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33章:南归
    开元九年六月七日,安江顺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自己的府库中挑出了最好一套珠宝还有大量毛皮以及八匹宝马作为自己的聘礼,而后又令原渤海马政司如今的安东都护府马政司立刻挑选32匹红色骏马,颜色越红艳越好,而且最好还要是八匹体型接近的战马最佳。

    为了达到安江顺的要求,马政司的大小官员那是手忙脚乱的跑到各个马场以及军营寻找符合安江顺要求的战马,好在渤海境内的契丹人、靺鞨人不少加上官家自营的马场以及军队牧场有数十万匹良马,不到两天时间就找到了四十匹符合安江顺要求的红色骏马。

    骏马准备好了,郭子仪、彭宇两人挑选的仪仗兵也选出来了,六月九日安江顺召开了南下前的最后一次军阵会议,会议上安江顺强调了自己离开后都护府的运作,包括运河的修建以及几条主要河流的河堤维护将作为农耕过后的重要任务,四五月爆发的洪水灾害给渤海百姓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安江顺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一次。

    将一切都安排妥善后,安江顺便下令出发了,一行千人每人两马于开元九年六月十日下午踏上了南下的道路,好在安江顺母亲也是从小生活在马上,以女子之身跟上安江顺他们的速度不算困难,为了保证速度,此次南下,安江顺没有用马车运送货物,而是选择了马匹驮运,每匹良马驮运百斤货物非常轻松。

    一路急行三日后抵达了卑沙城,坐上水师战船从卑沙城南下登州港口,来自草原深处的阿史德氏还有安延偃等安氏族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和安江顺最初一样,也晕船了,安江顺自己现在倒是习惯了海上的颠簸,其实在渤海湾内行驶船只并不算颠簸,上一次安江顺从平壤城外坐船南下之时在外海航行时那才叫颠簸,整个人都不好了,也正是那一次过后,安江顺惊奇的发现自己不晕船了,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吐着吐着就习惯了吧。

    “阿娘,你没事儿吧。”安江顺敲响了阿史德氏的船舱,里面传来阿史德氏虚弱的回答:“大郎,为娘没事儿,只是有些不断习惯这海上颠簸。”

    “娘亲,等下孩儿让医官给你送来一些安神汤药,喝下药汤你在睡上一觉便无恙了。”安江顺对舱内的娘亲说到,阿史德氏没有回话,想必是因为头太晕已经睡了,安江顺吩咐船舱外守卫的水军士卒说到:“随时听候吩咐,老夫人有何要求立刻报告某。”

    “是,都护。”士卒赶紧微微低头回到。

    渤海水师将士,噢,不现在应该是安东军水师在开元七年八年两年内对联军作战时立下了大功,安江顺在开元八年回长安时奏请李隆基经李隆基以及三省宰相与兵部商议后将丹东、辽州等港口的水师各式战船、运输船统一整编,正式设置大唐渤海水师,全军一共二百七十艘战船,四百九十艘运输船共计三万将士以及两万各式俘虏作为最底层的浆手,增设水师提督一职,由孙凌任第一任水师提督从四品下,孙凌这个原本在渤海军体系不是很受重视的水军将领立刻成为了成为了渤海军体系中第二梯队的将领,而整个渤海理论上的总体兵力也由原本的十万常备军扩编为十三万五千人,其中就包括三万水师将士。

    此次渤海大都督府改建安东都护府后,孙凌的水师也顺理成章的改成安东水师,并且有李隆基的诏令,凡是参加了国内城和平壤之战的将领只要官阶未过正四品全部官升一级,士卒赏半年军饷,孙凌又成了从四品上的水师提督。

    卑沙城也被建设成为了渤海以北的最大的军港商贸港口,孙凌的水师提督衙门也设在卑沙城,此次安江顺南下孙凌也亲自登船护送安江顺一行南下,安江顺在船头望向西边,今日万里无云,可以清楚的看到西边的日落,就在安江顺沉浸在日落的唯美中时,孙凌走到安江顺身后说到:“都护。”

    见孙凌站了过来,安江顺随意的问到:“孙凌,水师现在发展的如何?”

    “回都护话,我水师自打进入开元九年后已经更换了三十艘大型战船,实力更胜以前,留守高丽郡的水师战船也换了一批新战船,实力大增,按照都护命令,水师将士日夜枕戈待旦在海上巡航提防东面之倭国势力。”

    “倭国人内部纷争不断,某此前已经派出信使出访倭国邪马台王国,争取一部分倭国人站在我大唐一边,分化倭国人。”安江顺转身朝向东北方向说到:“若是成功与邪马台王国等倭国势力修成友好,水师兄弟也就不必如此辛劳日夜在海上巡逻了。”

    “末将替诸水师兄弟谢都护爱护之情。”

    “你也不要拍某马匹,某也不是单单为了你们水师将士,更重要的是如此也能使得所有北方百姓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忧家园因战火而毁。”

    “都护深谋远虑,末将不及也。”

    “虽说如此,你也不能掉以轻心,纵然邪马台等国与我们修好,但倭国内部还是有不少藩国窥伺我大唐沃土以及半岛上那个新罗国更是心腹大患。”

    “都护,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讲。”

    “此处只有你我,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都督,新罗国与我们还处在交战状态并未签订和约,末将认为只需我水师出动百余艘战船封锁新罗国海岸不让任一艘新罗国船只出海,如此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凌对安江顺建议到,安江顺点了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封锁海岸线让新罗人渔民不能出海捕鱼,让新罗不能出港贸易,如此一来新罗国内必定是怨声载道,攻城者攻心为上,若是能不直接用兵就使得新罗国彻底臣服献上降表这肯定要好过直接出兵新罗,从第二次国内城战役开始,将士们已经连续征战两年时间,纵然安江顺治军严明的同时有十分为军中将士考虑,但也不可避免的军中有部分将士出现了厌战情绪,而且连续数次大战,老兵损失很多,安江顺又不想让百姓承担过多的负担,因此到安江顺离开渤海城前安东军都未恢复大战前的兵力配属。

    “既然你提出了此建议想必已经有了腹稿吧。”安江顺问到孙凌,孙凌立刻揖手称是,紧接着孙凌给安江顺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安江顺听罢满意点了点头,孙凌的计划很是周全,以平壤为基地,以一百五十艘战船视情况组成五到十支乃至十五个团在新罗国沿海交替封锁,驱离渔船,若是发现商船便直接扣留,将商船押送回平壤城充做军资,其中十分之一作为赏金由将士们平分以此调动将士们积极性,见孙凌计划还比较周全,安江顺也就同意了,他对孙凌说到:“一百五十艘还不够,在增加五十艘战船,另外,将这赏金由全军将士均分改为俘获商船的该团将士均分。”

    “末将记住了。”

    安江顺想了想又对孙凌说到:“若只是封锁海岸收效不一定大,某建议汝可在适当时机选择合适的地方登陆劫掠沿海城镇,不过汝须谨记行事前必须有完全之策,凡事都要以大军安全为前提。”

    “末将谨记都护教诲。”

    ……

    从卑沙城出发,五日后安江顺一行在登州港上岸,在登州休整一日,让阿史德氏等安氏族人缓一缓,恢复体力,而这这一天安江顺也没有闲着,他带着彭宇几个属下在登州城内大肆采购,包括给李隆基、李月婵的礼物,还有千余人队伍沿途所需要的补给,按照惯例,安江顺这等大员可以在沿途驿站住宿吃饭,但是此次安江顺他们一行光是战马就有两千匹,每日需要的草料就已是沿途驿站无力承受的数目,所以安江顺必须自己准备草料还有口粮,这些东西从北海海运而来属实没有必要,安江顺在出发前就计划好了,所需要的物资待抵达登州后就地采购,登州港乃是河南道最繁忙的港口,来往商旅众多,根本不愁买不到货物,顺带着安江顺还买了不少比较优质的珍品,光是这大珍珠安江顺就买了一箱。

    安江顺也不怕有人说他贪污,他征战四方,不知道收缴了多少战利品,这个世界的大唐律法可没有规定一切战利品必须充公,而且安江顺也不是一个吃独食的人,不管是军中将士还是朝中大臣乃至李隆基这个皇帝都有打点上贡,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六月十八日上午,安江顺一行继续南下,沿着黄河南岸途径济南、滑州、郑州、东都历经了四十七天于开元九年八月四日下午赶到了长安城外五十里处的驿站,安江顺决心在驿站休整一日养好精神整理易容明日再精神抖擞的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