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54章:陇右大战 中
    “告诉弟兄们,再坚持坚持,援军很快就会到了。”为了撑得更久,郭子仪只能对自己麾下的兄弟撒一个善意的谎言了。多撑一天也许就会多出一份希望,郭子仪现在只希望这一份希望最终不会变成深深的失望。

    “只希望援军真的可以早点赶到。”

    “一边等待援军,一边做好突围的准备把。”

    “把陷阵营扯下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陷阵营不得出战。”郭子仪让徐政把前线的陷阵营给撤下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把陷阵营派上城墙,他要留着陷阵营养精蓄锐,如果战局真的不能挽回,郭子仪就需要考虑突围了,没有陷阵营为箭头自然是不行的。

    十月初,安禄山抵达了鄯州城下,进入史思明大帐,安禄山大刀阔马的走到帅位上坐下,问到下面的众将:“为什么还没有攻下鄯州城!”

    “大哥,鄯州城守军抵抗太过顽强,鄯州城城墙全部由石块砌成,非常坚固,我军三十五台投石机已经有十一台损坏,但是鄯州城城墙几乎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

    “城中守将是谁?”

    “陇右节度使郭子仪。”

    “是他。”安禄山听到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郭子仪这个人他是接触过的,昔日安江顺手下的陷阵营统领,能力很强,深得安江顺重用,没想到郭子仪竟然亲自驻守鄯州城。

    “说起来这郭子仪也算是本将老相识了。”安禄山对史思明说:“派人送信,邀约郭子仪明日一早在北城外会面。”

    “本将要找这老朋友叙旧。”

    “是,大哥。”

    “现在让我们聊聊这攻城的事情,本将有两个建议,一绕开鄯州城,绕道东边南下同时留下一支军队牵扯鄯州守军,二就是继续攻城!务必在一个月内拿下鄯州城,我们不能在鄯州耽搁太久,一旦杨国忠和皇帝反应了过来,再想拿下长安城就难了。”

    “大哥,弟认为还是应该先拿下鄯州城,以保证我军后方安全。”

    “郭子仪乃宿将,鄯州城四五万精锐大军,如果要完全牵制住,我们至少要留下六到八万军队,这就会极大削弱我军南下主力兵力。”安禄山手下大将耶律皮山对安禄山说到。

    耶律皮山是一个流亡的契丹人,他几岁的时候,安江顺已经是渤海都督了,对安江顺以及郭子仪这些人,耶律皮山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小就是听着这些人名长大的,后来契丹部落逐渐衰败,他也就跟着自己父亲一路来到了西域,如今更是成为了安禄山手下偏将,参加了叛军。

    在安禄山宣布反叛大唐的第一时间,耶律皮山就站了出来,对安禄山百分之一百二的支持,原因也很简单,耶律皮山就是想要为自己的族人复仇,而这个复仇思想正是耶律皮山那死去的爹灌输给他的,从小耶律皮山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大唐朝廷是他们部族的仇人,就是因为大唐朝廷,他们家才会流落到西域。

    也正是因为这样,耶律皮山对安江顺、程野、郭子仪等人很熟悉,没少在自己爹嘴里听说这个名字。

    “耶律皮山说的有道理,我们不可能将这么大的一个隐患就放在身后。”

    “那就攻城!”安禄山大声命令到:“半个月,我只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必须拿下鄯州城!”

    “我军二十五万大军,三面主攻,将南面留出,其余三面皆是主攻,大军轮流攻城,让城内的守军片刻不得休息,另外,派出五万人为先锋大军,耶律皮山你为先锋大将率五万大军一路南下,遇水搭桥逢山开路!”

    “是,将军!”耶律皮山起身,双手抱拳对安禄山说到:“末将一定为大军开辟一条安全通道,消灭沿途所有唐军!”

    “很好!”安禄山高兴大声说到,有耶律皮山这样的将领支持,这说明他安禄山还是很得人心的嘛,当然这也只是安禄山在安慰自己罢了,在安西的时候,这么多年的经营,确实很多百姓尤其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百姓对安禄山的认同感更胜于朝廷,不过进入玉门关,越往南走,百姓对安禄山就不太感冒了,这些地方的百姓从朝廷的屡次改革中得到了不少好处,家中有土地,有粮食,叛军一来很多因为土地改革一直怀恨在心的地主和旧贵族立刻就找到了翻身的机会,和安禄山狼狈为奸,虽然他们还没有立即动手,但是叛军一来,又是征粮又是征兵,打破了百姓以往平静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是不会得到百姓支持的,不过这个时代的百姓也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没有强烈的国家的观念,小农思想很浓厚,在没有严重损伤自家利益的情况下,这些百姓就不会有太强烈的抵触心理。安禄山现在只是征收一部分粮食,在百姓可以承担的情况下,已经被叛军攻占地区的百姓暂时还不回爆发,可随着战争的继续,没有稳定粮食产区的安禄山很难保证不再继续压在平民。

    别说安禄山了,就算此事的关中,朝廷已经开始强征兵员,叛军进展迅速,已经荒废军备多年的朝廷继续军队支援前线,而且这个世界因为有安江顺的蝴蝶效应,大唐在东北、北方这两个原本应该重兵驻守的方向现如今常备军队很少,甚至比安南军都要少,进入天宝年间后,整个河北道常备军队兵力已经降到了十万,而安北都护府由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部族被安江顺一战征服,安北都护府名为都护府,实际上常备军队只有五万人。

    战争突然开始,而且是手握重兵的安禄山造反了,李隆基能从各地调到的勤王军队还不足叛军的一半,加上长安的军队兵力还是不如叛军,而且在军队质量上也比不过叛军。

    “军备荒废!”李隆基这些日子,难得的每日都要上朝,不上朝不行了,杨国忠这一次把自己玩儿脱了,李隆基就算再宠信杨国忠,也不能任由杨国忠这样败坏祖业啊。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

    收到郭子仪在鄯州发来的求援信,李隆基怒火中烧,直接将奏折丢在了杨国忠的脸上,“援军为什么还没有出发!”

    “叛军先锋已经绕过了鄯州直奔长安而来,而朝廷呢,朝廷援军到现在还没有走出长安城!”李隆基怒斥到杨国忠,身兼三十余职的杨国忠也兼领了兵部尚书,战局发展到现在这样,李隆基不找杨国忠找谁。

    杨国忠现在也是有苦说不出啊,朝廷军备荒废这件事情也不能完全怪他吧,但是现在这援军迟迟不能派出去,杨国忠心里面也慌张啊,他只能尽量瞒住皇帝,然后抓紧时间抽调军队,征调粮食。

    “陛下,五天,五天之内,第一批援军一定可以出发!”杨国忠对李隆基保证到,李隆基点了点头,援军能出发就行了。

    然而李隆基根本没有想到杨国忠所说的第一批援军仅仅只有一万人!一万人!面对叛军二十余万之众,区区一万人能做什么?如果这是一支百战精锐,可能还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但是,杨国忠派出的这一万援军就是从关中各地凑的一支杂牌,这一万人连安禄山的五万先锋大军都战胜不了,对整体的战局没有任何的影响。

    ……

    另外一边,郭子仪也收到了王成安的飞鸽传书,将朝中的最新动向告诉了郭子仪,郭子仪看完信,怒骂到:“奸臣误国,奸臣误国啊!”

    一旁的徐政拿起被郭子仪怒丢掉的纸条,打开来看,当即也是脸色大变,怒骂到:“该死!”

    “这杨国忠真是该死!”徐政心中苦闷不已,直接颓废的坐在了地上,“一万人,一万人,他们不知道叛军有二十五万,二十五万吗!就派出了一万援军,还是杂牌中的杂牌,这能干什么!有什么用!”

    “将军,我们突围吧,朝南边去,不回关中了,守住叛军南下剑南的通道!回关中杨国忠那奸贼一定会将所有罪名栽赃我们头上。”

    挺高徐政的话,郭子仪陷入了沉默,他不知道现在到底应该怎么选择,作为陇右节度使,如果就这样放弃了城池,郭子仪不仅良心上过不去,而且他还丢掉了自己的职责,说不定日后都不敢见安江顺了。

    “该怎么办啊,弃城而逃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这城内的十余万百姓,可是死守下去没有任何结果,援军肯定是来不了,光是安禄山那五万先锋大军就足以击溃援军,一万人,可笑啊,可悲啊。”郭子仪仰天长叹,长舒了一口,郭子仪转身对徐政说到:“再守七天,为朝廷争取最后七天时间,然后我们就突围,朝剑南走,守住汉中!”

    “是,将军。”

    “此事暂时不要让兄弟们知道,能瞒多久是多久吧。”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房间,他要去城头看看,这两日叛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