之上!”安江顺信誓旦旦的说到。

    ……

    和安江顺聊完公事,李隆基这才问到自己女儿近来如何,还有自己的外孙。

    “月婵和孩子都很好,月婵也时常思念陛下。”安江顺回到李隆基,李隆基笑着说到:“那就好,那就好。”

    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此前你与婵儿两人来信请我为你们一对儿女取名,我已经想好了,你看如何?”李隆基一边说一边执笔在宣纸上写下两个名字让高力士将纸拿起递给安江顺。

    只见纸上写着四个字,一名承武一名彩萱,“好名字,好名字。”从纸上的四个字,安江顺就能看出来李隆基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期望和爱护,不过看着这武字,安江顺笑了,他对李隆基说出了自己两个孩子抓阄以及这一年来的表现,听到自己两个外孙截然相反的表现,李隆基也笑了,听到外孙女从小就表现出了天生神力,而自己那个小外孙则是被孙女欺负,就连吃奶都抢不赢姐姐。

    “如此这个名字倒是有点儿不合适了。”李隆基说到。

    安江顺笑了笑说到:“小婿倒是觉得这武字很不错,乃陛下对承武之期望,小婿也希望这儿子能坚强一些,纵然是从文也不应放下武功,纵然成不了大将,学习武功也能强身健体。”

    “你倒是看的开。”

    和安江顺聊了小半个时辰,安江顺已经有些锤头打瞌睡了,眼皮开始打架,不过在圣人岳父前面,安江顺正襟危坐不敢有任何懈怠,看着安江顺疲惫的样子,李隆基这才想起来安江顺长途跋涉这么久很累了,他赶紧唤来高力士就让安江顺在皇城驿站住下,明日早上参加朝会,就不必在奔波了。

    第二日的朝会,李隆基当着众多朝臣的面宣布了对安江顺的最新任命,对于安江顺的任命没有人任何大臣表示异议,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影响帝国的整体战略布局,在高力士宣读李隆基圣旨的时候,也一些有心人注意到了,李隆基并未在圣旨中免去安江顺的安东大都护一职,也就是说安江顺在领了冠军大将军名誉武散官以及西域行军大总管和兵部侍郎两个职官后,还兼任着安东大都护一职,如此恩宠,整个朝廷也就只有安江顺一个人了。

    朝会上安江顺也提出了自己的总体战略,并且已经给前一批援军发出了急令抵达安西都护府后不得主动与大食军队交战,只需守住城池等待安江顺以及第三批的精锐援军。同时算了算行军所需要的时间后,安江顺将反攻时间放在了九月结束之后,到那时从内地而去的军队大概也适应了西域的气候环境,而十月开始气温降低,白天也不会那么热了,更有利于安江顺麾下安东精锐发挥出真实战斗力,尤其是陷阵营等精锐重步兵,气温太高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持续作战太久。

    四月十六日,安江顺率领六万五千整个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出征了,大军将出玉门关沿着天山南麓抵达龟兹支援在安西都护府抵御大食人进犯的大唐军队。

    由于安江顺南下时随军有六七万匹战马,此次李隆基从中央禁军抽调的也有一部分骑兵,六万余人得以每人有两匹马代步,大军行进速度很快,五月上旬便在北庭都护府汇合了先行出发的十余万大军。

    当所有大唐将士亲眼看见是安江顺的统帅他们作战的时候,唐军士气立刻变得高昂,安江顺也适时的将自己的命令传遍了全军,让所有将士明白他的处事风格,同时他这也是在进入安西都护府之前强调军纪,尤其是那些新兵蛋子,对这些新兵,安江顺是最不放心的,缺乏有效训练,缺乏实战经验,而这样的士卒足足占了一半有余。

    安江顺只得抽调两千安东军士卒让卢文涛带着在前往安西都护府的这段路上加强训练,尤其是队列训练,对于这些新兵来说,若是能加强队列训练让这些新兵能和安东军精锐一样有整齐的队列就足够了。

    而出征各部看着安东军整齐划一的步伐,也是心生羞愧,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看看安东军又看看自己,这些出征的各部将士就算是没有安江顺的督促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安东军看齐,加强训练,如此才能够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小命取得胜利,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