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62章:巨变
    开元十一年平平稳稳的过去了,这一年安江顺过的非常闲适,这是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是他这近十年来唯一一年没有战争等琐事烦恼的一年,安江顺一心陪伴自己的妻儿,处理政务,发展安东都护府农业和工商业经济。

    在开元十一年年终时,朝廷对新罗之战的嘉奖也终于下来了,和以往一样,新征服地区全部划归安东都护府管辖,同时李隆基再次重建安东都护府为安东大都护府,安江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三品之大都护,成为整个帝国唯一一个大都护之职不是由宗室亲王遥领的存在。

    程野也合理的成为从三品副大都护,在品阶上已经超过了他阿耶,据安江顺所知,程野在寄回家的家书中常以上官的口吻调戏他爹,真不知道后面程野回到长安会不会被老程给弄死在家里,简直翻天了。

    当安东大都护府喜气洋洋庆祝的同时,大唐最西边,安西大都护府治所龟兹却是一片愁云。唐军内地援军抵达后,哈里不敌,率领自己的大军退避三舍暂避唐军锋芒,退守碎叶等候自己国内的援军,张守珪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前期的战斗非常顺利,张守珪也收复了大量的失地,就在众人都以为唐军将会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时,大食第二梯队的援军到了,一共十万常备军精锐和十万仆从军共计二十万大军汇合了哈里的十余万军队共计三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双方兵力差距再度拉大。

    然则张守珪以及众唐军将士并不知道这个消息,开元十一年十二月中旬,张守珪率领大军意图一举收复碎叶解救受苦受难的西域百姓,在进军至碎叶以东两百里时,唐军遭到优势大食军队围攻,哈里以十余万仆从军作为先锋消耗唐军精力,而后又以两万哈里发禁军为核心十五万本大食精锐优势兵力围攻唐军,唐军寡不敌众被迫突围,作为主帅的张守珪成为了敌人攻击重点,最后被包围在一个山谷之中,围困五日后,张守珪与五千唐军粮绝无望之下发起了决死突击,张守珪身中十余箭力竭而亡。

    十万唐军最终只有两万余残兵突围逃回了龟兹,将校仅有副帅王忠嗣与北庭骑兵校尉安禄山等人成功突围,唐军伤亡惨重。

    大败的消息传回长安后,朝廷一片哗然,大唐已经多少年没有过三品大将牺牲的消息了,大唐自开元年来已经有十年没有过如此大败了。

    李隆基不知道在书房砸了多少的茶杯以及各种的宝贝,兵部已经中书门下的宰相们一连争执了三日都没有拿出一个结论,只得先下令北庭都护府以及鄯城等地调兵支援安西都护府,此次大败给大唐朝廷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局面,整个大唐西北军队精锐损失殆尽,中央的擴骑也损失了大量。

    不管兵部和中书门下的宰相们争论出如何结果了,李隆基急诏关内道以及河东道,剑南道等地的折冲府征召士卒,没有完备的装备朝廷武库补足,粮草不够朝廷府库供给,然则兵是有了,这统兵之人还是没有个论断。

    就在众人争论不断,刚刚被李隆基调任右尚书仆射的李林浦在朝会上提出建议调安安东大都护安江顺为主帅,同时调集一部分精锐的安东精锐,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众朝臣的重视,经过讨论,所有朝臣认为让安江顺为主帅可行,但调安东军作战则不太可能,一来安东军连同水师不过十五万,这十五万军队还有一部分组成了远征军与邪马台军队联合作战征讨倭国四岛,其余军队又要镇压各地,能抽调的军队着实有限,而且从北方到西边路途太过遥远,等安东军抵达西域,恐怕战事已经糜烂,无济于事。

    不过抽调一部分精锐,每人配三马南下支援倒是有可能,最终中书门下的宰相将朝议结果递呈李隆基审阅,李隆基沉思再三后决定调安江顺南下为援安西军主帅,统领关中府兵以及部分中央军支援安西,为了保证援军的战斗力,李隆基还下旨让安江顺抽调一部分安东精锐尤其是陷阵营等重装精锐随安江顺南下。

    开元十二年一月底,安江顺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噩耗,同时也收到了来自李隆基的亲笔诏书让他急速抽调精锐南下长安会同长安大军援救安西颓败的战事。

    接到长安来信,安江顺伏地大哭,张守珪作为兄长曾在安江顺出仕从军初期给予了安江顺极大的帮助,也是他的结义好兄弟,然而就在三兄弟都成为了朝廷的栋梁,军中名将的时候,张守珪竟然死在了大食人手中。

    在李月婵和程野等人的安慰下,安江顺心情渐渐平复,脸色恢复如常,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安江顺只是将悲伤掩藏在了心中。

    安江顺转头语气异常冷漠的对程野说道:“二哥,安东军民还有倭国战事就交给你了,我要去安西为大兄报仇雪恨。”

    “安郎,你放心去吧,二哥我也知道自己能力,为大兄报仇之事就只能靠你了。”程野也是一脸伤痛,他虽然和张守珪关系没有安江顺那么紧密,但毕竟三人都是结义兄弟,是能将后背交给对方的人。而且就算是从公来说,张守珪那也是军中同僚,张守珪牺牲了,他自然也很悲痛,只不过没有安江顺那样深切就是了。

    稍稍安定了心情后,安江顺立刻让彭宇去军营传令,命令文间、郭子仪率本部之兵集结,同时命令换防到渤海的卢文涛集结本部一二三三个营以及将渤海城所有新训重装步兵全部集结,所有集结将士每人必须配备三马,备足十天干粮。

    全军必须在明日辰时前做好出征准备。

    开元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安江顺率文间本部最精锐的安东骑兵六千,陷阵营以及各部在渤海训练之重步兵共计四千五百重装精锐以及卢文涛和一部分都护府直辖弓手营共计两万安东军精锐每人配备三马南下。

    城门处,安江顺与李月婵道别:

    “月婵,这一去,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大食来势汹汹,就连大兄和王忠嗣将军两人联手也不是对手,若是我出了意外没能回来,你便带着两个孩子回长安吧。”安江顺对李月婵说到。

    “本公主哪儿都不去,这里就是本公主家,安江顺你给本公主听好了,你必须活着凯旋而归!不然休想进本公主房间。”李月婵一把扯住安江顺衣襟说道:“你休想甩掉本公主!”

    “好好好,不会,不会,当着这么多的兄弟面,好歹也给为夫一些面子啊。”

    听到安江顺的话,李月婵悄悄打量了一下周围这才不好意思的脸红了,然后招手让身后的两个丫鬟将儿子还有女儿抱到安江顺面前说道:“和孩子道个别吧。”

    “阿耶的乖孩子,在家一定要听娘亲的话知道吗?”安江顺一队儿女还没有满一岁,勉强能够在地上走两步,嘴中也只会咿呀咿呀的叫,不过似乎他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父亲即将远行,张牙舞爪的想要扑倒安江顺的怀中,安江顺抱抱了自己儿女然后将孩子放回到丫鬟手里。

    “诸位,我这一去不知何时能还,若是久久未归,朝中又未派遣新都护,尔等便以程都护岳长史两人为主,记住某之言,一切以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工商业为主,不要再开启新的战事了……”

    “我等谨记都护教诲。”

    “诸位,某去也!”安江顺跳上追云,猛的夹了一下追云腹部,追云立刻沿着官道朝着南方而去,在安江顺身后则是两万人六七万的战马轰隆隆的朝着南方而去。

    开元四月七日,经过两个月急行军,安江顺以及两万安东军精锐终于抵达的长安城外,安江顺让文间等人带着大军在城外军营扎营休整,他则拖着疲惫的身躯迅速进宫觐见李隆基,他需要知道安西方面的最新战报,现在已经开春了,阿拉伯人肯定恢复了大规模进攻,安西只剩下两三万的残兵以及一部分各族仆从军,也不知道在大食人的进攻下能不能撑到第二波的援军抵达。

    安江顺抵达长安的时候,第二波援军已经出发了半个月,主力是从关内以及河东各地折冲府新征调的府兵甚至新兵十五万,李隆基以及朝中大部分大臣对这一支援军并不抱有希望,只希望能够守住龟兹或者退守车师前后国以挡住大食国兵锋等待朝中第三波精锐援军,这部分援军将以安江顺抽调的安东军以及李隆基的擴骑精锐和右龙武军最后六千精锐骑兵共计六万人,这已经是现如今大唐最后能抽调出来的精锐了,若是再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连安江顺也失败了,大唐将会失去整个西域甚至连北庭等地也岌岌可危,不过安江顺是一定不会让这样的结果出现的,他要用大食人的人头与鲜血祭告张守珪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