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71章:后悔也晚了
    能被李隆基深夜召唤的三人自然也不是什么不了解情况的人,他们都知道李隆基真正在意的是那几十万两白银还有三百箱的各式珍宝,思考了一下,宋璟起身对李隆基说到:“陛下,如何护送臣尚没有好想法,不过关于这批财宝臣有一建议不知可否?”

    “宋阁老请说。”

    “臣这个建议可能会让安都督有些难以接受,臣建议将所有黄金留给安都督,而将所有白银送来长安充入国库。”听到宋璟的话,殿内的人都知道宋璟是什么意思,还不就是看到白银稀少,而黄金在众人眼里还算不得什么,要知道安江顺那家伙可是给自己留下了两百箱白银,这可是十余万两白银了,听到宋璟的建议,李隆基陷入了沉默,不是他不想,而是这个口他实在不太好开啊,让他一个皇帝张嘴对臣子要银子,这事情要是传出去了,莫不是要引起天下人笑话。

    见到李隆基由于,骆耿羿说话了:“陛下,其实我们这也是为了安都督好,毕竟我大唐白银稀缺,这么多白银在安都督手中,日后朝中若是有人抓住这一点不放,陛下你也不太好偏袒一方,让安都督将白银上缴,黄金全部留给安都督,陛下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一下安都督。”

    听到骆耿羿的话,李隆基心中也动心了,确实朝廷白银稀缺,安江顺作为都督手中握有这么多白银确实容易留人口舌,他作为皇帝在某些方面也不太好过于偏袒,但是黄金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而且这京中的贵族以及李隆基庞大的后宫对白银的需求着实不少,唐人迷信在生活中使用金银器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寿,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银器的需求量都非常,金子经常用来进行大宗交易,但是银器在大唐那可是需求量巨大,可以说安江顺手中的白银实际产生的价值远超过黄金。

    “骆爱卿话虽不错,但也不能让我就这样直接对朕的大臣索要银子?”李隆基略微有些为难的对骆耿羿说到,骆耿羿揖手对李隆基说到:“回陛下,此事臣已想到完全之法,那就是待臣回家后手书一封令人即可送往渤海交于安都督手中,言明此事利弊,同时这封密折陛下直接销毁即可,让安都督重新写一封折子与礼单送往长安。”

    “骆尚书所言有理。”这是当了好一会儿路人甲的薛良吉也起身对李隆基说到:“陛下,微臣也有建议要说。”

    “薛爱卿但讲无妨。”

    “臣以为这护送之人已经很明确了,干脆就让安都督亲自领兵护送,安都督去渤海也有两年了,趁此机会让安都督回京看看也算是陛下体恤大臣,至于护送兵力,以安都督之本领,臣以为两千精锐足以!安都督猛将之名天下谁人不知,由安都督亲自领兵护送,臣相信还没有那个毛贼敢劫道,安都督领兵护送渤海百姓上贡陛下之贡品,这天下有谁敢起歹心!”薛良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安江顺的推崇,顿时让殿内的人有些奇怪,不管是李隆基这个皇帝还是宋璟、骆耿羿两人甚至是李隆基的近侍力士之中都有人知道薛良吉和安江顺的关系并不算好,不过骆耿羿他们很快也反应过来了,薛良吉和安江顺关系僵硬是因为姚崇的缘故,现在姚崇已经去了,不管在场众人对姚崇有什么意见也不会在与一个长眠之人计较,薛良吉自然也要修复自己的和安江顺之间的关系了,当着骆耿羿这个和安江顺关系最为亲密的朝中大臣称赞安江顺并且建议李隆基让安江顺回京看看不就是想通过他们给安江顺传递一些善意。

    想通了这一点,骆耿羿也立刻对李隆基建议到,让安江顺亲自领兵护送南下回京,正好也可以让安江顺回京看看他的岳母一家人,他们这些人都知道安江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让他回来省亲也算是李隆基对安江顺的另类补偿。见到在场三人有两人都同意安江顺亲自护送,李隆基将目光转向了一侧的宋璟,见到李隆基在等自己的意见,宋璟沉思良久这才出声说到:“目前,靺鞨人已经不足为虑,渤海只需面对高句丽方向的威胁,让安都督亲自护送白银以及珠宝南下自无不可,另臣数次听闻安江顺都督练兵有方,以往安都督之战绩也可证明此事,臣还有一建议陛下何不下旨让安都督带上自己麾下最精锐之军队也好让我等看看渤海精锐边军与朝中中央精锐有和差距。”

    “甚好,甚好,朕也正有此意,安江顺这小子可是我朝难得的良将,参军以来从未有过败绩,既然阁老已经提到此事,朕明日就下旨令安江顺领兵亲自护送,同时骆爱卿你也要手书一封以最快速度送往渤海言明利弊。”李隆基略微阴晦的说到,其实什么利弊,李隆基他就是想要银子,勤俭惯了的李隆基也想试一试宫中所有器具都是银器是何感觉,甚至他也可以豪气一次,给一些功臣赏赐银锭彰显自己的恩宠嘛。

    确定了主基调后,李隆基又与宋璟三人商议了具体的过程,根据安江顺的折子,这个宝藏价值最大的就是那三百箱珍宝,那可是一个王室珍藏的各类稀世珍宝,远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安江顺能将这样一大笔宝藏上贡朝廷上贡李隆基,足以证明安江顺的忠心。

    在李隆基深夜宣召大臣商议关于安江顺上贡高句丽宝藏的时候,北方鸭绿水中游江边国内城中,安江顺与程野真亲眼看着来自东山等部落的骑兵正在搬运宝藏,近两千箱的金银以及数百箱珍宝古董整备士卒缓缓搬出藏宝室,那些装有甲胄的箱子在这个时候成了最好的掩饰,安江顺又特意选择了在晚上搬运这些装有财宝的箱子,加上外围被成群的士卒封锁,旁人很难得知里面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霍宗以及提前赶回了渤海,在渤海城内寻找一处秘密宅院挖掘地下仓库为藏宝做准备。

    明面上的金银自然是存放在渤海都督府衙门背后的府库,至于那些满下来的金银自然要藏在另外的地方不被人知道,日后慢慢取用,他还不知道李隆基已经明示让骆耿羿给他写信让他把黄金留下,白银全部上贡给朝廷。

    看着眼前热火朝廷的搬运现场,安江顺对程野说到:“二哥,这一次我们可算是发了,金银换成铜钱少说也有六七百万贯了吧。还有这七千具稍加修缮就可以使用的全身甲胄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安郎你知道我大唐每年税收有多少吗?”程野问到安江顺,安江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是太了解,他又不是户部尚书,程野对安江顺说到:“前几年朝廷每年赋税大概两千六百万贯,这两年国泰民安,可能有个三千万贯了。”

    “也就是这点儿金银还不足朝廷一年赋税的三成?”安江顺丧气的说到,他还以为自己赚大了,上百吨黄金这可是,谁知道这才大唐一年赋税的五分之一多点儿罢了,见到安江顺顿时搭怂着脑袋,虽然有些对不起安江顺,但是他还是想笑,程野对安江顺说到:“安郎,你要知足了,要知道朝廷每年赋税虽多但是用钱的地方更多,且不说全国这么多军队官员就是一大笔消耗,实际上结余也并不多,你能一次性得到数百万贯财富就知足吧,而且我此次我们还将最大头的珍宝几乎全部献给了圣人,根据我的眼光来判断,这些珍宝随便拿出去一件就值千贯,这里可有三百箱,彭宇给你留的不过二三十件,连箱子一层都铺不满,你想想这些珠宝得值多少钱,你却全部献给了圣人,败家啊!”

    “二哥,你就别提这事儿了,我已经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应该多留一些下来,不过这些玩意儿都是烫手的东西,留在我们手中也不好出手还不如进贡给陛下,只要陛下龙颜大悦说不得我们又要升官了。”

    程野没好气的说到:“你倒是看得开。”

    两人嘴上话虽那么说,但是其实两人都知道他们两人并没有吃下这笔宝藏的能力,强行吃下只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要知道那三百箱各式珍宝若是真的要以铜钱衡量,那绝对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值,少说也得值几年的朝廷赋税总数。这样一大笔财宝安江顺敢吃下吗?程野敢吃下吗?不敢,谁都不敢,只要走漏任何一点儿风声一个造反的帽子立刻就要扣到他们两人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