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70章:欣喜的李隆基
    而事实上,李隆基在收到安江顺的折子之后也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这个预言中的将星刚到渤海一年多就给自己带了这么大的惊喜,不仅连获大胜,此次还更是发现了高句丽王室遗宝,看到折子里面安江顺列举的光是珍宝就是三百箱,还有十余万金银,李隆基对安江顺自己截留了一部分金银的事毫不在意,本来此前他就开了金口说过五年内不收渤海一分赋税,这安江顺自己靠本事发现的宝藏就算是不上贡他,李隆基也说不出来不对,要是换做其他人说不得就将这件事情全部瞒下来,甚至为了瞒住消息还会以各种借口将发掘的士卒全部杀死,但是安江顺就是这样给自己面子,不仅将大部分宝藏献给了他这个皇帝,而且还从宝藏一部分给了士卒,对于这样近似无私的统帅,李隆基简直感动的热泪盈眶啊,这么好的臣子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李隆基赶紧令力士宣召首辅宋璟和兵部尚书骆耿羿以及户部尚书薛良吉三人,传他的口谕立刻进宫觐见,得到力士的传唤,宋璟三人赶紧换上官府从自己家中走了出来,虽然还不知道这么晚皇帝找他们有什么事情,但是宋璟三人都明白晚上圣人宣召定是都要紧事情。

    待三人赶到宫中的时候,李隆基已经在御书房等了良久,杯中的茶水都已经换了一次,宋璟三人也在宫门前偶遇,见到圣人召见了几乎是大唐朝廷上最重要几个部门官长,宋璟三人不由得更是疑惑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宋璟、骆耿羿三人都未说话,联袂走入御书房。“臣宋璟(骆耿羿、薛良吉)参见圣人。”

    “三位爱卿免礼。”李隆基扶手让宋璟三人起身不必多礼,李隆基让一旁掌灯力士给三人赐座,待到三人坐下后,李隆基这才对三人说到:“本来朕也不想打扰三位爱卿休息,只不过渤海都督安江顺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中一封密折,事关重大,朕一人实在无法做出决断,只好让力士唤你们进宫给朕出个主意。”

    “陛下,前几个月安都督不是才击败了叛乱的大祚荣,而且你还下旨剥夺了大祚荣渤海郡王王爵,这安都督又有何大事要请示京中?”兵部尚书骆耿羿有些奇怪的问到,经过上一次的事件过后,朝中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安江顺就是李隆基专门放出去负责北方事务的标杆,用来遏制靺鞨人、高句丽人扩张,新年刚过两天,安江顺就从北方送来了急件,难道高句丽人安耐不住要继续被北上扩张了,又或者更严重一些新罗人和高句丽联合在了一起?

    “这是安江顺送来的折子,你们看看吧。”李隆基让一旁的力士将安江顺的密折交给宋璟等人传阅。

    接过力士递过来的折子,宋璟立刻打开迅速浏览起来,宋璟看完直惊呼到:“260箱黄金,300箱白银以及316箱珍宝古董?这,这,安都督真是太令人惊讶了。”

    一旁的薛良吉、骆耿羿听到宋璟的惊呼就更好好奇了,什么黄金,什么白银的,到底是什么事情,见到两人着急的样子,宋璟笑着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两人:“看看吧,这一次我们这位安江顺都督可是送了陛下一个大礼。”

    骆耿羿一边接过折子心中一边想到这贫瘠的北方能送什么大礼给陛下,能让宋璟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家伙都露出了笑容,下一秒骆耿羿只想说真香,若果他也知道后世的真香定律的话,“这,这,这安江顺都督身居福泽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薛良吉和安江顺其实也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以往是因为有姚崇在,安江顺也是姚崇关门弟子般的存在,但是现在姚崇早已经去了西天薛良吉和安江顺之间自然也就没有了矛盾点,而安江顺作为地方封疆大吏,手握兵权,薛良吉自然也想要将安江顺拉拢过来,再看完密折上的内容后,薛良吉就更想拉拢安江顺了,这安江顺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高句丽王室秘密宝库都能被他找到,而且起因还只是因为安江顺想在年前视察治下,巡视到国内城时遇上了细作事件,又通过各种传闻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就真让他把一个传闻中的宝库给找到了,作为曾经的对手,薛良吉也不得不赞叹安江顺的好运气。

    见到三人看完折子,李隆基这才出声道:“三位爱卿有何看法说说看吧。”

    “回陛下,这完全属于安江顺都督献礼,我们能有什么看法,虽然安江顺个人留下了黄金白银各两百箱,但是这毕竟是安都督个人发现,我们也不能让他全部上交吧?”宋璟还是那个老样子,有一说一绝对不会说二,安江顺虽然私自截留了大量金银,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人家安江顺自己发现的宝库,就算是一分一毫不献给李隆基也没有人能说三道四,最多也就会破坏安江顺在李隆基心中的印象罢了。

    在位前期的李隆基还是一个推崇节俭的人,皇宫已经很多年没有大修过了,李隆基早就想修一修自己的寝宫以及太极殿,但是一来皇库没有钱,二来李隆基现在确实还算是一个明君,不愿意为了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是安江顺这一次直接送来了两百六十箱黄金三百箱白银以及直接用箱子计算的珍宝,纵然是李隆基是皇帝也被这笔财宝震住了好一会儿,这可是两三万斤黄金,他李隆基当了皇帝这么多年都还没有这么阔绰过,不过听到宋璟竟然怀疑他是想要将安江顺发现的所有金银都拿来的时候,李隆基立刻就不高兴了,在你宋璟心里我这个皇帝就这么没有品德吗?臣子的钱财也要抢,再说了安江顺留下的都是小头,那三百箱珍宝加起来比所有金银价值都要高,李隆基脸上露出不悦的对宋璟说到:“阁老,朕在你心中就这么贪财吗?”

    “那陛下的意思是?”宋璟问到李隆基,叫他们不为了那些钱财难道还能为了什么,李隆基这些年的勤俭可是深入了人心,宋璟纵然没有入阁前也知道这位陛下的‘小气’之名,连赏赐都要比以前的几位先帝要小气多的,当然这不是说宋璟对李隆基行为的不满,反而宋璟非常满意这样的皇帝,统治者懂得勤俭执政,体恤民勤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

    “朕让你们来是商议如何护送这批财宝回京,又让何人去护送,毕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人少了一旦走漏消息定有人起歹心,士卒太多又消耗太大。”李隆基赶紧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不能再让这几个大臣说话了,再说下去他不定会被这三人说成什么样,至少三十万两黄金以及三百箱的白银以及无数的珍宝,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钱财对李隆基来说算不得什么,因为大唐一年的税收超过三千万贯铜钱,三十万两黄金大概也就只有三百万贯铜钱,其实最让李隆基看重的是那三百箱的白银,要知道整个大唐境内每年白银产粮还不足两万两,就这还是大量地方官员在地方搜集到的白银上贡朝廷的结果,安江顺献给李隆基的三百箱白银少说也有三万斤换算成两也就是四十多万两,相当于整个国家二三十年的白银产量,也不知道这是高句丽王室积累多少代的财富。

    要是让李隆基知道安江顺还藏起来两百多箱子白银恐怕吃了安江顺的心都有,这可是整个大唐数十年的产量啊!还有那些珍宝,如果硬要算,就真的不知道能换成多少铜钱了。

    不过安江顺这个小白现在还不懂知道自己的到底干了什么蠢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意的黄金在李隆基哪里根本算不得什么,反而是他不在意的白银在李隆基心中那可是香饽饽,安江顺又一次被自己前世所见所闻给耽搁了,熟悉情况的程野当安江顺了解这些情况,商议过程中也没有说出这话,不然安江顺绝对不会暗自截留那多余的两百多箱白银,这根本就是个烫手山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