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56章:徭役改革
    从河北回到长安,安江顺就收到了商部官吏的汇报,八个月前去大食做买卖的第一个大型商队终于平安回到了长安,该商队以朝廷派出的使团和官方商队为主体,一同的还有一些长安的大商人也一同跟随朝廷队伍通过安西前往大食国。

    朝廷的使团主要为了和新建立大食王朝建立外交关系,通过来东方的外邦商人,安江顺和李隆基等人已经得知由于在和大唐的战争中完全失败,并且丢掉了咸海以东的势力范围,并且大唐的兵锋一度渗透到了里海附近,受到安江顺的蝴蝶作用影响,白衣大食王朝提前了几十年彻底垮台,前任哈里发苏莱曼在日杰夫征唐战败,实力大损,阿拔斯王朝乘势加速崛起,阿拔斯继承者哈伦带着自己的部族推翻前代王朝,阿拔斯部族基本统治了整个阿拉伯地区,由于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喜欢用黑色旗帜,所以大唐更喜欢称之为黑衣大食。

    “我们要与唐帝国重新修好!必须遏制东边颓势!”哈伦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说到。

    哈伦成为哈里发后,也急于和东方的大唐修好关系,尽快摆脱战争的泥潭,在新国家局势稍稍安稳后,哈伦立刻派出了使团出使长安,想和大唐修好关系,回归和平,此前大唐派出的使团一来是为了和黑衣大食打成和平协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立双方的贸易关系,达成贸易协议。

    得到李隆基的圣旨,鸿胪寺与户部共同组建了使团商队携带大量的丝绸出使大食,丝绸这些商品在大唐算是很常见的东西,但是在大食人和罗马人哪儿可是好宝贝啊,价值连城,丝绸重量轻巧,又不容易损坏,便于长于运输,使团随行携带的丝绸价值足足有八百匹,而使团平安回来带回来的黄金则有三万两黄金,如果不是因为使团要赠给大食上层一部分礼物,利润还会更多,不过现在这样李隆基已经非常开心了。

    “没想到就去了一趟大食,使团就带回来了三万两黄金。”李隆基兴奋的对安江顺说到,此次使团出使大食,所带的丝绸有五百匹是李隆基以个人名义从皇室仓库中取出用作送给大食人皇室和贵族的礼物,剩下的才是用来交易的商品,试探外邦市场容量,有安江顺的分析李隆基知道会赚钱但是他没想到获益竟然这么大,仅仅是一次试探性的买卖所得到利润就足够李隆基将自己的寝宫彻彻底底的重新装修一次。

    “陛下,这还没算那些商人呢,按照税法规定,外出他国经商的商人回国也需要交纳税收,光是这一次跟使团随行的商队就多大十七八家,他们所携带的货物那可是朝廷使团商队携带的十几倍,光是收税朝廷就能收得数千金币。”

    安江顺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这可是细水长流的事情,只要这条商路一直在运转,朝廷就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同时朝廷还可以派出大量官方商队与外邦贸易,虽然外邦不一定有我大唐所需要的物资,但至少外邦的金银和稀奇珍宝那是数不胜数,这些我们都可以运回我大唐!”

    “朕看可以,这样吧,朕以皇室名义组建一支来往东西的商队。”

    安江顺点头同意了李隆基的话,同时对李隆基说到:“臣以为可行,皇室商队,甚至皇室还可以在巴格达设立行会,在巴格达直接出售来自我大唐的货物,一来减少中间环节利润损失,二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行会商店打探大食虚实,了解大食人。”

    “既是这样,那朝廷也可以派一些人在大食国内开店开酒楼,甚至是开书院。”李隆基现在也是一个极具开阔视野的君主。

    “陛下所说正是臣所想的事情。”

    对做买卖有了兴趣的李隆基和安江顺商量了很久关于皇室如何更好在贸易中获得最大利润,“皇室拥有整个大唐最优秀的工匠,生产的丝绸陶瓷那都是天下最好的物件儿,以小婿意见,皇室要做就做精品,我们只卖精品,一来精品利润更高,二来,我们也不可能占有所有市场与民争利,这些中低档次市场就让给普通商人了。”

    “贤婿言之有理。”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安江顺的话深得他的内心,他可是天下之主,怎么能做出和与百姓夺利的事情呢,安江顺的话确实让李隆基很是受用,安江顺这样说无形之中抬高了李隆基的高度,安江顺的话就让人以为是他李隆基这个皇帝主动让出了利润给百姓,从而让百姓感激他。

    “既然如此,那朕过些日子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筹建皇家商队。”李隆基问到安江顺:“贤婿,要不然我们合伙?”

    “多谢陛下好意,臣还是不参与进来了,容易引起其他人妒忌,月婵经营酒楼的收益已足够我们一家人生活了,更别说臣还有朝廷俸禄和食邑收入。”

    “既然如此,那朕也就不强求了。”

    说着说着,安江顺就对李隆基提出了自己改革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陛下,臣认为改革徭役制度的时候到了。”

    “你是说今年就开始?”

    “正是,如今朝廷收入极大增加,是时候取消徭役制度了。”安江顺对李隆基解释到:“陛下,徭役制度在之前方便了朝廷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和戍边等任务,但是呢,徭役制度也影响了地方上农业生产,所以臣建议,从今年开始实施募役法,类似于募兵制,募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除了公职人员外,所有大唐百姓无论平民还是地主都必须轮流服役,当然了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臣称之为免役钱。”

    “募役法?”此前安江顺句几次给李隆基提到过必须改革以往的输庸代役制度,之前安江顺已经对李隆基说过单纯的徭役制度容易引起百姓的不满,同时这些前来服役的百姓很多都是被强迫来服役的人,出工不出力,有的人想逃过服役还会伤残自己,之前安江顺就对李隆基说过商业贸易得到发展,朝廷税收收入得到提高后,这输庸代役制度就可以进一步深化了,不能只局限在原本的五十五岁以上的老者才能输庸代役,都五十五岁以上老人了,想来服役朝廷还不愿意要呢。

    鉴于现在朝廷的财政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安江顺认为可以开始之前的计划了,李隆基沉思,他也很清楚大唐一直现行的徭役制度确实有很多问题,而且很多百姓对现行的徭役制度也很不满,在地方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家就会利用各种漏洞和机会逃过服役,而穷苦人家总是被欺压的对象,地方官为了完成每年的徭役任务就会各种强行拉丁,这样不仅引起民怨,还会造成地方农业的荒废。

    “那就改吧。”李隆基长舒一口气然后坚定的说到。李隆基问到安江顺:“安卿,你可已经想好了。”

    “臣已经决定了。”

    “募役法一旦实施,很多地主和小贵族都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拿出一大笔钱来作为免役金,这些把家产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家伙可不一定愿意主动拿出如此一笔钱财为自己赎买。”

    “那可就由不得他们了,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这法律如果因为一些阻力就失去了公平,那我们之前这么多努力可就白费了。”

    “此事全权由你做主,汝还有什么想法措施一并说出来吧,朕年级大了,可受不了你时不时就给我一些惊喜。”李隆基问到安江顺。

    安江顺想了想,然后回到李隆基:“目前臣还想到了两点,一,市易法在长安等主要城池设置市易司,出钱收购滞销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样做是为了限制部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同时朝廷控制这些货物,待市场短缺的时候卖出也可以增加朝廷收入。这二嘛和市易法相似,乃均输法,朝廷再各道设立转运使,掌握天下各道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各地货物,和市易法一样,均输法也是为了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这也是臣之前对陛下所讲朝廷要作为市场的调控者。”

    李隆基有些不耐烦的说到:“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这些事情朕反正也不太懂。”现在的李隆基已经钻进钱眼了,只要能让朝廷挣钱让皇室挣钱,李隆基就不会反对。

    “那还是得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嘛不是。”

    看李隆基实际心情很好,安江顺也不怕他,嬉皮笑脸的对李隆基说到:“陛下您不下旨,臣哪里敢妄自颁布政令。”适当的轻浮一些反而能让李隆基更放心。

    “行了,朕知道了,滚下去吧。”李隆基没好气的说到。

    “得嘞,陛下您答应了就成。”安江顺当即揖手行了一礼,“臣先行告退,陛下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