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52章:耶律璟的转变
    从城门一路来到都督府,耶律璟这一路上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惊喜,尤其是李成转述的安江顺那一番关于各个民族平等的话更是令耶律璟心境慢慢发生了转变。

    在渤海都督府门口驻足,耶律璟深呼吸两口气,这才跟在李成身后走进了渤海都督府,安江顺此时已经在正堂等候了,耶律璟刚刚进城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只不过两人此时身份地位相差甚大,安江顺自然不会像以前那般热情,作为上级安江顺自然要端得住才行。

    “末将李成参见都督。”

    “铁利酋长耶律璟拜见安都督。”

    “两位快快请起。”安江顺上前扶起两人,“耶律酋长请坐。”

    “多谢都督。”耶律璟恭敬的回答到,安江顺问到:“耶律酋长这一路走来有何感想?”听到安江顺的提问,耶律璟当即回到:“安都督问起,某也不敢讲假话,打进城后,我就一直处在震惊中,我三年前曾到过渤海,三年过去,渤海城的变化太大了,让我都有些怀疑这还是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渤海城,方才路过市场时,见到还有靺鞨商人、新罗商人在渤海市场做买卖我有些诧异,但李成司马给我讲了都督所说各个民族之人平等,我实在是被都督胸襟宽广而吃惊,不过细细一想,都督所言确实没错,以往北方各个部族之间为何战斗不息,不仅是因为因为食物生存,也有各个部族互相贬低敌视之缘故,而都督此言或许就是解决此症结之方法。”

    听到耶律璟的马屁,安江顺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这正是他要希望看到的,他为什么要提出民族平等,还不就是为了笼络治下各个民族,绝对的公平很难做到,但至少安江顺可以保证在法理上的平等,让治下的各族百姓知道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安江顺不管其他地方如何,但是他渤海境内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只有地位官阶身份的差别而没有民族贵贱的区别。

    不得不说,安江顺走了一步好棋,不见连耶律璟这样的大部落酋长都被安江顺震住了,安江顺对耶律璟说到:“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大家都一样,而且我渤海境内各个民族之人都有,在我军中也是汉人、契丹人,少量高丽人,甚至还有少数的靺鞨人,但是现在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即是唐人,我们都是大唐百姓,身份都一样。”

    “都督大才,都督大善。”

    “你也不必恭维我,如今贵部也入了我渤海,我们便是一家人,没有什么区别。”安江顺对耶律璟说到。

    耶律璟点了点头,安江顺能说出这番话足以证明他们铁利部人在安江顺心中是有一定的地位,耶律璟当即起身说到:“从今日起,我铁利部定当唯都督之命是从。”

    “如此甚好。”安江顺对耶律璟说到:“既然是一家人,那就不能亏待了自家几人,今日便封你为正七品铁利校尉与双流堡校尉陆思淼共同防御北方大祚荣。”

    “末将耶律璟领命!”

    “哈哈哈。”见到耶律璟如此自然的接过了命令,安江顺非常高兴当即对霍宗说到:“立刻吩咐后厨准备酒宴,为耶律校尉,李成司马接风洗尘,同时也算是庆祝耶律酋长走马上任。”

    “是,都,属下这就去。”

    ……

    从都督府出来后,耶律璟再次驻足在都督府门口,只不过这一次和进都督府大门时心情又有了差别,他不仅明确了未来自己部落的发展与前途,也真心实意的愿意接受安江顺渤海都督府的领导。

    耶律璟离开后,安江顺和李成又单独进行了交流,通过李成,安江顺对耶律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知道了耶律璟是真心愿意加入渤海,同时他也知道了耶律璟进城后的表现,听完李成的话,安江顺不由得笑了,没想到自己一无意间的几句话竟然对耶律璟有这么大的影响,不过这是好事儿,铁利部可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部落,也是那河以北少有的大部落,如今真心实意举族加入他的麾下,对他未来的布局有着极大的好处。

    “对了,李大哥,有件事你要有心理准备。”没有人的时候,安江顺还是习惯于以私交称呼李成,李成疑惑的问到安江顺:“什么事啊,安郎。”

    “这一次,程二哥作为主将,我会将功劳尽量往他身上推为的就是让程二哥坐上副都督之位,而这兵曹参军之位就要由你来接任了。”安江顺对李成说到,李成有些吃惊,他问道:“那黄司马该如何?论资历也应该是黄司马先升吧?”

    “我自有考量,李大哥你就不要管了,你只需做好准备接任兵曹参军之位就行了。”安江顺摆摆手让李成不必担心,黄柏他早有了安排,让李成安心接任兵曹参军就行了。

    听到安江顺心中有了计较,李成也就不推辞了,毕竟这升官谁不想啊,兵曹参军那可是五品职官中的实权官员,安江顺能将这个位置交给自己,也足以见安江顺对自己的信任,想到这里,李成对安江顺揖手施了一礼说到:“多谢都督栽培提携。”

    “李大哥,你要这么说话那就见外了,我们乃是兄弟,比起外人,我自然是更信任你了。”

    听到安江顺的话,李成在心中暗自下达决心,日后一定不能辜负安江顺对自己的信任。

    话说另外一边,耶律璟回到驿站后立刻叫来了燕云,对燕云讲了自己白天的见闻,听完了耶律璟的转述,燕云也被安江顺宽广的胸襟折服了,心中对渤海都督府的归属感增强了不少,像铁利人这样居住在远离中原文明的部落对中原文明追求更胜旁人,安江顺这样一个得到了大量士子尊敬的少年英才更是能激起燕云他们心中的崇敬。

    燕云问到耶律璟:“那酋长,我们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读书识字,学习儒学先贤典籍了?”

    耶律璟点点头,“安都督已经承诺了,年前会派先生来我们部落教导部落孩子读书识字,日后我铁利部落的孩子也能参加大唐科考,也算是登堂入室,日后说不得我铁利人有人能坐上大唐大官。”

    “如果是那样,我们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谁说不是呢!”耶律璟眼神中充满了憧憬,只有他们才明白,他们也不想做以往大唐人眼中的蛮夷之人,现在有了机会,他们铁利人也可以读书识字学习典籍,做判词,若是侥幸有人通过了科考进入了朝廷出人头地,那将是他们整个部落的荣誉。

    在渤海待了两三天,耶律璟和燕云两人对渤海,对安江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十一月二日这天,耶律璟携燕云前往都督府与安江顺告别,而后带着安江顺派给他铁利部落的教书先生返回部落,马上就要入冬了,他们也要尽快赶回部落做好御寒过冬的准备,此前的大战虽然让部落损失惨重,但是铁利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开端,而且今年冬天有了渤海都督府的支持,部落族人过冬再也不怕和往年一样有人因为温度太低而冻死,安江顺给耶律璟提到过煤炭和炉子的好处,耶律璟当即就和都督府铁匠坊下了订单采购上万炉子并且针对游牧民族特点对炉子进行了改良,让火炉更适合帐篷使用,至于买炉子的钱不够,耶律璟便调集了大量毛皮与都督府铁匠坊交易。此次买卖,铁利部落和渤海都督府算得上是双赢,铁利人得到了冬日御寒的器物,而渤海都督府也得到了大量毛皮,这些毛皮将会被制成衣物供渤海百姓过冬御寒。

    同时,耶律璟也为都督府贡献了不少牛、马,解决了安江顺的燃眉之急不必再为纠结伤兵农庄的建设的畜力,有了耶律璟支援的这批牛、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安江顺都不比再为此事担忧,因为耶律璟送来的都是可正常繁殖生育的牲畜,安江顺也利用这批牛马建立起了一个繁育基地将在未来持续不断的为渤海的发展提供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