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55章:先进邮政系统
    大唐进一步放开了对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的限制,只要具备合法身份证明的百姓都可以在当地县衙申请离开本县到外县或后州外做买卖,不过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农民要想外出经商必须要保证家中有足够的劳动力不会影响自家土地耕种,每年县衙官吏都会四处巡查,若是发现有故意荒废的土地州县衙门可以自行将这些荒地收归衙门,当地哪一家分到的份地不够就可以将这些土地再分配。

    同时,红薯和玉米的迅速推广,一些最先尝试种植红薯和玉米的百姓家中余粮越来越多,朝廷农业税又降低至三十抽一,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降低到了三十五抽一,许多农民留下来年的种子和这一年的口粮后,剩下的粮食除了交纳赋税还能有很多剩余,如此一来,一些农民就开始了卖粮食,或者进行粮食深加工,例如加工成酒或者红薯粉玉米粉等等。

    农业深加工的发展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百姓的物质生活也更为丰盛。

    “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关乎大唐所有百姓。”安江顺对诸大臣说到。

    “侯爷,你就直说吧,今日侯爷又想提出什么新措施。”户部侍郎王成林问到安江顺,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让安江顺就别卖关子了,这些日子他们早就习惯了,安江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提出一项新的措施。

    “今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倒不是直接政治措施,本官今日想与诸位同僚商议的事情是改革驿站制度。”

    “改革驿站制度?”

    “没错,我大唐驿站虽然很发达了,但还是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首先驿站自身没有收入,所有官吏和运行费用全部由朝廷户部补贴,这对朝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侯爷说的没错,光是驿站官吏的俸禄就是一大笔开支,更别说每个驿站至少要养十匹马,还有来往官员接待等支出,这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支出。”户部侍郎张新纪说到。

    “既然如此,侯爷有何解决办法?”

    “本官提议我们可以将驿站对民间开放一部分,来往旅人也可以居住在朝廷驿站,当然他们必须支付足够费用,以朝廷驿站这块招牌,来往旅人肯定会优先选择我们朝廷驿站入住。”

    “那是自然,比起百姓开的旅舍,我们朝廷的驿站那自然更为安全!”

    “正是这个道理。”

    “可是这样不会影响驿站正常运行吗?”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只开放驿站前院即可,驿站后院还是只服务朝廷官员。”安江顺对所有官员说道:“一个良好的体系应该能够自行运转……”

    安江顺继续对官员们说到:“另外,某还建议可以扩大驿站经营范围,不要只用来传递官方文书,驿站还可以替百姓寄信甚至是邮寄物品。”

    安江顺将后世的邮政理念提了出来,他提出要在大唐建设一个更完善的邮政物流,这个理念有些超前,但是部分目标还是能够实现,比如寄信和邮寄一些贵重物品。

    “想必诸位同僚都有家人朋友在外地,一别就是数年甚至十数年不能联系,偶尔有熟人顺路才能带上一封信或者专门让人送信等等,无论是何种方式总是有不便,所以某建议由朝廷出资雇佣吏员和护卫,这一封信又不重,一个人骑马就可以随身运送几十一百封信,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中转中心,比如长安、鄂州、扬州、冀州这些交通要道,从长安送到鄂州,再从鄂州送到江南其他地区。”

    “那怎么收费呢?”张立旭问到安江顺。

    安江顺想了想说道:“如何收费还需要具体分析成本和百姓承受能力。”

    其实安江顺提出的邮政体系和近现代的邮政制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安江顺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更像是古代镖局,只不过在大唐是以朝廷以政府为主导来做这件事情,在大唐也零零散散有些镖局性质的组织,但是大多不成气候,安江顺在政务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措施,也是为了更方便商业的发展,对于经商的人来说,信息通畅和物流通畅很重要,安江顺提出改革驿站,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改革。

    “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为驿站配备一些士卒保护驿站和来往驿使安全。”

    “这个简单,如今我大唐国泰民安,很少有强人,而四边敌对势力也基本平定,大唐再也不需要保持大量军队,这些年退役回乡的士卒不少,完全可以让这些士卒去驿站做事,成为驿站护卫,以他们的能力保护驿站,护送驿使和货物那还不是跟玩儿一样。”

    “没错,在我大唐境内,就算一些地区还有强人存在,但是有那个不开眼的家伙敢劫掠朝廷人车!”张立旭自信的说到。

    “所以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安江顺对参与改革措施制定的官员们说到:“哪怕是只做到了收支平衡,也能减轻朝廷财政负担,而且各方来往方便了,也便于商人们了解市场信息。”

    “现在我们这些人都成了商人了。”

    “诸位,这没什么不好的,不管是儒学、法学又或者其他什么学说,只要能让大唐富强那就是好学说!你们都是本侯精挑细选出来的官员,比常人眼界更开阔,所以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一个好的官员眼光一定不能太过狭窄,你们要学会全面思考问题。”

    “我大唐很多官员只看到了农业,他们不知道商业还有技术等对一个国家实力也有很强的影响,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这之前,我大唐还有很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但是现在情况又不同了,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吃饭不再是难题,所以我们的思想也是时候改变了,一切为了大唐!”

    “一切为了大唐!”

    所有官员齐声高呼到。

    安江顺对这群新提拔上来的年轻改革派官员很是满意,很,只有这些年轻人才能跟上他的节奏,这上了年纪的老臣很难得会开明的看待一件事情,就算是他们认识到了利益和好处,但是这些老臣更希望稳健,他们的年龄已经让他们不愿意再去冒险。

    开元二十年年末,被后世称之为安江顺改革的大唐改革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时期,从商业贸易制度改革到邮政体系的改革,安江顺改革已经陆续出台了十几条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措施。

    不过新驿站体系和钱庄体系的铺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最终的成效,到开元二十一年年初的时候,朝廷也只是在关中各州县实现了钱庄和驿站的铺设,未来将慢慢的往全国各地发展。

    到开元二十一年年初,从渤海通往关中的驰道已经修到了蒲州,驰道的修建极大的便于南北的交通,但是目前大唐还是面临一个交通的掣肘,那就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大唐工匠修不出能跨越河水这样的大江大河,河流两岸的来往还是只能通过渡船。

    对于这个困难,安江顺也没有办法了,前世的中国一直到近现代才有技术和能力修建跨越长江的大桥,他纵然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做不到在河水水面修一座大桥。

    开元二十一年一月,趁着河水结冰,安江顺来到了河水北边视察驰道修建,在黄河码头上他问到工匠:“以我们大唐的能力,能不能打造几条大铁链沟通河水两岸?”

    “侯爷,这大铁链做什么用?”随行陪同的万凯安问到。

    “你看,如果我们能够搭建四条足够粗,足够坚固的铁链,然后打造两艘足够坚固的平底船,再用上绞盘和牛马等畜力,是不是就可以用牛马等畜力拉动绞盘。”安江顺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沙地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对周围的工匠以及监工的工部官吏解释自己的想法。

    “两岸修建与甲板平行的码头,马车可以直接驶上甲板,在这一侧又可以直接上岸,如此一来也不用来回卸车装车了。”

    安江顺这提出的是前世所知道的渡船设计,既然没有办法修建大桥,那就造几个渡船方便南北交通吧。

    “侯爷的想法似乎可行,不过在下也不敢确定,侯爷,小人建议我们可以找一条小河试一试,不然我们也不知道这铁链究竟要多粗多长才合适。”匠造张智对安江顺提议到。

    “可,某也就是突发奇想,具体行不行试试看,如果确实可行,你们就尽快拿出一个建设方案。”

    “如此一来就必须寻找水流尽可能平缓的河段,不然这样的平底船面临大风大浪时将会非常危险。”

    张智思考一番后说到:“如果要在河水搭建这样一个工程,还必须趁着河水结冰的时候将铁索搭建完成,不然就会很困难。”

    “此事交由张智你全权负责,要人要钱某都给你。”

    “是,侯爷,小人一定竭尽全力完此事。”

    等安江顺从蒲州回到长安的时候,安西那边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而这个好消息传回长安之后,朝中再也没有反对安江顺改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