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62章:枌河战败
    “侯爷,南边的消息,南阳鲁炅率领大军在叶城和叛军展开大战,两军二十余万大军已经对峙十天。”朋友将最新的战报交给安江顺,安江顺点点头问到:“那边占优势?”

    “目前看,官军占据了优势,虽然宋都护没亲自领兵,但是宋都护将安南陷阵营八百人派给了鲁炅太守,凭借八百陷阵营,官军不缺少攻坚力量,不过根据各方情报分析,南方官军有些后继无力,我认为,鲁炅太守最好的选择的是收复叶城后就不再继续北上,官军目前并不具备一战定乾坤的实力。”

    “叶城,叶城,不管了,你去通知程野、文间、颜真卿、魏勋、陈慈五人立刻来帅帐,某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我这就去。”

    一炷香过后,程野等五人赶到帅帐。

    当最后一人陈慈走了进来,安江顺抬起头问到:“都来了?那某也不废话了,让你们来时有要事与你们商议,此事关乎我们是否能击败史思明。”

    “南方鲁炅率领十余万军队和叛军打得热火朝天,南边的叛军都被鲁炅吸引过去了,所以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出击,进攻史思明!”安江顺对一众人说到。

    “侯爷,你就吩咐吧,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吧,怎么打?”

    “据城鲁炅掌握了一定的战争主动权,某在想这史思明会不会派出一部分军队支援南边的叛军,就算他不派援军,这注意力也应当被南边的战事吸引,我们就趁着这个机会,给史思明来个出其不意!”

    “你们来看,史思明主力目前在整个位置,我决定让文间带着骑兵绕到史思明后方,骚扰史思明侧后方,伺机切断史军粮道。叛军主力现在不是在北就是在南,我们的人就化整为零,时而聚集,时而散开,让叛军摸不到头绪。一有机会就想饿狼一样扑上去,在叛军身上狠狠的撕下一块肉,一定要咬痛了他!”

    “没问题,侯爷!”

    “清臣。”

    “下官在。”

    “这一次主力尽出,本侯将亲率大军出击,这后方就交给你了,我给你八千士卒,一定要保护好魏州城,这可我军大后方,一旦魏州出了问题,这魏州以北的千里大平原无险,我军就只有退回沧州,甚至要退到幽州,那对战局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侯爷放心,下官一定不负侯爷重托。”颜真卿抱拳领命。

    对颜真卿,安江顺还是比较放心的,不管是前世历史中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还是这一世,安江顺亲眼见证的,颜真卿不管是品德还是能力都得到了安江顺的认可。

    让颜真卿驻守魏州城,是安江顺进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其余人,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也是时候检验检验底下这些士卒了。”

    在魏洲的官军队伍目前一共有十一万四千人,给了颜真卿八千人,除去驻扎其他一些据点的士卒,安江顺能够投入进攻的军队只有十万,而最新的情报表明,史思明目前有主力军队十三万,另外还有两万辅兵,若是战事紧急,这些辅兵一样可以拿起刀枪上战场,现在就看文间能调走多少敌人了。

    尤其是骑兵,叛军的优势就在骑兵多出了两万,虽然叛军三万骑兵大多都是来自刚加入叛军不久的湥厥部落骑兵,荒废了二十多年的湥厥人早已经不是当年横行草原的湥厥骑兵了,但是人数众多,以骑兵对步兵,威慑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官军中有一半也都是战力不强的军队。

    所以,文间与一万精锐安东骑兵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如果文间能袭击成功敌人的粮道并且将敌人的骑兵主力引走,正面战场的决战,案件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临时召回的老兵和程野手下八百陷阵营的基础上,安江顺重建了当年的安东陷阵营,并且由他自己直接担任统领,两千四百人,一共三个团,拥有着两千四百人的陷阵营,安江顺有信心在正面战场取得一场决定性的突破。

    “在座诸位大部分都跟着我征战南北,我的习惯你们也都了解,此次与史思明交战,说实话,这是我自开元年从军以来,打的最北憋屈的一场仗了,以往不管是敌众我寡,还是我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都是大开大合,直来直去,而这一次我不敢这样,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安江顺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场的五人包括一旁的当背景墙的彭宇都沉默了,这一次安江顺指挥风格和十几年前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安江顺年级大了,变得谨慎了,从来没人想过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现在安江顺主动将这件事情提出来,不由得引起了他们的深思,沉默半天后,文间抱拳说到:“我等不知。”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次我输不起。”安江顺一句话再一次引起了众人的沉默,是啊,他们输不起啊。由于大唐在北边的敌人很早就被安江顺解决了,这近二十年来,北方没有任何战事,普遍有些荒废军备,包括程野也是一样,这也怪不得谁,没有战事,维持以往的十几万精锐确实没有必要。

    安禄山突然造反,临时招募士兵不仅需要金钱和军械,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训练军队,没有任何训练就直接拉上战场不仅是白白送死,而且还会导致己方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降低,造成一系列的不利影响,百姓不愿意继续当兵送死,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下面的将士们士气低迷,甚至会出现大规模逃兵。

    所以安江顺会说他输不起。

    “而且我也不能让兄弟们白白送死,所以我变得谨慎了,每走一步都要仔细思考这样做的结果,输了那就是真的输了,我们只龟缩回幽州,将中原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叛军,让中原百姓生灵涂炭。”

    “我不能拿整个中原百姓的性命还有十几万将士的身家性命去赌,我宁愿等待时机等后方有更多军队被招募训练出来,也不愿意冒险。”

    “侯爷放心,我们记住了。”

    安江顺满意的点了点头,明白了就好,他说这么多就是想对众将强调此次战斗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打的好,胜了,这就将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朝廷走向总体胜利的转折点。如果输了,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无数人会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而且朝廷还将失去中原这个基地,战争将彻底进入泥潭。

    好消息总是伴随着坏消息,就在安江顺积极准备反击计划的第五天,文间的骑兵刚刚出发一天,南方就传来了急报,鲁炅率领的十四万南方官军在叶城北边枌河和叛军将领武令峋率领的南方叛军主力展开了大战,前期获得一些小胜的鲁炅并没有像安江顺希望的那样稳扎稳打,而是打算狂飙突进,结果在枌河被叛军主力阻拦,双方鏖战了两天一夜,叛军主将武令峋指挥十万叛军分作左中右三路,在他唐军渡河的时候发起突袭,叛军中路六万大军击溃令鲁炅的中军主力,虽然安南陷阵营死战不退,但是还是挽救北击溃但中军,鲁炅在乱军中被叛军弓箭手连中两箭当场身亡。

    主将阵亡,唐军士气大跌,没有两翼的的军队得不到中军响应,亦没有主将命令,左路主将廖巢率军后撤到南岸,唐军中军左翼彻底暴露在叛军眼前,武令峋抓住机会令骑兵顺着河岸发起突击,不到两炷香时间,唐军大败,乱军之中大量唐军士卒慌不择路跳河求生。

    一个时辰后,唐军完全溃败,只有廖巢率领的左路三万人建制基本完整。

    枌河一战,朝廷官军大败,主将鲁炅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没有将两万安南军精锐放在箭头是其一,导致前军遭到叛军突袭溃败后,直接冲击安南军队列,本应该是力挽狂澜的安南精锐除令陷阵营发挥出令应有的作用,其余军队在己方溃兵合叛军的双重冲击下,直接溃败,处在安南军队伍中的鲁炅在乱军种也被弓箭手射中当场死亡,导致全军群龙无首失去指挥。

    枌河之战的失败主要责任是由鲁炅指挥不当造成的,但是人已经死了,李隆基也不好追究其罪责,只能追究先行撤退的廖巢,如果不是因为廖巢擅自后撤,唐军就算是败也不至于惨败。

    枌河战败,叶城再度回到叛军手中,南方官军主力损失大半,无力继续抗衡武令峋率领的叛军,李隆基只得下令让南方各地州县抓紧时间征募兵员,组建新军以抵挡随时都有可能南下的叛军主力。

    身在魏州的安江顺收到南方官军大败的消息,只得哀叹一声然后暂时取消了自己的反击计划,并且急招文间回来,反击计划已经取消,文间的行动已经失去令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