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57章:徭役新法
    开元二十一年,安江顺改革进行到关键时期,紧跟赋税制度改革后,安江顺又发起了徭役制度改革。

    经过半个月的激烈竞争,安江顺在一次朝堂辩论中取得胜利,张说、养正诚等阁臣与李隆基都同意了安江顺的建议,安江顺在给李隆基的提议上进一步深化了大唐百姓徭役制度的改革

    在开元二十一年三月一日,大唐皇帝李隆基正式颁布诏书同意由安江顺、张说等阁臣共同编修的《大唐服役法》,法律正文明确规定了,所有大唐成年男子每年必须服劳役一个月,这是每个大唐成年男子应尽的义务,女子不需要到外地服役,但是在本县内有公共工程例如农业水利工程等需要大量劳力的时候,当地的妇女也需要服役半个月。

    因为各种缘由不能服役或者自身不愿意服役者可以出免役金缴纳给朝廷,朝廷再雇佣相应的劳力参加工程。

    新的服役法在法律上规定了所有人都可以缴纳免役金以免除劳役,当然这免役金并不便宜,要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缴纳三十斤口粮相应的金钱和每人每天五十文铜佣金,若是按照长安的物价水平,一个百姓要免除一个月的劳役就需要付出近两千小钱,也就是两个小金币。

    自从币制改革后,百姓已经习惯了大小铜钱的区别,人们习惯称小铜币为小钱,大铜币为大钱,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两个小金币咬咬牙也能拿出来的钱财,对于一般地主和富贵人家这两个小金币又很轻松,所以为了平衡,也是为了保证朝廷不会补贴太多劳役佣金,经过多番论证后,法律最终规定富贵人家男子免役金要比普通百姓标准多两倍。

    新服役法一经出台就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虽然每年还是要服役,但是服役时间只有一个月,而且一般都是在本州最远也就是在本道内服役,算上来回的路程百姓只需要花费两个月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这样一来,朝廷的劳役得到了保证,也不会因此影响百姓自家的农业生产。

    当然了,还是有一部分贵族对服役法要求他们缴纳两倍免役金有些不满,虽然每年六七个金币甚至是十个金币对他们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些贵族地主就认为凭什么他们要比那些贱民多付出两倍的免役金。

    不过这也只是少部分不求上进的贵族子弟私下的怨言,明面上还是不敢有什么怨言,都非常‘开心’的接受了新服役法,对于其他许多贵族来说,他们都在朝中有官职或者散官衔,不需要服役,所以他们对新服役法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从开元二十一年四月起,天下百姓只需遵守新《服役法》,每年只需服役一月,服役期满后即可回家,负责官员不得加以阻扰……若是有特殊原因不能服役或者不愿意服役,则可缴纳每日五十文和一斤口粮为免役金免除劳役……”

    “从现在开始,我们终于不用担心官老爷们强征劳役了。”

    “谁知道这会不会是朝廷的把戏,那些官老爷官官相护,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还不是无能为力。”叶大对自己兄弟说到,叶二有些怀疑的问到自家大哥:“兄长,这服役法可是冠军侯老爷主持颁布的,应该是真的吧?”

    “冠军侯爷一心为我们百姓着想这确实没错,但是下面这些官员谁知道呢,欺上瞒下的事情我们见的还少了吗?”

    叶二叹了一口气说到:“哎,也是啊。”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可是要好多了。”

    “行了,借了种子我们就该回去了。”叶大对自己的弟弟说到。虽然对朝廷一些官员有些担心,但是以叶大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对安江顺改革还是很支持的,毕竟安江顺改革的一切出发点那都是为了他们好,从他们的利益出发。至少目前看来还是很少有地方官员敢明目张胆的违背中央朝廷的旨意,包括遥远的岭南道交州等地的百姓也一样的进行了土地核查,人口核查,所有政策和中央颁布的政策一模一样。

    叶大他们就是岭南新移民,他们已经在交州扎下了根,并且结婚生子,为了稳固大唐对新扩张边疆地区的控制,安江顺奏请李隆基批准后还特意准许新移民到边疆垦殖的农民可以免除两年农业税,并且若是和当地女子结婚,朝廷还会补偿一部分结婚费用。

    为的就是尽快将当地人尽快融入大唐,由于这些地方缺少开发,需要大量劳役,经常就会出现当地官府强行征调劳役,现在有了新法律了,至少百姓在面对本地官府强征劳役的时候有了法律依据,他们可以往更上一级衙门上告,或者是向当地巡检司状告!

    “虽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服劳役,但是现在可以选择缴纳免役金,也就避免了一些百姓因为逃役自残,而且明确规定了劳役时间,多出时间朝廷必须出佣金,如此一来极大的避免了一些穷苦百姓为了逃避劳役自残。”服役法颁布后,安江顺再次对所有朝官解释了服役法的好处,“虽然这增加了一些中间过程,但是这样做却能降低百姓自残率,每有一个因为不愿服役而自残的壮丁就相当于我大唐减少了一个壮劳力,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安江顺看向所有大臣:“至于诸位大臣所说,为什么没有头衔的贵族子弟、以及富商地主等阶级不想服役也要缴纳免役金,本官认为这是公平,如果只有普通百姓要服劳役,长此以往肯定有百姓心生不满,现在新法在理论上规定所有人都要服役,不想服役就交钱,这就是公平,至于一年那几个金币,难道一个贵族富商家庭连一年几个金币都拿不出来吗?若是真有人拿不出来,那本官认为他们还是去服役更好。”

    徭役制度的改革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唐雇佣工人阶级的出现和壮大,有一批一批专门从事于工程建设的工匠职业化,大唐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有这样的变化都得益于唐文海当初不辞辛劳从数万里之外的新大陆带回来红薯和玉米这两种新作物,又有安江顺这个重臣极力的推销和建议以及在北方直接试种,短短几年时间红薯和玉米就已经在整个大唐国内推广开来,大部分地区的村庄都已经有农民种植红薯或者玉米,太过偏远的地区也正在慢慢普及红薯的种植,这就是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优势所在,以国家权力推广一件事情将会变得很容易,更别说这一次朝廷强力推广的还是对广大农民有利的作物。

    粮食的增产让百姓没有吃不饱饭的担忧,这也是安江顺敢大胆进行资本主义雇佣制度试验的原因,为了增加丝绸等商品的产量,安江顺建议李隆基和朝廷再江南、剑南等地进行纺织工场的建设,还要开设专门的养殖场,为的就是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大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只不过大唐的资本主义萌芽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干预的结果,而不是主动萌芽产生的,连一手影响了这件事情的安江顺也不知道这算是好事情还是坏事。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大唐国力远超之前,有了足够的粮食,税收也降低了,大唐百姓生活也过的好了。”安江顺对李月婵说到:“月婵,你看我们要不要涉足丝绸行业?”

    “现在月婵酒楼在全国有六十八家分店,酒楼每月盈利超过一万金币,一年下来十几万金币的盈利已经让很多人眼红了,我们若是涉足其他产业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家是以权谋私或者引起嫉妒?”李月婵为安江顺考虑到,若是安江顺不是宰相,没有主持改革还好点儿。

    “没事儿,现在的情况和以往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要起带头作用。”安江顺微微一笑对妻子说到:“陛下此前还让我们家参股皇家商队,只是我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