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83章:魏州大捷
    “没想到史思明竟然忘记给自己左右两路军队下达撤退命令。”收到高一建的消息,安江顺也是笑了,将消息递给一旁的程野,“二哥,你看看。”

    “史思明这是被三弟你打怕了。”程野随意的将纸张丢到一旁,然后对安江顺说到:“如果高一建推测全部正确,那就说明灵高县的敌人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命令。”

    “二哥,这你就不要想了,我们现在就剩下这么多人了,能吃掉张县这一路就很不错了。”

    听到自家三弟的话,程野讪讪一笑,好像也是他想的太多了,现在灵高县的反贼军队不来找他们麻烦就算好的了,他们那里还有那个心思去找灵高县敌军的麻烦。

    “不过史思明也不知道我军具体伤亡,为确保万无一失,史思明下令也应当让左右两路军队尽快撤回冀州。”

    阴差阳错之下,安江顺和史思明都推测错了对方的心思,史思明并没有像安江顺所想到那样让两路大军尽快撤退,唐军也没有像史思明推测的那样死咬灵高县的左路军,而是一开始就盯上了张县的燕军。

    “尽快将张县的伪燕军消灭,我军需要尽快休整,重新整军,争取在年后一举收复冀州城。”

    “彭宇!”安江顺叫到彭宇,然后对彭宇说到:“你马上给后方传信,让后方尽快将新组建的军队全部送到魏州,我们要抓紧时间磨合这些新兵,让他们尽快融入主力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战。”

    “另外,给在朔州的安守义去一道命令,告诉他,他还有半年!”

    “我这就让人送信。”

    “希望我们这位新皇帝在后方已经组建起足够的新军了。”安江顺叹了一口气,对李亨,说实话,虽然安江顺默认了李亨的登基,但是说实话,安江顺对李亨的能力却不是太看好,反而安江顺更欣赏李亨的那个儿子李豫,李豫的才干不错,李亨这个人有时候大局观显得太差。

    “传令大军,再休息一个时辰,一个半时辰后全军出发。”安江顺让一个亲卫出去传令,时间不等人,高一建只有五千人,张县的贾林收到命令的时候,张县城外的燕军肯定已经撤走多时,大家都是靠着两条腿走路,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赶上。

    只能看从北边南下的主力能否及时赶到燕军前方,堵住文鹏程的退路。

    安排完这些,安江顺和程野等将领也纷纷靠着道路一旁的大叔上休息,别看他们这些人都四十七八快五十岁,有的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常年行军打仗,这野外露宿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困难。

    一个时辰过的很快,安江顺的生物钟将安江顺叫了起来,环视周围一圈,一些士卒已经先醒了过来,安江顺招来一个号手,让其吹号,现在离日出还有一个半时辰,赶紧让兄弟们起床埋锅造饭,让兄弟们吃饱喝足,接下来他们还有六七十里路需要赶,听起来或许不算远,但是他们要徒步行军,大部分将士还穿着几十斤的甲胄装备,急行军是很消耗体力的,只有像陷阵营这样的特殊兵种,才会有专门的驮马帮助陷阵营士卒驮运甲胄,而且行军时陷阵营每个团还有三百人的轻装辅兵协助他们,一旦发生遭遇战,这些辅兵要用最快的速度帮助陷阵营士卒穿戴甲胄。

    等全军吃完早饭,安江顺立刻下令全军朝着西南方向行军,他们要赶到伪燕军队前面,截断伪燕军队撤退的道路,这也是唐军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当前目前他们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急行军整整一个白天,安江顺率领的主力终于追在了燕军文鹏程所部前面,彻底切断了文鹏程逃离的道路,贾林率领的队伍也在安江顺赶到的第二天上午日出前追上了燕军,汇合近五万唐军将文鹏程所部两万七千余燕军彻底包围,这一次文鹏程真的跑不出去了。

    面对唐军的前后夹击,伪燕军队选择了抱拳取暖,蜷缩成一个圆阵誓死抵抗,哀兵不一定必胜,但是拼起命来那一定是以死相拼,面对燕军如此顽强的抵抗,在进攻了半天没有进展的之后,安江顺下令全军暂停进攻,然后派出使者举着白旗上前劝降。

    “兵马大元帅有令,只要你等放下武器投降,一概免死!”

    “兵马大元帅有令,只要你等放下武器,一概免死!”

    “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唐军士卒齐声高呼让燕军投降,燕军这边还是没有动静,由于双方这几天都在急行军,体力消耗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死相博伤亡太大,不管是唐军自己兄弟还是燕军,都是同族人,这样打下去,燕军是叛军没有错,但那也是同族人,每死一个人,流的都是大唐的血。若是能劝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投降吗?”文鹏程问到身边诸将,沉默,没有人说话,作为武将,如果不是反骨仔,没有人愿意投降。但是现在他们不投降,还有的选择吗?

    “突围几乎不可能。”

    “我们为什么要打下去,唐军主力包围了我们,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主力已经败了,主力败了,但是主力败了史思明他有派人告知我们吗?如果不是将军好友冯将军在半路上发现史思明没有派出传令兵传令给我军,这才派人通知我们,我们连一百里都跑不出来就会被唐军团团包围。”

    “没错,邓兄弟说的没错,是史思明现在抛弃了我们。”

    ……

    文鹏程还在纠结,作为一军主将,他不想就这样投降,但是不投降又还能做什么呢?突围不可能,死战?人死了就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长舒一口气,文鹏程将手中的佩刀亲亲一抛,无力的坐在地上,“降吧。”

    “放下武器,我们投降!”

    随着燕军文鹏程部投降,魏州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以唐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魏州大捷也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

    史思明一系列昏招让唐军取得了魏州大捷,也为后面收复冀州城有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局面,灵高县的军队基本上顺利撤回冀州,但是燕军和大食人之间的矛盾算是结下了,燕军先行逃亡没有知会大食人,同时主战场的大食军队也被自己友军抛弃,活下来的大食人对自己盟友心生间隙,而当下冀州城中超过一半士卒都是大食人。

    唐军还没有打到冀州城,冀州城内部就已经风雨飘摇,互相猜忌,甚至燕军内部对上层也非常不满,而这股不满就是来自于左右两路残兵以及主战场侥幸逃回来的士卒对史思明等高层将领的不满,史思明昏招频出,不仅直接抛弃了中路士卒,竟然还忘记了左右两路自己人,只顾着自己逃命。如果不是因为唐军兵力也是有限,他们还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一个问题。

    冀州城的反贼军队内部不合的情报很快就被安江顺得知,不过由于唐军也还在恢复元气,没有多余兵力进攻冀州城,安江顺便给冀州城的细作传令,让潜伏在叛军或者冀州城的细作想办法挑拨大食人和燕军之间的矛盾,引起两军更大的矛盾冲突。

    至德二年,唐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安江顺上任兵马大元帅后,北方唐军便连续取得捷报,这和还处在李隆基这个老皇帝控制下的南方各地官军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更广大的官员也更清楚他们应该跟着谁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安江顺算是用一场大捷为李亨的登基献上了一个大礼,同时这场大捷也再一次巩固了李亨的帝位,身在幽州的李亨为了嘉奖安江顺这个兵马大元帅,直接打破了祖制,传召天下,册封安江顺为大唐渤海郡王!

    安江顺成了大唐自开国后的第一个实权异姓王,虽然这只是一个郡王,但是这也打破了祖制。

    直白的说,安江顺被封异姓王,完全就是给了安江顺一个谋权篡位的名义基础,因为从现在开始他已经是王了,而且安江顺还是上一代长公主驸马,又是兵马大元帅,地位、实力、民心,可以说安江顺现在如果直接宣布自己登基为帝,贵族和上层官员不知道如何,但是军队和底层百姓对安江顺的支持率肯定很高。

    拿到皇帝册封自己为渤海郡王的圣旨,还有蟒袍和印玺后,安江顺直接将其双手送还给传旨天使,然后对传旨天使说到:“请力士回到幽州转告圣人,某安江顺领兵平叛并不是为了这些虚名,本帅只想尽快平定叛乱,还大唐一个国泰民安。”

    “渤海王高义,不过小人只是一个传旨力士,如此大事,小人不敢答应,还请王爷不要为难小人。”

    传旨天使面露难色,安江顺也不好为难他,便对传旨的天使说到:“既然如此,本帅便手书一封,只让你转交一封书信,这不为难你吧?”

    “王爷有托,小人自当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