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72章:高句丽来袭
    数千箱的财宝,数百士卒搬了整整一晚上才将整个地下藏宝室搬空,在安江顺的命令下这些财宝直接装上了马车用厚布毛皮牢牢的裹住,每个马车装六个箱子,三千多个箱子足足使用了五百余量马车,待到一切都装上马车后,安江顺下令明晚半夜启程,同时他也对所有士卒宣布了此次寻宝的结果,对参与搜宝的士卒的奖赏会在宝藏安全运回渤海后下发,当然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多箱子,那是因为高句丽王室还藏有大量兵刃甲胄,其中一大部分箱子装的是甲胄和兵刃。

    安江顺还专门那些甲胄中挑选了最好的二十副甲胄当着众将士的面赏给了在此次寻宝中表现最好的将士,看到这些略微区别大唐制式甲胄一看就是少见的精品甲胄所有将士都相信了安江顺的说辞。

    开元七年一月十三日,整整一万大军护送着超过五百辆马车在十三日晚上亥时三刻悄悄从西城门出城绕过城墙西南角朝着北方渤海城而去,何吉苏麾下的士卒战士留在国内城继续装作寻宝的样子,迷惑旁人,所有人都不确定城内是否还有高句丽细作,一旦走漏消息后果太严重了,这也是为何安江顺下令要在半夜出发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开所有人。

    随着五百余辆马车缓缓驶出西城门,安江顺带着一千精锐骑兵跟在车队后方亲自殿后,这可是一笔能让所有人眼红的财宝,安江顺可不敢掉以轻心,要是走漏了消息,说不得连大祚荣这个家伙都要凑上一脚,此前靺鞨人元气大伤是没错,但是靺鞨精锐骑兵精华尚存,见到如此庞大的一笔财富,安江顺有理由相信大祚荣会不顾一切的来抢夺,当然前提是大祚荣能知道这个消息,按照安江顺的设计,等消息传开之后,他早已经率领车队回到了渤海。

    冬天的北方,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所有马车都将车轮改成了雪橇板,每辆马车又只装了六个箱子最重也不会超过七百斤,这些马车在雪地上的行进速度一点儿也不必骑兵慢,不过为了照顾更多的步兵,行军速度还是保持着步兵可以跟上的速度。

    此次护送的精锐不足都是陌刀兵和轻装甲士以及刀盾兵,并没有长枪兵,皆是因为长枪兵的长枪实在是太长不适合滑雪橇运动只能作罢。不过有安江顺亲自领兵又有程野辅助,加上一万将士,在渤海境内安江顺相信自己一行还是非常安全的。

    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越过哥勿州正顺着官道朝着渤海方向前进,安江顺就收到了潘集与何吉苏两人的联名急报,高句丽人动了,根据鸭绿水对岸的哨探汇报,鸭绿水南岸出现了大量高句丽军队散兵,这些人肯定是为大军打前站的,冬日里,天寒地冻的,高句丽人若是没有事情来江边干嘛,而且负责监视鸭绿水南岸高句丽边疆哨所的士卒还传回了报告,哨所的兵力明显得到了增强,一些胆子大的探子还深入了后方查探,在高句丽哨所后方也出现了不少军营营帐,种种迹象都表明高句丽人这是要有大动作了,再结合他们发掘了高句丽王室掩藏的宝藏,潘集和何吉苏两人都觉得这是高陵听到了风声想要夺回自己祖上的宝藏。

    只不过可惜的是安江顺不仅已经找到了宝藏而且在几天前就运走了,但是高陵不知道啊,加上安江顺故布疑阵都让高陵觉得唐人还没有将宝藏挖出来,当高陵听城内另一批隐藏的细作传来唐人发现了他祖上留下的宝藏并且正在挖掘搬运说到时候,平壤的高陵立刻就眼红啦,这可全是他祖上留下的宝藏,唐人没有资格取走,高陵当即举兵五万来袭,在南边还有新罗人威胁的同时,高陵直接派出了国内仅剩的五万精锐直接北上足以见到高陵的决心。

    这已经算得上举国之兵来袭了,高句丽刚刚复国不到十年时间,能有拿出这么多兵力已经非常不错了,安江顺收到潘集的消息后立刻和程野商议了一下,让程野领兵继续护送财宝返回渤海,而他则带着自己的亲兵队返回刚刚越过的哥勿州调集哥勿州的驻军全力支援国内城。

    此前安江顺就让何吉苏调走了五千士卒,此时哥勿州还剩六千常备军,安江顺返回哥勿州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征调了五千人立刻随他赶往国内城,同时他还令哥勿州副尉宋宝立刻征调府兵尽量武装起来支援国内城,此时再从渤海调兵已经来不及了,好在东山部落就在哥勿州,安江顺赶紧给东山部落下令让东山部落征调一万士卒即可赶往国内城支援作战。

    等安江顺领兵赶到国内城的时候,高句丽军队主力已经出现在了鸭绿水南岸,五万精锐达军,这是高陵复国以来组建的精锐大军,训练了这么多年这一次终于真正的在世人面前亮相,大部分士卒都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壮年时期,这是士卒实力最为稳定的一个时期,此次的敌人不能小觑,不过此次安江顺一方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主场作战,不用担忧粮草补给,国内城粮草辎重储备充足,守城器械更是健全,不仅有大量床弩,得益于国内城曾经做过王都,城墙厚度高达一丈半城墙上下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投石机,这些投石机将会在战事开始后给高句丽人一个惨痛的教训。

    走进国内城,此时的国内城已经被战争的氛围笼罩,大部分的商家已经关门,只有一些酒肆旅舍以及青楼大门还开着,迫在眉睫的战争让所有百姓都在担忧战火随时都会燃烧到自己身上,自从进城,安江顺就能明显感觉到城中百姓脸上的担忧,不过越是这样的情况安江顺越是要紧闭城门不能让百姓随意进出,原本他还想过迁移百姓分散到国内城后方的乡镇去,但是国内城附近乡镇实在是太少,这个方法并不适用,而且一旦自己开了这个口子,城中的百姓肯定不会以为他们快要守不住城池了这才会让他们离开城池。

    见到潘集和何吉苏两人,安江顺第一句就是询问城内守备情况,潘集作为国内城主官立刻回到安江顺:“国内城所属府兵已经全部征召,加上原有的八千士卒以及都督你从哥勿州带来的五千士卒此时国内城共有士卒一万六千人。”

    一万六千人作为防守兵力已经足够了,东山部落的援军很快就能赶到,攻守双方的兵力比将会上升到1:2,这对守城方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兵力优势了,按照一般惯例攻城一方兵力至少要在守城方五到十倍才能顺利的攻城,而高陵只有五万人如果他不能在两天内攻破国内城,等东山部落援军抵达后,高陵想要攻下国内城的难度就更高了。

    安江顺对潘集、何吉苏说到:“我已经给东山部落下令让其尽快抽调一万士卒驰援国内城,你们不必担心兵力问题,告诉所有士卒只要高句丽人敢攻来就使劲儿射箭!放投石机!”

    “是,都督!”有安江顺的首肯,两人立刻退了下去回到城墙开始布防,尤其是潘集作为国内城主官,安江顺已经将指挥权交给了他,除了安江顺他不用理会,其他所有人包括何吉苏都要听从潘集的统一调遣,此次可是安江顺对潘集的考校,若是潘集的表现能让安江顺满意的,潘集升官的日子就不远了,他现在已经是七品校尉,在往上可就是六品武将职官,潘集做事儿的动作都明显要比以往更为积极,调兵遣将分配守城物资,将守城士卒以及床弩等城防物资合理的分配到四面城墙,其中最容易遭到攻击的东城墙南城墙各布置了四千人,分作两批轮替,剩余两面城墙各布置了两千人也是分作了两批,剩下四千人居中作为全军预备队做好支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