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51章:铁利南迁
    安江顺被下人扶回了卧房,张守珪和程野两人也结伴离开宴席,当老大的都走了,下面的人立刻就放开了,划拳拼酒讲荤段子什么都有,尤其是渤海众将刚刚结束征战,心中一直被压抑,今日终于得到了释放,除了极少数真心不喝酒的人,晚上参加宴会的武将基本都喝醉了,许多人就这样倒在地上竟然睡了过去,好在现在还是夏末,天气还算暖和也不担心众人受凉伤风,如若不是如此,今夜都督府的仆役可就有得累的了。

    当第二天安江顺醒来之后得知昨夜大部分将领都喝醉了,安江顺不由得摇了摇头,不过此次大战虽然主要战事结束的很快,但是战斗的激烈程度还是超乎所有想象,所有将士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醒来后,安江顺让霍宗去军营传达自己的命令,全军将士可以轮流休假半月回家探亲陪陪自己的家人。

    听到安江顺的命令,军营中所有将士都开始了欢呼,尤其是那些第一批休假回家的人,口中更是不断念叨感谢都督,甚至还有人代表全家谢谢都督,就在休假命令下达后不到半个时辰,来自都督府的另一道命令立刻又传来,为了增强渤海将士荣誉感,此次休假,安江顺特许所有将士穿戴整齐可以携带军中制式兵刃返乡探亲,同时本季度的军饷也提前发给了所有将士,让他们可以自己的家人买一些好东西回去。

    第二道命令传回军中,欢呼声更盛,被分配到第二轮休假的将士更期待他们可以回家的那一天了,当然那些受伤将士并不在轮休的范围之内,所有受伤将士都得到了来自都督府的一笔额外补助以及根据自身伤势不同得到了一到三个月养伤假期。

    而安江顺自己则是来到了军营附属的伤兵营看望那些伤势较重暂时不能过多运动的伤员,尤其是一些在战斗中受伤致残的士卒更是安江顺慰问的重点,这些伤残士卒也得到了都督府最好的照顾,各种肉食药材通通优先供给他们,同时伤兵农庄也投入了使用,那些没有家人的独身士卒将会住进由直属都督府的农庄,这些农庄由都督府派兵驻守保护,安江顺可不想出现自己前世看过的那些小说有不长眼的家伙去招惹欺辱这些伤兵,这都是为了渤海,为了大唐献出了自己青春的英雄。

    同时安江顺也与程野,岳云等人商议后决定在渤海都督府北城门外选择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为所有牺牲将士立碑,刻上他们的名字让后人永远记住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这个国家献出了生命,将鲜血撒在了这片大地上。

    安江顺回到渤海的第三天,张守珪就领着自己麾下一万精锐返回了营州,此前他受安江顺秘密邀请领兵进驻渤海是为了让安江顺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安江顺回来了,他也要尽快返回自己的治地履行职责。

    何吉苏也返回渤海对安江顺述职,在安江顺出征前,何吉苏领兵伪装成新罗军队偷袭高句丽取得了成功,并且成功挑起了高句丽和新罗之间的矛盾,让高句丽的复兴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不过安江顺也不会将高句丽直接打死,他还需要高句丽定在最前面挡住新罗人,安江顺则是在后面闷声发财,而高句丽方面也信以为真是新罗人偷袭了自己的城池,高句丽王室后裔高陵听到下面人说新罗军队袭击了自己的城镇当即大怒,自高句丽王国灭亡后,他的爷爷成为高句丽王室唯一幸存的后代一直在北方密谋复国计划,直到他这一代大唐慢慢龟缩自己的势力,高陵在平壤城振臂一挥,高句丽王国重新出现在北方大地上,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在高句丽好不容易有了一点重新崛起的希望,这新罗人竟然来偷袭他治下的真诚,高陵怎么能忍,当即下令大军要反击新罗人,甚至连北边的大唐渤海都督府军队都不管了,任由渤海都督府两万大军在鸭绿水江边,不过命运就是如此作弄人,就在高陵鼓起勇气要对新罗人开战吸引高句丽遗民重新回到高句丽王国怀抱的时候,北方传来了大祚荣在铁利部遭到惨败的消息,靺鞨兵七万攻伐铁利部遭到铁利部与渤海军反击损伤大半,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高陵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复兴国家了,得到这个消息无疑是给了高陵当头一棒,同时也让高陵冷静了下来,目前光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和新罗国对抗,高陵立刻下令让军队暂时停止行动等待新的命令。

    没过多久,大祚荣的信使秘密来到平壤面见高陵,高句丽亡国后,高陵的爷爷手中掌握了大量高句丽财富,为了复国,高陵爷爷暗中支持靺鞨国,后来高陵复国后,大祚荣也第一时间对高陵进行了支援,不过双方的关系一直都在暗地里联系,明面并没有过多的联系,不过其实所有人都知道靺鞨人和高句丽之间关系匪浅,当年高句丽王国中可有不少靺鞨兵帮助高句丽王室守卫城池,要说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人信啊,安江顺来到渤海后更是让王成安九州商行四处行商的同时详细的探查了靺鞨人与高句丽之间的联系,经过九州商行密探的查探,高陵在复国过程中,军队装备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靺鞨国,只有三分之一是高陵自己的铁匠打造的。

    而现在的高句丽国军队有三分之一也是靺鞨人,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句丽和靺鞨国其实就是一体。

    开元六年十月二十三日,修养了两个月后,耶律璟率领自己部落开始南下,渡过那河正式归入了渤海治下,为了增强北方的防御,安江顺让耶律璟的铁利部落就定居在双流堡以南五十里处,对这个建议,耶律璟直接就同意了,经过这两个月的思想斗争,耶律璟心中已经彻底接受了现实,也接受了安江顺渤海都督府对自己的统治,既然是安江顺的命令,耶律璟自然遵从,见到耶律璟如此配合,安江顺大手一挥下令从武库中调配了五千套轻装甲士除了横刀手弩以外的全套装备送到了耶律璟手中让他自由分配。

    安江顺这么大方,耶律璟等铁利高层也见到了安江顺的诚心,在和李成商议后,耶律璟决定和李成一同前往渤海拜见安江顺。

    十月底,耶律璟来到渤海城,走进渤海城,耶律璟立刻就被渤海整洁的街道,繁荣的市场,耶律璟当即就震惊了,他上一次来渤海城还是三年前,没想到过去了三年时间,渤海城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耶律璟不由得赞叹道:“没想到安都督还是一内政能力也是如此令人佩服。”

    “我们都督可不简单,要知道都督少年成名时可是靠着创活字印刷术闻名长安的。”李成给耶律璟快速的讲述了一番安江顺的发家史,自家都督如此厉害,他们这些做属下的也是与有荣焉啊,知道耶律璟不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李成又给详细的给耶律璟简单解释了一下这活字印刷术,耶律璟顿时惊为天人啊,心中想到这世上怎会有如此聪慧之人,莫不是昔年圣人转世之身。

    “安都督之才,某心服了。”耶律璟对李成说到,路过市场时,耶律璟看见还有靺鞨人,新罗人在城中做生意,耶律璟不由得好奇的问到李成:“李司马,这城中为何还有靺鞨商人啊?”

    “这是都督应允的,都督曾说过各民族平等,虽然我们与大祚荣交战,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靺鞨人都是我们的敌人,这些靺鞨商人更是为渤海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在城中做买卖,我们不仅不能打压,而且还要大力支持,以彰显我大唐博爱之心。”

    听到李成的话,耶律璟陷入了沉思,像他们虽然嘴上总说是为了部落,为了族人,然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更多的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今天突然听到民族平等的话后,耶律璟突然有了顿悟,他们这些人以前的思想都太过于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