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97章:京中变故
    新一批八万石粮草运抵平壤城总算是解决了平壤城缺粮的燃眉之急,不过八万石粮草平分到每一个人头上也只有十三斤到十四斤的样子,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在今年粮食收获季节到来前还必须往平壤城运送至少三四十万石粮草才能保证平壤城百姓挨过没有粮草的这段日子。

    粮草运抵后,安江顺下令人将城中存活的高句丽官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帮助军队赈济灾民,为了避免粮食浪费又或者有人多领,安江顺下令平壤城中的百姓必须手持籍贯册由赈灾点的高句丽官员查验,查验通过后才能领取属于自己家庭的份额,按照成人男子每日六两,女子每日五两,十岁以上海少年少女每日三两,十岁以下孩童每日一两半的标准发放粮食,若有灾民无法提供有效公验将会统一安置在两个难民营中统一管理,如此做法也是为了防止一些贪小便宜的灾民冒领救灾粮,这些粮草都是从国内城远道运来,数量有限可不能浪费了。

    安江顺带着几个将领在城内巡视赈济的情况,赈灾点前面排起了长队,平壤城中的百姓在周围的渤海士卒威慑下尽然有序的排成两列领取渤海军发的粮食,时不时就有一些百姓被士卒驱赶到一旁不予粮草。

    被驱走的百姓嘴中不断叫嚣着为何不给我粮食,为何不给我粮食的话,安江顺听不懂高丽话,他让彭宇将维持秩序的军官叫来问到:“刚才那人吼什么呢?”

    “回都督,此人在说为何不给他粮食,为何要歧视他。”

    “那么为什么不给他粮食呢?”

    “回都督话,高句丽官员称此人乃是城南富户,家中有良田五百亩,家中定有余粮,按照命令,此类百姓不予救灾粮。”队正燕六回到安江顺,安江顺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他要的就是这样,他虽然愿意做好事也不歧视商人地主,但这并代表安江顺就愿意将免费送给这些人,这可是救命粮食,住在城中的百姓大部分都不靠种地为生,而是靠做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高陵一把火将粮库府库烧的一干二净,颗粒无存,百姓手中就算有余粮也无粮可买,一些粮食商人手中有粮食也宣称自己库房中已经没有余粮就想发国难财,面对这样的情况安江顺也不去找这些粮商麻烦,而是自己赈济灾民,对于这些为富不仁的粮商安江顺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罢了,他要等更多的粮草运到后让这些粮商血本无归。

    “很好,你们做的很好!”安江顺赞许到

    安江顺转头对众人说道:“这商人不但逐利而且越有钱越小气,高陵将府库烧了,但烧不了粮商之粮库,城中还有不少粮商与地主,在他们家中定有不少粮食,你们可知本都督为何不令这些人将粮食拿来救济百姓又或平价出售也可。”

    “我等不知。”

    “其实原因很简单,时机未到尔,我们要在平壤站稳脚跟就必须取得百姓信任,这些人就是投名状,等城中百姓还有那些败兵怨气到了极点便是我们出手之时。”安江顺对莫鱼几人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如果将城中那些囤积粮食大发灾难钱的粮食全部抄家安江顺一定能得到不少粮食勇用来救济百姓,但安江顺并未在第一时间这么做为的就是利用这些人取得大部分平壤百姓的信任。

    而城中的粮商见到唐人大军并未对他们动手,也未强令他们拿出粮食救济百姓,只靠自己军中粮草救济百姓的时候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唐人就是迂腐恪守礼仪又或法不责众更是肆无忌惮起来,将粮食死死拽在手中等待唐人支撑不住的那一天狠狠的敲诈唐人赚上他一笔。然而这些家伙并不知道安江顺可不是暗中迂腐之人,也并不是忌惮法不责众,而是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一举将他们拿下。

    说到这儿,安江顺突然问到几人:“你们谁愿驻守平壤?”

    “驻守平壤?”莫鱼几人吃惊的问到安江顺,为何突然提到了这个问题,安江顺叹了一口气说到:“岳长史昨日来信,运河已经开工,岳长史称渤海府库粮草不多了,难以在挖掘运河之时支撑大军在外征战,而今又有平壤城二十万百姓拖累,我们只能撤兵。”

    安江顺的话不无道理,渤海地广人稀,每年粮食收成有限,一部分军粮只能从南方各道州购买,运河开工每日都有五六万劳工干活,挖运河那是重活,粮草供应必须充足不能亏待了这些人,五六万人每日耗费粮食三万斤,对于渤海大都督府这是一个很重的负担,撤兵是必须的了,不过在撤走主力前,安江顺必须找一个靠谱之人镇守平壤。

    莫鱼几个师长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遭,莫鱼问到:“都督,我等都是武人,并不会治理地方,这不是让张飞绣花吗。”

    “整个高句丽仍以军管为主,某准备回渤海后奏请圣上请圣上任命太守,所以你们只需驻守几月最多半年时间。”

    “都督,为何要请圣上派官?你不是有有权任免官员吗?”莫鱼疑惑的问到,其他几个将领也都有些不解,只有郭子仪和霍宗两人大概知道安江顺心中的想法,他这是在避嫌啊,正所谓功高震主,安江顺领着麾下军队在没有朝廷的支持下为大唐开疆扩土如此功勋就算李隆基再信任安江顺也难免又小人中伤,安江顺奏请李隆基请李隆基任命太守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他安江顺取得再多的功劳那都是臣子。

    “哼。”安江顺冷哼了两声问到莫鱼等人:“你们真以为我这任免权可以随意使用吗?这里是平壤不比靺鞨人明白吗?”

    经安江顺一提醒,莫鱼很快就醒悟过来了,自家都督这是在为自己担忧啊:“都督之意是功高震主?”

    “是啊,功高震主啊。”安江顺随口感叹一句领头朝前走去,前世他看多了影视剧,那影视剧中描写皇帝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事情还少了吗?就算是再雄才武略的明君也会担忧这些问题,只不过每个皇帝处理手段不一样罢了。而安江顺呢,如此年纪就有如此功绩又手握十万能征善战之士还随时可从契丹等部落征召骑兵,换做安江顺坐在李隆基的位置也得担心安江顺造反。

    “放开!放开!”

    就在安江顺转身准备回帅帐的时候,一个斜挂着公文袋的骑兵催促着胯下骏马朝着安江顺所在地方向冲来,“吁…!”来人在安江顺身前数步停下,马蹄落地,骑兵跳下战马走到安江顺身前从公文袋取出一封火漆封好的公文双手递交给安江顺说到:“都督,长安八百里加急!”

    “嗯?”京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用八百里加急送来消息,安江顺接过信封让人将骑兵信使带下去休息,他迅速拆开信封,抽出信纸迅速看完,越看安江顺的心情越是沉重,脸色也逐渐变得阴沉,似乎是有大事发生,突然安江顺止住脚步转身沉重的对周围众将说到:“皇后崩逝了。”

    “什么!王皇崩逝!”莫鱼吃惊的说到,这王皇后正是中年怎么突然就死了。此前也从未听闻近来王皇后身体不适或患有重病啊,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隐秘?

    “没错,皇后崩逝,而且不是正常逝去。”安江顺语气沉重,将手中的信纸递给莫鱼让几人传阅,“信是月婵送来的,皇后死于中毒,某想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这说明后宫争宠开始了,并且有妃子为了争宠为了皇后之位不惜毒杀了皇后娘娘。”

    “月婵让某尽快返回京城,这也是圣上意思,赈济百姓,撤军之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即刻启程南下返回京城!”安江顺转身对彭宇说到:“立刻收拾行装,此次南下轻装简行,亲卫营五百骑兵随我南下,其余人跟随大军返回渤海!”

    “是,都督!”彭宇急匆匆离去。

    安江顺将目光转向莫鱼几人说到:“来不及讨论了,莫鱼你率本部驻守平壤,骑兵三营、神射手一营以及其他三个师各抽出一个营协助你,其余人一月内回师渤海!”

    “我等谨遵都督之令。”

    “莫鱼,让你驻守平壤是某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你不仅要维持平壤治安,同时还要想办法将一部分高句丽精锐转化为我军助力,让他们去驻守边界提防新罗人。”

    “末将明白。”莫鱼对安江顺揖手行礼后说到:“都督一路小心,此次南下返京不比以往,京中定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不断。”莫鱼小心翼翼的说到:“末将还担心一旦都督你回到京城,恐怕有人对你不利。”

    “笑话,谁敢在此时对我不利,皇后崩逝,某在后宫便再无瓜葛谁要是在此时对我不利那便是将我推到另一方,京中那些老狐狸不会如此的。”安江顺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担心的只有李月婵此时怎么样了,李月婵刚刚回到家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想必此时已经哭成了泪人,一想到此,安江顺就心痛无比,他暗暗决定一定要揪出背后之人,替佳人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