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98章:人才招募
    安江顺将今日圣上召自己进宫以及李隆基封自己为渤海都督同时还讲李隆基的打算详细的讲述了一遍,姚崇听罢对安江顺说到:“安郎,此去渤海危险重重,要压制靺鞨人必会和渤海郡王大祚荣甚至高句丽对上,为师只有一句建言,三年屯兵练兵两年攻伐。”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至于你所提地方官员,为师会找人去你麾下报道,你且先回家等候。”

    “老师恩德,学生定当铭记在心。”

    “你是为师关门弟子,为师若是不帮你还会有谁帮你。”姚崇轻轻笑了,他又对安江顺说到:“你若是要在关内招兵尽量招募没无家之壮丁,又或者按照我朝军户制度招募一些愿意举家迁往渤海之人,如此才能让我大唐人在北方尽快占据优势。”

    蚕食,姚崇一来就给安江顺提出了蚕食策略,除了移民一些汉人到渤海外,还有尽量招募单身将士待到渤海后让这些将士取当地女子以此尽快融入渤海树起归属感,安江顺便能得到一批对渤海有归属感的精锐边军,同时呢,取走那些少数民族女子也能一定程度上削弱靺鞨人契丹人整体新生幼儿数量已达到削弱靺鞨人的目的。

    从姚府中出来,安江顺不由得感叹到不愧是一个时代的精英老狐狸,姚崇他们虽然没有安江顺的现代学识,但就凭其数十年阅历和从政经验也能将安江顺甩一大截,想到许多安江顺想不到的地方。

    不得不说姚崇提出的计划很有前途,或许几年时间看不出来什么,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就会发现,渤海地区已经全是汉人,只要安江顺能保证治下百姓有饭吃,没有现代娱乐设施的古代人生气孩子来那可不得了,三年两个就跟玩儿似的。

    从姚崇家出来,安江顺又去了程野家里邀请程野去都督府做兵曹参军,程野当即答应,他可不会觉得给自己结拜兄弟当部下会丢了面子,反而还会觉得这是安江顺信任自己的表现。

    得到程野肯定的回复,安江顺心又放下了一半,有程野的加盟自己在渤海也能得到程国公一系的帮助,这对他建设渤海有极大的好处,回到自己家中,安江顺直接来到书房让所有人不得打扰自己,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构思未来的计划,尤其是当下最紧要的人才招募计划,普通士卒暂时不用考虑,他需要考虑的读书人还有铁匠、木匠、石匠等工匠。

    第二天,安江顺在长安东市布告栏张贴出了渤海都督府招募工匠的布告,熟练铁匠每个月两贯铜钱,只要与渤海都督府签订协约就可以得到安家费十贯铜钱名额有限有意者速来报名。

    渤海都督府的布告在东市乃至长安的工匠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有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虽然要远去北方但是酬劳非常高,一些家境不好的工匠立刻就切了安江顺设置在东市内部的报名点,有李隆基圣旨以及兵部命令,东市令穆代非常积极的跟在安江顺身后帮助安江顺招募工匠,同时安江顺通过兵部以及京兆府在长安各大城门口张贴出招兵布告,这一次安江顺自主招募士兵也是李隆基对大唐兵制改革的一个试验,以往的府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国情,自李隆基登基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府兵制改革,而边军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大唐边军虽然大量是招募而来,但是军户制度才是边军的基础,李隆基有心全面实行募兵制,但是朝野中反对声不少,尤其是五姓官员是坚决反对实行募兵制,他们担心一旦实行募兵制会让皇室的力量急剧增强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此次渤海都督府完全以募兵制为基础就是李隆基的又一次实验,如果安江顺能够成功并且牢牢控制渤海以及周边地区,李隆基就会立刻下定决心全面实行募兵制。

    安江顺的人才招募一连进行了五天时间,招募到熟练铁匠三十余人,其余工匠共计一百人,同时也招募到几个仰慕安江顺的寒门士子也算是让安江顺手中有几个可用的人,至少当个记录员还是没有问题的吧,在基层经过锻炼可以担任一些基层官员。

    “二哥,我们招募有多少士卒了?”

    “只有三千余人,这京城附近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是看不起北方边疆苦寒之地,若不是因为你在百姓心中有些威望,我们可能这三千人都招募不到。”程野有些忧心忡忡,他们的招兵计划并不顺利,原计划在长安以及周边县招募至少六千士卒的,然而到目前为止他们只达到了一半目标,这可有些打击程野了。

    安江顺倒是觉得没有什么,这其实也是他一开始就预料到的情况,毕竟京城百姓要不是过惯了好日子,要不然就是觉得他们作为京城人比外地要高人一等,虽然一些百姓很乐意参军也愿意追随安江顺,但是提到要去渤海这样的苦寒之地立刻不少人就不愿意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舍去京城的繁华,目前招募到的三千人大部分都是没有家人的孤儿或者家境贫穷这才选择去渤海当兵,毕竟安江顺可是开出了五贯铜钱的安家费,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已经招募的兵员我们可以兵部解决粮草问题,一个月后我们正式出发,五天后所有士卒要进行初期训练,我可不想带着一群民夫就这样走到北方去。”

    安江顺对程野说到:“这三千人是我们未来的班底,从中挑选一千人作为亲兵营训练。”、

    “我会安排,这点儿面子京兆府还是会给我,我会尽快在长安城外挑选一处地方进行训练。”程野略有些自豪的说到。安江顺点点头对李成说到:“那些工匠务必要安排好,愿意带着家人一同去渤海的,告诉他们到了渤海,住房土地全部有都督府安排。”

    “是。”

    军队训练以及家属安排很快就步入了正轨,在这期间李隆基又两次召见了安江顺,阴晦的提出了渤海都督府将成为大唐兵制改革的实验先驱,若是渤海都督府建设成功,李隆基将会在中央军队正式开始开始兵制改革,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安江顺也隐约记得在李隆基在开元中前期实行了募兵制,招募十二万健儿组成了一支新军,这也是大唐军队的新*,

    对李隆基的信任,安江顺欣然答应,表示自己会为圣人改革军制探路,从后世学到的那些官话安江顺这个时候都用上了,安江顺有本事,李隆基本来就喜欢,两人单独在一起安江顺还能句句说在他的心头又主动为他分忧,比较其他一些将领,李隆基自然更喜欢安江顺了,这皇帝一高兴立刻又让兵部从右龙武军中抽调了精锐骑兵五百人交给安江顺给安江顺做亲卫队,这一待遇不知道有多少军中将领羡慕嫉妒,要知道调五百人交给将领统帅和做亲卫队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李隆基此举就相当于将这五百人划归了安江顺作为私兵,同时李隆基还从国库调集了十万石粮草又赏赐安江顺一千绢帛,算是李隆基个人对安江顺的支持,甚至在得知安江顺未婚妻卢芳茵的故事后,李隆基已经在思考是不是应该从自己的女儿中挑一个嫁给安江顺以此拉拢安江顺。

    并且李隆基还承诺只要安江顺能够在五年内完全掌控渤海以及周边地区,遏制高句丽发展必有重赏,虽然李隆基没有明说要赏赐什么,但安江顺心中还是有了些猜测,历史上李隆基在改革兵制的同时也进行了政治改革,影响最大的便是节度使制度,这是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直接原因。

    安江顺心中是不愿意让大唐这个伟大的朝代遭到这样的结局,但这些话他又没有办法说出来,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节度使制度之所以失衡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李隆基没有相应的制衡制度,同时内陆节度使少边疆节度使多且兵力雄厚这才令历史上的安禄山有了机会,而且安禄山之所以起兵也和当时李隆基自身有关加上杨国忠等人的挤压更是令安禄山感觉不到安全,看李林浦在位的时候,安禄山根本不敢有任何动作。

    这一世自己取代了安禄山,在没有办法改变历史大车轮的情况下,安江顺决定要先增强自身实力,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哪怕未来遇到什么变故也能够应对。

    三月底,李隆基给安江顺的准备时间所剩无几,安江顺与程野等人抓紧时间进行着最后的准备,粮草钱财已经全部到位,三千余士卒也已经完成了初步训练,安江顺便正式上书李隆基称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赶往渤海赴任。

    李隆基随即让中书省拟旨由兵部吏部签发告身颁布了圣旨正式授安江顺渤海都督加授明威将军,程野为渤海都督府参军加授奉车都尉,李成为七品渤海司马加授振威校尉,接到圣旨十日内启程赴任,同时李隆基还令兵部签发了一道征兵令让安江顺可以在北上渤海的路上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