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01章:终抵长安
    在安江顺抵达蒲州的同时,长安方面,李隆基也紧急召集了朝中重臣对他们宣布了安江顺领兵护送财宝贡礼南下路上进入蒲州境内后遭到不明武装势力袭击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一些不明情况的大臣先是被安江顺护送的贡礼数量之大所目瞪口呆,而后又被安江顺遇袭的消息震惊,紧接着的就是愤怒,不管这些大臣对安江顺态度如何,但安江顺不管如何那都是大唐正四品都督,竟然在自己的国家境内遭到了数千武装联合突厥骑兵袭击,这分明是在打他们的脸。

    一些大臣叫嚣着要给突厥人以及那些贼寇教训,这无关派系争斗,而关系着朝廷国家的脸面,见到下面这些重臣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不由得心中冷笑两声,你们真把朕当做傻子了,真以为朕不知道你们之中便有参与者,李隆基深深的看了两眼礼部侍郎崔青,刑部侍郎郑池峰两人,这两人是清河崔氏和郑氏的核心人物,也是家主继承人,安江顺送来的密奏中隐晦的提到了恒州陈氏参与了此事,以李隆基的智慧一眼就看出恒州陈氏背后主谋推到明面上的障眼法罢了,以百骑司的情报能力很快就弄清了恒州陈氏背后之人真是清河崔氏与荣阳郑氏,虽然安江顺的密报上只提到了恒州陈氏,但集合数千武装以及联合突厥骑兵私放突厥骑兵越过长城这种事情绝不是恒州陈氏做得到的事情,只能是陈氏背后的崔氏、郑氏两家,此时李隆基还不知道柴家也参与了其中,不然他就该头疼要怎么处理自己妹妹以及柴子墨了。

    见到殿下群臣议论纷纷,李隆基示意一旁的力士上前:“肃静!”

    待群臣慢慢安静下来,李隆基这才对所有大臣说到:“诸位爱卿,你们可商议出什么了?”

    “启奏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尽快派出军队支援安都督,安都督身边虽还有千余精锐,但大多带伤,若是敌人再度来袭,恐有危险。”户部尚书薛良吉出列说到,李隆基点头,虽然薛良吉有些马后炮的意思,但毕竟他也算是一个支持安江顺的忠臣,没错,现在的李隆基,只要谁是支持自己培养安江顺在他看来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谁要是中伤安江顺在李隆基眼里那就是嫉妒安江顺,打压安江顺,让朝廷损失一员军神之资的中流砥柱。

    这大唐每一代君主登基都经历了大量斗争,李隆基自然也是如此,他的登基之路也不顺利,为此,李隆基更想做出一番事业超越前几代君主,尤其会死高宗和武媚娘那个女人,更是李隆基超越的目标,而安江顺正是他完成这些事业的核心人物,纵观现如今的整个朝廷,安江顺是最有潜力和天资的将领,加上这个世界的大唐人对风水命运非常信任,前任太史令留下的预言让李隆基对安江顺乃是他命中的将星深信不疑。

    虽然薛良吉的话有些马后炮,但是李隆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回了一句左金吾卫已经出兵两千人急速赶往蒲州接应安江顺的渤海军。

    而后,骆耿羿上前启奏李隆基建议尽快查明此次袭击事件的背后主谋,这已经是李隆基登基以来,第二次出现重大的官家势力遇袭的时间,而且此次事件更为严重,李隆基脸上倒是没有看出什么表情,但是李隆基心中对七望之人已经相当不满,这些五姓七望中人已经触碰到李隆基底线了,李隆基当朝宣布责令刑部与兵部合力尽快查明主谋并且下令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两府即可集合军队出兵进攻塞外的突厥人,务必要给突厥人一个惨痛的教训,这也算是李隆基为自己的臣子找回场子来,同时也是为挽回大唐的脸面。

    五月七日,安江顺在蒲州城等到到了来自长安的左金吾卫两千精锐,带队的校尉还是一个熟人,正是当年安江顺春狩闻名那次相识的郭子仪,这个在二十多年后闻名的大唐的名将。

    “竟然是郭校尉当面,此次倒是辛苦郭校尉了,待到长安时,一定请郭校尉与诸位兄弟吃酒。”见到是郭子仪,安江顺当即迎了上去,郭子仪在地球历史上名声可是不小,安江顺相信这个世界郭子仪迟早也会绽放出他的光彩。

    不过此时的郭子仪不过是一个从六品校尉,安江顺一个正四品实权都督对自己这么礼貌,还主动先开口说话,郭子仪心中对安江顺这样一个年轻的都督立刻变得更为尊敬了,军中一向以尊重强者,安江顺既有强者的实力而且还是以礼待人,这样的人真是郭子仪心中敬重的人。

    “安都督客气了,末将不过是奉命行事。”

    和郭子仪寒暄一阵,两人也算是熟人,几句话就拉近了关系,安江顺也和郭子仪商议好了明日出发渡河的南下的,开元七年五月八日,安江顺在蒲州与左金吾卫精锐会师,车队在两军精锐的护送下于五月九日在蒲州南部渡口渡过河水抵达河水南岸,五月十日从渡口出发朝着长安前进,经过七天的跋涉,安江顺一行终于在开元七年五月十七日下午赶到了长安城,有李隆基的圣旨在,安江顺领着三千精锐士卒直接从春明门进城直奔宫城而去,收到下面人消息的李隆基当即带着朝中几个主要大臣出宫在朱雀门等候安江顺一行的到来,李隆基此举一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安江顺的重视,这二嘛则是李隆基这个当皇帝的也被安江顺护送的这批财宝吸引了,且不说安江顺所说珍宝,光是这批几十万两的白银就足够引起李隆基的重视,这可是整个朝廷二三十年的白银收入,李隆基以及一些老臣也终于明白为何当年高宗击败高句丽之后在高句丽王室宝库收获那么少的原因了,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是因为高句丽穷,而是因为这高句丽王室竟然一早就将王室掌握的大量财富给藏了起来以作复国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