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97章:再升官
    “你先下去,若是有人找我就说我在陪贵客。”林清对伙计说到,待伙计出去关上房门,林清这才起身行礼到:“林清拜见主上,不知道主上亲临未能出迎还请主上见谅。”

    “无妨。”安江顺随意的来开一张椅子坐下问到林清:“我让你查的事情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林清走到身后书柜前从夹缝中取出两张纸交给安江顺,“主上,经过我们反复查证,这个叫做柴勇男的人就是此前在卢刺史府上做事柴勇男,这一点李成校尉也证实了。”作为九州商行京城管事,林清在九州内部有甲级权限自然是知道安江顺等人真实身份,作为目前安江顺为数不多信任的手下,林清自打九州商行成立初就开始着手调查卢齐卿遇刺一事,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线索,林清非常重视,亲自带人将柴勇男的底细查了个清楚,不查还好,这一查果然发现了大问题。

    “此前卢刺史遇刺那日,就不见柴勇男此人,据李成校尉所说,当日战斗结束后便不见柴勇男身影,根据同船人描述,此人在河盗出现那一刻便当即跳下渡船,结合前晚柴勇男反常表现,属下认为此人就是那个暗中勾结外人伏杀卢刺史之人。”

    安江顺皱眉,从林清描述的情况来看,柴勇男的嫌疑确实很大,得知卢齐卿遇刺后,安江顺就在怀疑队伍中有人出卖了卢齐卿,否则河盗怎么会如此清楚卢齐卿的行踪,虽说卢齐卿行踪没有绝对保密,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知道,而且卢齐卿随行有超过一百名全副武装的精锐官军护卫左右,一般河盗怎敢对官家人下手,“此人背景呢?”

    “在第二页。”林清回到,顺着林清的话,安江顺立刻浏览起手中的报告,柴勇男,柴家旁系子弟,其祖父因犯错导致其一家被族谱除名全家移居至幽州,其父乃是幽州刺史府一小吏,其父早亡后,柴勇男入卢齐卿府上做事,卢齐卿南下郑州遇袭后其人失踪,一月前柴勇男出现在长安,经调查柴勇男在驸马都尉柴子墨府上任管事,进一步深入调查后发现,柴勇男一家似乎恢复了柴家人身份,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看完手中的调查结果,安江顺脸色铁青对林清说到:“继续查,这件事情一定和柴家脱不了关系,如果有机会就把这个叫做柴勇男的家伙暗中绑来审问。”

    “属下明白。”

    “就这样,我先走了,有事让人通知我,另外你给成安哥带句话,继续培养信鸽,此物若是利用好了,我们才能更快掌握天下足不出户天下皆知。”

    “是,主上,属下一定将话带到。”

    回到家中,安江顺给卢氏请安陪同卢氏用过膳食早早的睡下。

    几日后,宫中有力士来宣安江顺立刻进宫面圣,在家中闲来无事的安江顺当即换上朝服匆匆进宫。

    “臣安江顺参见圣人,圣人金安。”

    “爱卿平身。”

    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爱卿可是在想朕找你原由。”

    “陛下圣明。”

    “此次召你进宫,乃是给你升官,高兴吗?”李隆基问到安江顺,安江顺刚吃上十六岁的饭,此时只有两人,李隆基不由得也有一种安江顺视作晚辈的感觉。

    听到李隆基要升自己官,安江顺那会不知道李隆基这是在栽培自己,他赶紧回到李隆基:“谢陛下圣恩,陛下厚待臣,臣心中倍感忐忑,害怕有负陛下重托。”

    “你今年也十六了吧。”

    “回陛下话,正是。”

    “十六岁,今年也是尔为朝廷出力的第三个年头,此前张守珪接过营州都督一职位,你可想过自己也会有这一天?”李隆基突然对安江顺说到:“若是我现在封你为一州都督你会如何?”

    “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圣恩。”安江顺赶紧拍到李隆基马屁,听到安江顺表忠心,李隆基心中非常开心,不过脸上还是故作不悦:“这些拍马屁的话就不用说了,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安江顺当即正色问到:“不知陛下想让臣去何地?”

    “渤海!”李隆基说到。

    “渤海?”一边应付李隆基一边迅速在脑海中回想关于渤海地区的情况,唐朝时,渤海地区有主要是契丹人靺鞨族人,安江顺隐约记得后来还有一渤海国,正是由靺鞨人建立,建立时间似乎正是玄宗朝。

    “渤海主要有契丹人靺鞨部落分布地区,此前契丹人造反被平定渤海境内契丹人势力大损,难道是靺鞨人有什么动作?”安江顺看向李隆基,李隆基点点头说到:“先天元年朕曾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以此为手段安定北方局势,不曾想靺鞨人越来越不像话,入冬前,靺鞨人部落向南迁移到了哥勿州境内并且不断朝南扩张,你可明白朕派你去渤海缘由了?”

    “陛下想让臣遏制靺鞨人扩张。”

    “不仅如此,还有高句丽国,这渤海都督可不是那么好做,现在你来回答朕,可有信心做好这渤海都督?”李隆基问到安江顺,安江顺毫不犹豫的回答到:“请陛下放心,臣定不会有负圣恩,将渤海乃至以北地区真正纳入我大唐治地。”

    注意安江顺的话,他是要把渤海乃至渤海以北地区纳入大唐治地,而不是属地,属地和治地区别可就大了,属地只能说渤海郡过是大唐藩属国,而治地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唐领土,拥有完全的主权而不是藩属国。

    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朕会给你两个月时间准备,两个月后赴任渤海,同时朕会下旨从户部调集十万贯铜钱,两千两黄金五千两白银予你,在这之后,朕不会再给你一兵一卒,五年之内,朕不会要你渤海一文钱,你可有信心?”

    “臣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机会已经摆在自己面前安江顺若是都不能抓住,那就真的是傻了,不过安江顺还是问到李隆基:“陛下,那渤海目前有兵多少?”此前渤海契丹人叛乱时,安江顺可是知道渤海都尉麾下士卒极少,现如今并府为州建都督府,这渤海都督府下兵总不能太少吧?

    只见李隆基苦笑了两声,这才对安江顺说到:“渤海,哥勿州两地皆在你渤海都督府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渤海都督府麾下只有士卒一万两千余人。”

    “陛下,臣有一个请求。”

    “先说来听听,若是太难,朕可没有办法满足你。”

    “陛下也知北方我汉人较少,这渤海地区我汉人更是占少数,所以臣想要在陛下这儿讨得一封圣旨让臣可在内地招兵两万以及一些工匠随军前往渤海。”

    听到安江顺的请求,李隆基难得一见的沉默了,他也知道安江顺说的很有道理,北方汉人很少,安江顺若是招兵必然要大量招募契丹甚至是靺鞨人这很不利于军队的纯洁性,思考良久,李隆基终于答应到安江顺:“朕可以让兵部下发一道命令让你可以在赴任路上招兵,最多可招两万人,至于工匠尔看着办就行,权朕给你了,朕希望你不会令我希望。”

    安江顺上前三步对李隆基作揖行大礼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陛下圣恩。”

    “好,安江顺上前听旨。”

    “臣安江顺接旨。”

    “今封右龙武军都尉安江顺为渤海都督,下辖渤海郡哥勿州两郡之地全权负责里两地军政!”

    “臣安江顺领旨,吾皇万岁。”

    从皇宫中出来,安江顺还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自己就这样成为了都督了?虽然是下都督,但好歹也是从四品的官,而且还是一个全权负责军政的边疆土皇帝,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此时的东北地区除了松漠营州等地处在大唐实际控制范围外,其他地方都是由少数民族实际控制,名义上接受大唐管辖而已,尤其是那个渤海郡王大祚荣更是李隆基登基初时册封的郡王,听诏不听宣,此前契丹人造反,这个大唐的渤海郡王一兵一卒都未出动,全靠幽州内地支援才没让渤海脱离大唐势力范围,如今李隆基有让自己去对付这样一个人,有点儿把他架在火上烤的感觉,不过这也是一个机遇,若是安江顺做的好,那他将很快跻身唐军高层,若是败了那他就真的败了。

    远去渤海任职对安江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他暂时淡出那些世家的视野范围,而且渤海等地虽然汉人很少,但是安江顺有李隆基圣旨军政大权一把抓,他也可以真正的掌握一支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了,而不是像以前只有指挥权。

    走出宫城,安江顺赶紧跑到姚崇府上,事关重大,他要需要姚崇的一些支持,光是他现在手中这些大小虾米根本不能支撑起一个都督府的运转,更别提之后还要掌控数万大军,不管走到哪里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尽快步入正轨,他只能去求助姚崇,姚崇在朝中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安江顺也不奢求太多,能有几个行政人才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