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336章:婚期敲定
    安江顺话音刚落,龙椅上的李隆基立刻就笑了,他对安江顺说到:“安卿安心,朕不会相信这些谣言。”

    李隆基确实也没有相信朝中那些大臣对安江顺的诬陷,安江顺可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起来的大将,怎么可能因为朝中一些大臣的诬陷,而且李隆基又不是傻子,他怎么不知道这是朝中一些大臣见到安江顺越来越受到重用因此心中产生了嫉妒这才编造谣言中伤安江顺。

    当然李隆基也知道安江顺麾下十几万精锐还有大量归附大唐的少数民族骑兵,而这些骑兵名为归顺大唐实际上只听从安江顺的征召,确实有威胁到中央的可能,不过安江顺对自己忠心耿耿,马上也要成为自己的女婿了,李隆基对安江顺还是不会怀疑的,安东军队强大,等日后北方彻底稳定后再将一部分精锐调入京城作为京城禁军不就解决了,以安江顺的忠心是肯定会严格执行自己的命令,李隆基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肯定对安江顺的看法,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有袁思博的预言在,李隆基已经深信安江顺就是那个会拯救大唐的将星。

    至于李隆基为何对袁思博深信不疑那自然是因为袁思博师承袁天罡一派,而袁天罡一派的人历来都是大唐皇室最相信的道教宗门,李隆基作为帝国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李隆基对袁思博的批言深信不疑,而且袁思博说出了关于安江顺的批言后立刻便挂印退隐了也符合袁天罡门人的作风(此段纯粹瞎编,千万别当真。),加之安江顺这些的表现那也确实展现出了一代军神名将风范,李隆基自然就相信了安江顺就是那个预言中的将星。

    至于张说等人对安江顺的污蔑之言,李隆基是不会相信的,不过他也不会因此去责怪处置张说等人,想必任何皇帝都不会希望看到自己麾下大臣和和睦睦抱成一团,如果是那样他这个皇帝的屁股就要坐不稳了。

    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只不过安卿,安东都护府十余万大军,朝中官员有所担忧也实属正常,朕信任你,却不意味着所有朝臣都信任安卿你,这也是诸位爱卿关心国事才会如此,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就伤害了同僚之情。”李隆基顺带也对安江顺说,让安江顺不要因为这些事情伤害了同僚之间的感情。

    安江顺赶紧说到:“陛下放心,微臣也不是那么小肚鸡肠之人,不过是一些无凭无据的谣言而已,臣不在乎,臣为人处世之坚信一点,那便是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此四个字就应当让朝中诸大臣听听,好一个问心无愧啊!”李隆基大声说到,就算安江顺说到全都是奉承话那他也很高兴,毕竟就算是如此的场面话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当着这么多人说出这样的话。

    “安郎,十五日朝会上朕会正式下旨确定卿与月婵婚期,我大唐自开国后还从未有任一驸马在边疆任职之先例,汝乃首例可一定不能让朕失望。”

    “臣定当一心为朝廷效命不让陛下失望。”安江顺立刻回到皇帝,李隆基诶了一声立刻说到:“安郎,为何还称朕为陛下,应当称上一声岳父了。”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好,很好!”李隆基大笑着说到。

    从皇宫中回到自己府上,张守珪、程野两兄弟还有安江顺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已在府上等候了多时,就等着安江顺带回好消息,见到安江顺回来,两个人立刻迎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到:“安郎,情况怎么样?”

    “怎样啊,安郎,陛下怎么说?陛下收到聘礼高兴吗?”

    “你们就不能一个人一个人问吗?”安江顺无奈的说到。

    一旁的阿史德氏见到自己大郎和两个结义兄长还有两个弟弟相谈甚欢,阿史德氏开心的笑了,这就是她一直所希望看到的事情,兄弟和睦,至于安延偃,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什么话语权了,他除了一个便宜养父的身份外在安江顺身前没有任由优越感,以往是安江顺寄人篱下,如今两人身份调转,他成为了寄人篱下的存在,从被迫南迁的那一刻开始,安延偃就知道今后要仰仗了自己这个继子了。当然后面慕容琦大军战败遭到重创后,安延偃也不是没有想过继续留在草原当自己的酋长做土皇帝,然而在跟安氏族人一同南下的还有安江顺麾下三万将士以及沿途护送的安北军骑步兵,安延偃完全不敢表露自己心里面的真实想法,再到后面进入霍林郭勒关,长城以南后,安延偃也就打消了留在草原的念头,按照唐人的话来说,就叫做木已成舟。

    虽然因为从前的事情,安延偃和安江顺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阿史德氏这个粘合剂的作用下,两个人也没有爆发什么大冲突,只是互不说话罢了,若不是因为今日乃是六礼之聘礼,安延偃绝对不会与安江顺一同进宫,没有办法到哪家庙念哪家的和尚,如今在大唐为官,安延偃必须仰仗着以往自己的看不起的继子鼻息,安延偃内心的想法也慢慢的转变,将安江顺视作了自己的亲儿子,只不过他这个亲儿子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友好,不搭理。

    见安江顺半天不说话,几个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刚才的行为太招人烦了,于是张守珪作为最年长者作为代表开始‘审问’安江顺。

    “安郎,陛下高兴否?”

    “非常高兴。”

    “陛下可有手下聘礼。”

    “自然。”

    “那陛下有定下婚期吗?”

    “尚未,圣人说要先询问太史令,具体婚期将在月中大朝会当着文武百官之面宣布。”安江顺回到。

    “什么,看样子,陛下很是重视此次婚事啊。”程野吃惊的说到,竟然在月中大朝会上宣布婚期,足以见到李隆基对此次婚事的重视。程野表示实名羡慕,不过这种事情也是羡慕不来的,在场的几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安江顺这样的运气和能力能让长公主和陛下两人同时喜欢上。

    程英豪作为子侄辈曾将差点酒楼冲突一事被牵连,不过也正因为那次的事情,程英豪和安江顺有了几次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对于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叔父,程英豪也是非常羡慕,可惜他体弱多病上不了战场,也只能羡慕了。

    “大朝会宣布,为兄估计婚期大致会在十月中旬。”张守珪推测到。

    程野也点了点头,多半就是这个时间了,再往后就要过年了,向来不会选择在隆冬时节成婚。

    今日只有三兄弟在,没有家长其余兄长的干扰,又有婚期将定的喜事,安江顺让仆人给他们准备一只烤全羊搬到院中的凉亭下,今日三兄弟一定要不醉不归。

    七八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日既仲秋之日的大朝会上,李隆基挡住长安文武百官说到宣布了李月婵和安江顺的婚期,高力士拿出一封翰林学士院一早就拟好的圣旨宣读,圣旨中很长一段废话,其中心思想就只有一句那就是钦天监已经确定了长公主和安江顺两人的婚期,五十天后的十月八日就是一个好日子,宜婚嫁。

    同时李隆基为了表示自己对李月婵的爱护还另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圣旨中提到,李月婵和安江顺完婚后,李月婵将会跟安江顺北上返回渤海居住,为了彰显皇室之威严,将由皇库出资八十万铜钱在渤海城修一座豪华公主府作为李月婵的一部嫁妆,另外呢,圣旨中也说了,考虑到北方边境问题的特殊性,安江顺将继续留任安东都护府都护一职,不仅如此,李隆基还加封安江顺银青光禄大夫,如此一来,安江顺便是文武皆备了。

    圣旨刚刚宣布完毕,张说就站了出来大胆的表示了对此圣旨的质疑,看到张说有站了出来,连宋璟这个老好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心中说到好歹你张说也是堂堂兵部尚书吧,怎么就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呢,什么事情都要掺和进去,如此给皇帝添堵,不被贬才怪呢,不是每个皇帝都会喜欢直言不讳的臣子的,尤其是你张说掺和的还是人家皇室家事,不见朝中这么多的皇室宗室以及人宗正李阳都没有表示反对的意思吗?

    听到张说又开始说违背礼制,李隆基笑着的脸庞立刻就阴沉了下来,眼神已有不善了,心中也要有些后悔重新任用张说了,给自己找来了一个麻烦。

    就在大殿内气氛低沉压迫众人已经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程阳煦起身走到了大殿中央朝着李隆基揖手行礼,而后问张说:“张尚书,本将有一言当着圣人还有诸位同僚不知当讲不讲,你说本将是讲还是不讲呢?”

    “程将军有何话不妨直说,只是莫要失了公允。”

    “本将绝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本将只想问张尚书一事,陛下嫁女乃是皇室私事,张尚书作为外臣既不是皇亲又是宗正也不是礼部尚书,此事与张尚书有关吗?还是张尚书觉得自己可以替圣人做决定呢?”程阳煦果真没有任何偏袒,他的每一句都是从“中立”角度提出的,这皇上嫁女那是皇帝自家之事,你一外人有什么资格过问甚至说对皇帝的决定表示出了明确反对之意。

    程阳煦之言句句珠心,张说脑海中不断思考要如何反驳这姓程的家伙,若没有程阳煦站出来,今日最多只会让皇帝不高兴,可有了程阳煦如此一说,皇帝肯定对自己有不满了,要是不能将程阳煦之言驳倒,他今日定会被圣人责罚,说不定还会因此而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