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23章:遭遇
    二十一日清晨,安北都护府中军都尉伏风急速走进了都护府衙门,找到正在书房批阅文公的胥合汇报到:“长史,斥候从阴山传回消息,称突厥人有异动。”

    胥合头也不抬的问到:“什么异动?”

    “多路斥候均称突厥人正在拔营,应当是准备撤兵了。”

    “当真?”胥合将手中的公文搁在一旁抬头看向伏风,想从伏风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伏风赶紧回到:“连续三路斥候都称看见突厥人正在拔营。”

    “收到消息之后末将也立刻派出了更多探子赶往突厥主营,想必很快就有消息传回。”

    胥合当机立断对伏风说到:“马上传令东、西、中受降城以及胜州、单于都护府等地驻军集结所有骑兵以及步卒精锐全部配备战马!”

    “长史?不等探子回报吗?”伏风问到胥合,胥合摇摇头:“慕容琦率军南下与我们对峙一年有余,没有特殊情况他不会撤兵,既然突厥人有拔营迹象那一定是慕容琦收到了来自后方的消息,他的王庭已被渤海安都督踏破,他这是赶着回援自己王庭!”

    “长史,你是说安都督他成功了?”伏风有些一些怀疑的问到,虽然各种传闻都说安江顺很厉害,但是他还是有些怀疑安江顺能以三万之兵深入漠北草原腹地将突厥后方搅得天翻地覆,逼迫慕容琦不得不撤兵。

    见自己属下有些怀疑,胥合笑了笑说到:“安江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家伙,从开元三年以活字印刷术进入圣人视野,同年又因幼年杀死大虫得到圣人垂青进入军中,进入军中后,安江顺此人立刻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历经北庭大战、霍林郭勒关防守战、渤海围剿契丹叛军等战斗后积功升迁至渤海任渤海都督,而后又连续收服了关内契丹人、靺鞨人一年多以前更是以渤海之兵独拒三国联军不但如此他还趁此机会在开元八年初占领了平壤彻底恢复了我大唐安东都护府之疆域,所以安江顺要是做了什么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不足为奇,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安江顺大都督排兵布阵!”

    “而且此次,慕容琦倾尽全力南下,后方空虚,安都督能突袭成功也在本官意料之中,只是本宫没有料到安都督动作如此之快,不到一月时间就成功迫使慕容琦撤军。”

    “既然知道突厥后方空虚,为何此前朝廷不派兵偷袭突厥王庭呢?”

    “安都督能成功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成功,更何况突厥人也会在王庭留有一定力量守备,而且突厥男子上马为兵,下马为民,一旦突袭不利就会陷入数万甚至十数万突厥人围攻,普通牧民虽说战力不强,但一人一口吐沫也足以淹死大军。朝廷也不敢轻易派兵,只有安都督才能让朝廷那些老爷们信任。”

    “最重要的是朝廷已经没有骑兵可派,左右龙武军一大半都在我安北,剩余一部分在西边震慑吐蕃人,其余各部骑兵不是太过于分散,就是无法承担如此重任,你说说我们还能从何处调兵?”

    “末将听闻开元六年到八年圣人不是在关中招募了一批健儿从军为长从宿卫吗?”

    “哼,那是朝廷禁军,轻易能动?”胥合瞪了一眼伏风,“行了,这些话押后再议,现在最重要的是战事,安都督身边只有三万之兵,进入草原唯一的后援就是我们安北军,若是安都督在南下途中遭遇突厥人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所以我们必须尽快集结各地的守军追上突厥人。”胥合略有些担忧地说到,慕容琦前两日还在积极备战,今日突然就要撤兵,这肯定是安江顺成功了,按照此前的计划,渤海军成功突袭后会以骑兵主力南下与他们南北军南北夹击撤军的慕容琦,若是因为他们安北军没有及时追上慕容琦导致渤海军陷入危险之中,他胥合难逃其咎。

    胥合又对伏风说到:“行了,马上令人传达本官命令,按之前计划集结军队追击突厥人!与渤海军一同南北夹击慕容琦!”

    “是!”

    伏风赶紧回到胥合,他刚要离开,胥合出声叫住他:

    “让所有骑兵先行赶往单于都护府以北,阴山以东集结!时间紧迫,你率骑兵先行出发,另外要尽快联络上安都督,两军南北夹击慕容琦,此次一定要将突厥人留下!还北地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末将晓得了!”

    伏风急匆匆跑向都护府府衙后院召集所有传令兵,将命令传达给所有传令兵,对着伏风一声令下十余个传令兵从安北都护府后门鱼贯而出跳上战马,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去。

    二十二日早,伏风率领安北都护府治所驻扎的五千安北军骑兵以及左龙武军三千骑兵先期出发赶往指定地点汇合了东受降城,单于都护府与胜州三地骑兵共计两万骑兵沿着长城朝霍林郭勒关防线方向急行军,探子已经探明了突厥主力动向,突厥主力正朝着东北方向行军,伏风虽然不明白慕容琦为何要朝东北方向行军,但这并不妨碍他追击突厥人。由于慕容琦留下了两三万人断后,伏风迫不得已只能沿着长城行军以此绕开断后的突厥军队。

    纵然伏风想不到更多的战略布局,但是进过胥合提点,伏风深知若是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追上慕容琦便会陷安江顺与不利之境地,作为大唐将领,无论怎样,他也不能使自己的袍泽于危险之中。尤其是安江顺身份地位还那么特殊,若是安江顺遇到危险处了什么意外,那他还有长史都会被朝廷追究责任。

    “加快行军速度,只要马受得了,人没事就以最快速度行军!”伏风大声对左右将领下令。

    一天后,探子回报,他们距离突厥人只有两百里路,目前还没有发现渤海军踪迹,就在伏风有些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南边有传令兵匆忙赶来将命令公文交给伏风,伏风迅速打开命令,是胥合的命令,胥合在命令中称安江顺的信使到了安北都护府,早在五天以前渤大军就已经南下了,此时应当在阴山东北七八百里的草原上,具体位置不知道,只能让伏风自行探查,不过能肯定的是渤海安都督已经聊到突厥人要赶往霍林郭勒关急援被俘的王庭高层俘虏,没有具体行踪的情况下,伏风只能下令让大军死死的咬住突厥人的尾巴,在突厥人后方两百里的位置上尾随突厥人,以游骑斥候监视突厥主力,一旦发生异常伏风也能随时带兵进入战场。

    就在伏风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西北方向,安江顺带着手下两万骑兵急速前进,为了尽快发现慕容琦的动向,安江顺将探子放到了五百里之外,以主力为圆心朝四周探查,就在二十四日这天,两个探子从东北方向匆匆赶回对安江顺汇报,他们发现了敌人踪迹,此时正在朝东北的霍林郭勒关方向急行军,听到这个消息,安江顺赶紧召集文间、武陵几个骑兵将领还有两个契丹千夫长布置下一步行动计划,分兵的第二天安江顺就已经想到了慕容琦不会直接回援王庭而是东进拦截撤退的步卒队伍,以慕容琦的头脑很容易就会想到渤海军出兵草原的真实目的,安江顺判断慕容琦一定会猜到他会将慕容琦以及众多突厥贵族家眷掳走带回渤海。

    想到这里,安江顺立刻下令让骑兵转向东边朝着东北方向前进,由于没有更详细的情报,安江顺只好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让人将自己的猜测通知皇甫屯和安延偃,一方面又给霍林郭勒关等边境关卡传令加强戒备,同时他则带着两万骑兵朝霍林郭勒关方向搜索前进,管他慕容琦在什么地方,只要慕容琦想要就回自己的家人就必须赶往霍林郭勒关以西拦击皇甫屯和安延偃的队伍。

    只不过安江顺没有想到但是他们距离霍林郭勒关还有七八百里,探子就发现了慕容琦的踪迹,安江顺赶紧问到斥候情况是否属实,得到斥候的肯定的回答后,安江顺立刻下令大军转进朝突厥方向进军,大军还未出发,就又有探子来报,他们周围有大量突厥骑兵探子,他们的踪迹应该暴露了。

    由于突厥人斥候太多,林澜的斥候营兄弟根本忙不过来,踪迹的暴露是肯定的了,安江顺立刻下令全军做好迎敌准备。

    “都督,我们还未联系到安北军,此时开战极易陷入敌人重围,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先行撤兵在突厥人周围游走,联络到安北军的袍泽再行决战!”文间对安江顺建议到,安江顺摇摇头说到:“狭路相逢勇者胜!若是我们未战先撤不仅会对士气造成影响,而且还会让慕容琦看出我们的虚实穷追不舍,这一战避无可避,我们不仅要打,而且还必须要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