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28章:李宓之死 下
    天宝十年九月,李宓大军正式拉开了攻打龙首关的序幕,三万大军在李宓的亲自领兵下发起了进攻,虽然此前李宓有很多犹豫,但是现在战争正式开始了,李宓收起了之前的种种顾虑,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李宓自然有自己的坚守。

    既然是战斗那就必须获得胜利,就算不能获得胜利,他也要一往直前。

    “进攻!”

    一万步兵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然而战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烈,唐军几次攻击不顺,大军被拦在了关外。

    三天过后,传令兵急匆匆的跑进了李宓大帐;“将军,大事不好,水师被南诏军偷袭,损失惨重。”

    “传令副帅,让他收兵,将剩余步卒带到龙首关。”李宓对传令兵说到。

    战争持续了五天五夜,唐军损失惨重被迫停止了攻击,停止进攻后,监军宦官宋小宝立刻来到中军大帐要求李宓继续进攻,李宓据理力争,要求停止进攻,让士卒们恢复体力和士气,再继续进攻。

    宋小宝手持圣旨和尚方宝剑,要求李宓不得停止进攻,必须马上攻下眼前的关隘,杀入龙首关,杀到南诏国都太和城。

    “宋监军,你也看到了,兄弟们如此卖命,但是水土不服让弟兄们发挥不出来战斗力,宋监军总得让兄弟们有时间适应适应吧。”

    “李将军,我必须提醒你,圣人还有杨阁老都在长安等着大军胜利的好消息,你若是不愿意马上恢复进宫,我这就给让人禀报阁老,请阁老亲自给你下令。”宋小宝威胁李宓,李宓无奈之下,只能亲自领兵冲锋。

    李宓亲自带着仅有的精兵发起了进攻,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惨烈战斗,唐军终于攻破了眼前的关隘,但是唐军损失也很惨重,超过五千人伤亡,尤其是竟有的精兵损失了大半,整个大军战斗力起码削弱了一半。

    攻下了第一道关隘,李宓想要大军休整一下再继续进攻,但是宋小宝要求大军必须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背后的主关,龙首关。

    可是南诏军据关而守,第一道关隘失守本来就是计划之中的事情,对大军的士气没有任何影响。宋小宝不通军事,只想邀功,刚刚攻下一道关隘就给长安去了一封捷报,捷报中还说到的已经攻破了关隘,大军即将兵临南诏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宋小宝必须让李宓迅速攻下第二道关隘也就是主关龙首关。

    宋小宝拿出尚方宝剑,李宓无奈,只能借口副帅何吕光所部还没有就位,拖了三天,等何吕光带着跟随水师进攻的三千步卒抵达后,李宓没有了借口,只能带着军队发起进攻。

    龙首关对岸,李将军手挥三尺龙泉宝剑,跨骑一匹雪白的宝马正欲踏上通往玉龙关的一座木板=桥。

    宝马止步不行,用蹄子踢打桥头,双目流泪回头望着主人。这吊桥木板事先已被换成朽木,不堪负重。马儿通灵不愿继续前进。

    看到这个情形,关上的南诏守将大声吼道:“马不前行、惧我南诏神威,何不就此退兵,免遭灭顶之灾!”

    南诏守将的话却是激怒李宓了,作为全军统帅,他不顾一切地策马登桥,身后的士卒也跟着踏上了木桥,然而刚刚走到桥心,只听得“轰隆”一声人马皆坠入河心淤泥之中。

    主将沉江,士兵不战而乱,关内守军抓住如此良机,打开城门,冲了出来,一片混乱厮杀。唐军大败,李宓坠江好不容易被亲兵救了回来,但是唐军败局已定,李宓带着残余队伍丢下辎重一路北退。

    南诏军队一路追击,拜退的路上建军宋小宝死于乱军之中,李宓看着身后残兵败将,心中哀叹,一方面觉得自己对不起兄弟友人,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负圣恩,竟直接拔剑自刎,血溅五步。

    “将军!”

    “父亲!”

    周围的将校与李宓的几个儿子看到李宓自刎,顿感哀痛,南诏军这个时候又追了上来,一番激战后,剩下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军出征的李宓五个儿子只有最小的儿子李岳峰带着几十个人侥幸或者回到了国内。

    “收敛唐军将士尸体,将他们合葬吧。”战斗结束后,阁罗凤带着南诏国文武官员走出了龙首关,看着关前数万两军战士的遗体,阁罗凤让南诏的将士收敛两军遗体,又将唐军将士遗体合葬在西洱河南岸,刻碑‘大唐天宝战士冢’。

    看着眼前的合葬墓,阁罗凤哀叹道:“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一路走好!”

    李宓的尸身也被辨认出,单独安葬子苍山斜阳峰,并且建筑了李将军祠堂,纪念诸位忠勇之士。阁罗凤同时又在李将军祠堂外立下德化碑,讲述了自己迫不得已背唐的经历以及李宓和这些唐军将士的忠勇与悲壮。

    大唐军队在南诏遭遇大败的消息传回了长安,朝野上下大惊,如果说鲜于仲通的战败是因为轻敌,那李宓大军全军覆没则出乎了所有大唐朝臣的意外,包括安江顺都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安江顺确实知道历史的发展,但是李隆基时期征讨南诏的历史他并不算了解,李宓这个人在历史上也不算特别出名,安江顺也就没有注意,虽然李宓出征是有些无奈吧,但是安江顺一直觉得大唐军队的获胜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大唐军队败了。”

    征南诏大败,南下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被所有大唐朝臣视为大唐开元年间来最惨重之大败,征南诏之战规模比起之前大部分的战争确实不大,但是损失比例确实最大的,而且南诏国也是历来大唐所有对手中实力最弱小的一个,但是就这样一个对手却让大唐付出如此惨重的失败,阵亡比九成九。自主将李宓到小兵,活着回到国内的只有百余人,官职最高的是李宓的小儿子李岳峰一个七品校尉。

    “没想到李将军竟然死的如此悲壮。”安江顺心情很沉重,他没有想到李宓竟然死的如此悲壮。

    “彭宇,你替我走一趟。”安江顺叫来彭宇,对彭宇说到:“去剑南,代表我慰问李宓将军家人,如果可能,能帮就帮一把,我听说李宓将军五个儿子四个死在了征南诏之战中,只有最小的儿子李岳峰活着回到国内,你到了剑南,问问李岳峰,若是李岳峰还想继续留在军中,就将这封信给他,让他去二哥手下任职。”

    “侯爷,还有吩咐吗?”

    “暂时就这些了。”安江顺心情有些低落,虽然他没有接触过李宓,但是李宓这个人的事迹却让他有些触动,历史上像李宓这样的忠臣很多,或许后世的人们站在上帝视角会觉得李宓很傻,但是安江顺作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他明白李宓身上的这一切值得他们尊重,没看到就连作为敌人南诏王阁罗凤还为李宓修建祠堂,还特意给李宓夫人去了一封信,将李宓的遗物送还,并且承诺,李夫人去南诏祭拜,南诏国一定欢迎。

    “阁罗凤也是被迫反击,双方都是受害者,真正的罪人是那个正在朝堂上向圣人邀功的杨国忠。”安江顺对彭宇说到。

    “是啊,这件事情,完全就是杨国忠个人私欲导致的,不同于骠国和真腊等国故意骚扰我大唐,南诏完全就是被迫反击。”

    “杨国忠害人不浅啊。”

    “侯爷,那我们要怎么办?”

    “能怎么办,静观其变吧,说不定哪天杨贵妃就失宠了,杨国忠也就失势了。”

    “对了,侯爷还有一件事情,杨国忠和安禄山好像干起来了。”彭宇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并且拿出了一封信交给安江顺:“这是长安来信,差点儿忘了这件事。”

    “信留下,你先下去把,我想一个人静静。”安江顺摆摆手让彭宇先退下,他想要一个人静一静,李宓的事情对他还是有一些触动,他现在的心情有些波动,安禄山和杨国忠狗咬狗的事情,他现在没有兴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