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12章:一击而溃
    开元六年正月十五,在举国欢庆上元节的时候,渤海城内也是欢声一片期待晚上等会的时候,远在七八百里外的鸭绿水畔此时正在爆发一场大战。

    昨晚安江顺领兵隐蔽在距离木纹部落五十里外的一处树林扎营取暖,待到寅时末这才趁着月光朝着江边摸过去,两千步卒利用马拉雪橇紧紧跟在骑兵后面朝着木纹军队营地摸了过去。

    冬天的清晨,木纹部落的骑兵都还在营帐中休息,甚至连哨兵都卷缩进了营帐,他们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好几天都没有人来,早就放松了警惕,加上领兵的耶律崇也有些大意,他都洗劫了这么多汉人乡镇都不见有汉人军队来找他们麻烦便觉得渤海军队是不会在这个冬天出兵的,当然作为木纹部落为数不多的统兵之人,耶律崇也并不是完全不把汉人军队放在眼里,进过上一次的渤海大战,整个北方的契丹人就没有人敢轻视唐军,木纹部落此次冬季出兵原本只是想骚扰途牛然后在沿途洗劫几个渤海都府下面的乡镇并且栽赃给途牛部落,以此换取自己部落进攻途牛部落的时候不被渤海都府干扰,木纹部落的人也不傻,耶律保机作为一个部落的酋长更是不会犯傻,他知道现在由谁当家做主。

    不过耶律保机却没有想到渤海都督安江顺反应会这样快,耶律崇这边刚刚洗劫了几个乡镇还在休整中没有渡江前往途牛部落骚扰安江顺就亲自领兵赶往了延吉图,并且已经摸到了耶律崇营地外。

    “哼,这些契丹人还真是自大,营外竟然没有一个放哨的人。”大军都接近木纹营地不到五里了,这木纹部落竟然还毫无反应,安江顺冷笑宣布了这些契丹骑兵的死期到了。

    安江顺下令让两千步卒分成两部,堵住耶律崇南北退路五百亲卫骑兵作为预备队,剩余三千骑兵从正面发动进攻!

    一刻钟后步卒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安江顺冷漠的举起右手重重的挥下下令全军进攻,骑兵缓缓上前列队。

    随着一声号响,三千骑兵在数百老兵的率领下从正面发起了进攻,雪地中骑兵冲锋的速度虽然慢了不少,但是大雪带来的缓冲却也让减轻了骑兵冲锋所带来的巨大噪音,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犀牛一样,三千骑兵冲进了木纹营地,无数的木纹部落士卒直接死在了睡梦之中,不管挡在前面的是什么通通撞开。

    “怎么回事!”

    杀喊声顿时打破了宁静的黎明,耶律崇慌忙披挂从帐篷中冲了出来让,周围全是慌乱的木纹勇士,耶律崇大声问到左右,然而连左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是敌人杀了过来。

    “消灭敌人,凡是抵抗者全部杀光!”

    看着慌乱的木纹士卒,安江顺不由得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亲自前来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就这样的素质,根本用不了五千大军,过了五分钟时间,耶律崇好不容易集结了身边的四五百个人集成了队形朝着北边冲去,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经被渤海军团团包围,而他选择的方向有一千精锐步卒堵住了他的去路,被一千进入步卒挡住,就耶律崇身边的几百人根本冲不破渤海精锐士卒的封锁。

    “给我冲上去!冲过去!冲过去我们才能活。”

    这已经是耶律崇第四次下令冲锋了几次冲击未果,耶律崇心如死水,看样子今天他们是冲不出去了。

    “投降者免死!”随着安江顺的命令,见到敌人没有太强抵抗能力了,安江顺让人叫阵投降者免死,渤海军三面合围将木纹部落挤压在江边,奔腾的鸭绿水上游并未完全冻结,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耶律崇已经没有了退路,这也是为何耶律崇没有直接渡河的原因,因为筏子还没有扎完,鸭绿水是不深,但是这么冷的天气,不管是人还是马下了水都受不了,要不然耶律崇也不至于在西岸停留这么久,最终等来了安江顺的渤海大军。

    耶律崇身边已经只剩下了百余人,耶律崇也中了一箭,跑是跑不出去了,或许只有投降才能免于一死了,耶律崇苦笑看向周围的部落勇士,是他大意了,没有将唐人的军队放在心上,本以为天寒地冻的时候唐军不会出动,谁曾想到渤海的唐军来的这么快,耶律崇挥手让身边的士卒将手中的兵刃丢在地上放弃了抵抗。

    随着耶律崇的投降,其余两个方向的战斗很快也结束了,耶律崇被活捉,另有两三百木纹部落骑兵被俘虏,其他重伤的士卒全部被处理了,至于渤海军自己的重伤员则是得到了最好的治疗,有安江顺的提醒渤海军建立了一个粗略的救治体系,有蒸馏出来的高度酒精和绷带,这些重伤员至少不会因为伤口感染死去,此时更是冬天,伤口感染的几率本就不高,有了粗略的医疗救治体系,渤海军大部分伤员都渡过了危险期又回到了军中成为军中骨干。

    得胜归来,安江顺脸上却不见丝毫笑容,刚刚回到延吉图他便收到了程野的信以及李隆基的圣旨,独自一人坐在城楼,安江顺遥望着西南方向,哪里是京城所在,姚崇所在,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姚家的人算是除了生母外对他最好的一群人,不管是霍大哥,王成安,还是姚齐,姚成他们都是真心对安江顺,姚崇更是收自己为学生,并且是最后一个学生,这是关门弟子的待遇,虽然一开始是因为名利两个人成为了师生关系,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互相认可,安江顺更是将姚崇视作了等同父亲的存在,是安江顺这一世最在意的人之一,可他走了,甚至比地球历史上的姚崇走的还早,安江顺此时心中压抑这一股戾气,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让姚崇早逝,但是他知道自己在意的人又走了一个,安江顺长舒了一口气,坐在墙垛上,望着远方的皑皑白雪,安江顺的眼角落下了泪珠。

    “老师,圣人降旨让我不得回京需驻守渤海防范靺鞨与高句丽,请你原谅我不能南下为您送行,在我心中你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对我好的人,虽然最初你我都是因为名利成为了师生,可是慢慢的我心中尊敬大过了利用,你也将我视如己出,对我的好,我铭记在心,可还没等我有机会报答你,你怎么就走了呢。”

    作为一代名相,姚崇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奠定了李隆基已超开元盛世的基础,更是为李隆基培养了不少人才,这个世界的大唐也是如此,李隆基在姚崇的辅佐下成为明君,可好景不长,姚崇早逝,李隆基哀叹,追赠姚崇为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由此可见李隆基对姚崇的重视,姚崇死后,宋璟继任成为新的紫微令,宋璟也是一代名相,和姚崇关系还算融洽,不过和姚崇不一样的是,姚崇擅长权谋之术,而宋璟这是谏官出身,为人刚正不阿,颇有当年李世民之魏征的意思,宋璟是一个守原则、守原则的人,做事建规矩,此前安江顺和宋璟并没有什么接触,宋璟是太子詹事加封金紫光禄大夫,一般都不会再朝议上发表意见,不过这样一个人担任新首辅对安江顺其实也有一定好处,宋璟这个人守规矩讲原则,只要安江顺是真正靠自己得到的战功,宋璟便不会为难他。

    安江顺在城头想了很久,从怀念姚崇到思考今后的道路,在这种时候想到这些虽然有些对姚崇不敬的意思,但毕竟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总要为今后道路考虑,如今安江顺也不是独自一人,他身边也有了一大群兄弟,他纵然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程野为李成他们考虑,未来还很漫长,天都已经黑了,安江顺才慢慢的走下城墙朝着县衙走去,虽然自己不能回京,但是安江顺还是希望能尽快赶回渤海,在渤海为姚崇设下一灵位然后遥祭姚崇,也算尽了自己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