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63章:新皇登基
    南方唐军的战败再一次让唐军陷入被动,安江顺空有反击的力量却不敢贸然反击,只有在汉中的郭子仪因为陇右地区叛军兵力较少,而汉中蜀地道路艰险,到处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郭子仪凭借这一优势,不断同叛军纠缠,令安禄山非常头疼,最终不得不从东线调了五万人回到关中,继而让这五万军队支援陇右,这才让活跃的郭子仪军不得不停止对叛军后方对骚扰。

    与此同时,安禄山还下旨让南边的武令峋要尽快攻占扬州,活捉李隆基,叛军来势汹汹,李隆基不得不再一次宣布迁移,扬州已经不安全令。

    李隆基宣布朝廷再次迁移的消息一经传开,天下哗然,许多百姓公开称李隆基为逃跑皇帝,说李隆基只知道逃跑,甚至于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百姓不欢迎皇帝去到他们这里到声音。从雒阳还有扬州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只要皇帝到了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准没有好事,皇帝以及大量随性的朝廷百官还有皇室成员到令这个地方对当地对物资需求压力非常大,物价上涨这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李隆基到什么地方,叛军就打到什么地方,只要叛军打来,生灵涂炭,死伤遍地。

    皇帝不被自己的子民欢迎,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极其讽刺的事情,这也充分证明令一件事情,那便是李隆基的威望已经跌落至冰点。

    “圣人威严扫地,如今天下百姓已经不再相信陛下,相信朝廷了。”收到来自南方的消息,安江顺哀叹一声后对彭宇几人说道:“立刻以某名义传令登州、渤海等地水军,让他们一最快的速度南下支援扬州,封锁江水水面,一定不能让叛军渡过江水!圣人放弃扬州,我不能放弃!”

    “仅仅依靠水军只能勉强守住江水沿岸,至于淮水流域只能暂时放弃令,可这样一来,我们与南方的陆地联系便断绝了。”

    “无妨,叛军几乎都是内陆人,不善水,我们还有水上优势,只要能守住江水以南地区,我们就还有机会。”

    就在安江顺积极接手扬州防务,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毕竟李月婵和四儿子就在扬州,如今安氏商行主要产业也都集中在扬州,一旦扬州失守,安氏商行将遭到重创,这或许还是小事儿,更重要的是安江顺重建安东军靠的正是安氏商行的财力,如今维持大军的军费除了北方各州县税收外,安氏商行几乎承担了一半的费用。如果没有安氏商行的财力支持,安江顺将更难保证这场战争的继续进行。

    “我们有一半军费都是从商行来的,如果扬州失守令,商行就不得不面临转入地下或者转移,如此一来,商行的损失是巨大的,没有了这些军费,就没有了更多军队,更好的装备,将士们只能拿着更劣的兵器,穿着劣质甲胄上前线。”

    人可以走,这家业不是说搬走立马就能搬走的,而且在古代的通信条件下,一旦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意味着要和现在的大部分合作伙伴断掉往来,要再想重建这样之前的人脉和贸易路线所需要的财力和物力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还不是钱的问题,是时间,现在安江顺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不可能在多等几年,而且安禄山、史思明也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主动出击,你马上去派人送信给郭子仪,让他和安南军联系,我这边会以最快的速度的通知师父,让师父支援他三万精锐,这是安南军最后的一支精锐,你让人告诉郭子仪,能在叛军身后闹出多大的动静就全部看他的了。”安江顺不是一个犹豫的人,时局不断变化,他必须也要随着时局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动。

    “文间回来后,让他离开来见我。”

    “是。”

    “二哥,渤海新组建的骑兵还需要多久才能形成战斗力。”安江顺转头问到程野,他现在急需要一支高机动的队伍投入到战场,文间手下只有一万骑兵实在是太少了。

    “半个月前的来信,渤海新组建的两万骑兵已经完成了基本训练,现在正在进行配合训练。”

    “来不及了,让他们在路上训练吧。”时间不等人,安江顺没有办法继续等待军队完全训练完成令,剩下的就只能在战场上去训练了,他的计划也不需要这些骑兵拼命,安江顺选择性的遗忘了自己以前坚持的原则。

    “二哥,你马上给家里去信,让两万骑兵和一万歩卒前往云州待命,云州目前还在我们手中,等文间回来后,立刻让文间前往云州接管所有军队,三个月之内,我要看到我安东军的旗帜在单于都护府升起。”

    “声东击西?”

    “没错,不过不是声东击西,而是东西都打,安禄山将新组建的湥厥骑兵全部调到了南边和我们作战,单于都护府以及朔州等地只有少量军队驻守,文间要是还拿不下这两个地方,我看他可以考虑告老还乡了。”

    “文间走后,就让魏勋接手骑兵。”

    ……

    三天后,文间一回到魏州,安江顺就让他带着五千老兵去云州换五千新兵来魏州,然后带着集结在云州的军队收复朔州和单于都护府等地,夺回马场,切断安禄山招募更多骑兵的可能。

    就在文间离开后不久,幽州突然传来一个惊天消息,李亨在没有与安江顺商议的情况下直接在幽州宣布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是为至德皇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封安江顺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全国军队负责平叛。

    看到李亨的圣旨,安江顺一时间之间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在他前世那个世界李亨也直接称帝了,按理说他应该早就有心理准备才是,可是真当他面临这件事情的时候,安江顺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且两个世界的历史也有一些差异,这个世界的李亨虽然和李隆基分道扬镳,但是李亨却没有发动兵变,而是带着自己的人脱离了队伍。毕竟和安江顺前世历史上不一样,这个世界,因为有安江顺的蝴蝶效应,李隆基在离开洛阳南下的时候并不算狼狈,身边也还有数千禁军精锐效忠,李亨就算是想兵变也难。

    不过现在李亨还是登基为帝了,在李隆基再一次放弃临时都城的情况下,李亨单方面宣布自己登基为皇帝。

    封安江顺这个姐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方面是因为李亨要拉拢安江顺,让安江顺默认自己登基的事情,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他只能依靠安江顺平叛,收复两京。

    李亨的儿子李豫虽然也懂军事,但是无奈手中实力不够,整个北方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官员武将是安东系出身,李亨登基,李豫想要掌兵,没有安江顺这个一手缔造了安东系的侯爷点头,李亨这个没有经过宗庙的皇帝那就是光杆司令,除令身边的千余禁军尚能调动,其余军队一兵一卒他也调不动。

    前来传旨的是李亨的心腹宦官李辅国,此时他正颤颤巍巍的站在安江顺对面,眼神不敢直视安江顺,别看他跟着李亨这多年,也算是太子身边的老人了,但是面对安江顺这个大唐冠军侯的时候,李辅国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这一刻,时间似乎凝滞了,没有人敢出声,所有人都在等安江顺表态,如果安江顺不表态,帅账内除令陈慈这个东宫老人,其余人没有一个人会认可李亨这个新皇帝。

    终于,安江顺长出了一口气,准备跪下接过圣旨,“臣安江顺接旨。”经过十分激烈的心理斗争,安江顺最终还是决定承认李亨这个新皇帝,至于李隆基,就好好的在杭州这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养老吧,安江顺能做的就只有在将来收复东西两京后再迎李隆基回到长安。

    没有办法,谁让李隆基这两年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失去了民心的逃跑皇帝,要平定安食之乱,安江顺必须做出抉择,最终安江顺选择了李亨,但是这并不代表安江顺心中就真的放弃了李隆基,只是他觉得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李隆基已不再适合当皇帝令。

    “元帅快快请起,老奴来的时候,陛下特意吩咐老奴,说是元帅劳苦功高,乃我大唐栋梁,今后无论任何场景,元帅都不必行大礼,入朝也可不解兵刃。”

    “既然如此,那本帅就写过陛下厚爱了。”

    “元帅,我这里还有一封密信,也是陛下让老奴带给元帅的。”李富国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安江顺,安江顺接过密信,点点头对一旁的彭宇说到:

    “彭宇,请李总管下去休息,李总管远道而来,不要失了礼数。”

    安江顺转头又对李辅国说道:“李总管,还恕本帅军务繁忙没有办法为你接风,还请李总管见谅。”

    “元帅言重了,军务重要,军务重要,下官就不打扰元帅与诸位将军处理军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