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崇祯有把枪 > 第十二章 火铳
    斑驳陆离的火铳,铳口生锈,枪管开裂,铳柄有蛀虫啃过。

    “朕不是让你好好挑选吗?”

    王承恩笑盈盈道:

    “二十把火铳才花了二十两,郭游击说了,一回生两回熟,给奴婢算一两银子一杆。

    二十两银子!足够他吃一年小米粥,买两套皮边弁服。

    “皇上有所不知,火铳都是万历年间的旧物,放在神机营仓库几十年没动,虽容易炸膛,好在价钱便宜,很划算的!”

    王承恩云淡风轻,仿佛炸膛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朱由检三观又被重塑。

    ”好了,朕知道了,”

    朱由检不再说下去,再说怕影响士气。

    戚少保以为,兵不在多而在精,朱由检也是这样以为的。

    朱由检计划以内操为由头,进行淘汰机制,先将紫禁城内几千个太监淘汰一批,然而每天从外面招募一千人,只留十人加入训练,他的兵必须百里挑一。

    之所以搞一个内操的名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阻力,毕竟皇上直接练兵,这听起来就有点恐怖。

    大毒枭留下的黄金,足够挥霍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还会继续抄家,一番折腾下来,破产当然是不会破产的。

    京师多久才会沦陷,朱由检也不知道,不过肯定要不了三个月了,顺军东征的进程已经大大提前。

    三个月时间把普通人训练成铁血强兵,当然是只有穿越小说里才会发生的情节。

    大明已经烂到了根儿上,不是主角光环振臂一呼就能改变的,逆天改命只是网略小说里才有的狗血情节。朱由检现在要做的,是好好练兵,多多搞钱,为三个月后跑路做好准备。

    手上有了可靠的军队,就能保住身家性命,逃到南京,而且不会被左良玉之流架空成傀儡。

    朱由检拿出个小蜜蜂喇叭,清了清嗓子,喇叭里发出刺耳沙沙声,众人安静下来,惊恐朝这边打量。

    “咳咳!

    啊!喂!喂!

    喂喂喂!

    愿意加入中卫军的,每月两两银子,一石米,战死还有抚恤金····”

    小蜜蜂将朱由检难听至极的嗓音扩大数十倍,在皇宫上空回荡。

    众人大眼望小眼,被巨大声音吓住,不知所措。小蜜蜂带来的震撼实在太过强烈,他们没有被当场吓死已经算是心理强大了。

    “所有人都听着!现在,围着紫禁城跑一圈,想当兵的,给朕跑快一点!朕今天只要八十个人!前面八十个跑完的,就可以领银子,参加内操了!”

    朱由检说罢,把小蜜蜂收好,点燃雪茄,吞云吐雾不怀好意打量众人。

    众人愣愣站在原地,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脸上露出怀疑神色,更多人用一种关爱智障少年的眼神偷偷瞄着皇上。

    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足够一个三口之家生活两个月,普通县令的俸禄也不过区区四两。能拿到一两的,就是总兵参将的家丁了。

    “朕只要八十个!快跑罗拉!”

    朱由检大声喊叫,从裤裆中掏出鲁格尔左轮,潇洒的转了轮毂,像奥运会50米短跑裁判员那样,将手枪举过头顶,扣动扳机。

    左轮手枪发出闷雷吼叫,单身持枪故作潇洒的朱由检,被后坐力震得手臂发麻,几个胆小的太监吓得当场尿了裤子。

    巨响惊醒了众人,终于有人反应过来,拽步就跑。

    紫禁城长宽各有上千米,一圈跑下来,就是小半个马拉松了。

    朱由检不想培养军中王军霞,不过筛选总得有个标准,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标准就是耐力和体力。

    锦衣卫太监都不算好兵源,理想的兵源应该是纤夫、矿工、水手等,不过现在没这个条件,也没时间。

    高文彩望着滚滚人流,迟疑不决道:

    “皇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是,皇上,这样跑会出人命的······”

    朱由检像是听到一个极好笑的笑话,笑了一会儿,表情肃穆。

    “建奴虎踞辽东,流寇肆虐北直隶,我辈军人,正当马革裹尸,努力到不能再努力,炼到死为止!”

    高文彩愕然。

    朱由检上前踹他一脚:“还愣着干嘛,跟着他们一起跑!”

    不等高文彩反应过来,朱由检已经踩着军用战靴,调整呼吸向人群追去。

    高千户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跟上去。

    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战靴有规律的跳跃着,红色宫墙纷纷往后退去,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了龙啸特种大队训练生涯。万米长跑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甚至没能达到日常训练的标准,而被他魂穿的崇祯皇帝,平时也是个练家子,耍得了大刀,拉得开硬弓,据说八极拳打得很溜,如果有机会御驾亲征,手刃多尔衮应该没啥问题。

    锦衣卫太监们身材瘦削,这样的体质,当然不能承受高强度运动。

    跑了两里路,便有老弱病残倒下,大口喘气,有些人一旦倒下就站不起来了。

    乱世之中,今天不死,明天也会死,累死也算死得其所。

    一个时辰后,九百多人的长跑大军,最后堪堪几十个站在朱由检面前,据说途中已经猝死了两个。

    排在八十开外的人,被告知明天可以过来参选,不过只有三次机会,他们在王承恩那里领了两钱银子,各自回去了。

    八十人极度疲惫的站在朱由检面前,有些人瘫坐在地,还在大口喘气。

    朱由检微微一笑,这些人具备长跑天赋,意志力远在普通人之上。

    让大家歇了会儿,喝了点水,然后开始列队。

    “整队!”

    四周响起高文彩竭嘶底里的吼叫。

    各人乱七八糟的站在一起,为谈不上什么队列,所有人都累的精疲力竭,大口喘气。

    朱由检走到面前,大声道:“你们,通过了第一次考核!以后就住在宫中,先住在帐篷里!“

    ”今天开始,朕要带你们训练火铳!建奴擅长弓马,以骑射为本,不过自天启年间开始,他们也用上了火器,”

    朱由检目视前方,大声道:“多尔衮注重火器,那是因为他爹努尔哈赤当年在宁远被火器炸死了!建奴有枪,朕也有枪,而且朕的枪要比建奴的好!”

    “诸位今天站在这里,就不用为衣食所忧,朕给你们的,比给九边重镇的还要多!朕还要给你们从来没有过的荣誉!”

    朱由检越说越显激动。

    “绕紫禁城跑只是第一步!以后会有更多的考验等待你们!记住!朕要的是精兵,万里挑一的精兵!而你们,就是朕的兵!”

    “闲话少说,分成三组,每组二十人,准备排枪训练!训练不合格者,明天就别来了!”

    刚刚跑完数万米,这些人几乎全部累趴下,现在又立即进行持枪训练,不得不说朱由检已经疯了。

    尽管很不情愿,很快地,八十人还是排成三排,每排二十多人,队伍颇为凌乱,朱由检并不在意,如果时间充裕,最好按部就班从最基础练起。

    甚至可以像后世天朝那样从叠被子练起,不过眼下是不可能的。

    留给朱由检的时间不多了。

    “朕十五岁起练习骑射,而今百步穿杨,每发必中,靠的是什么!唯手熟尔!”

    王承恩满脸惊愕,他从小和皇上生活在一起,朱由检从没碰过火器,更别说什么百步穿杨。

    公公当然不知道,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何止是能百步穿越,百米之外,枪枪爆头也不在话下。

    哪怕是从没碰过枪的人,给他打个十几万发子弹,不说变成枪王,枪枪爆头也是能做到的,唯手熟尔。

    然而,以朱由检吝啬的性格,是不可能让人这么挥霍的,他没那么多子弹。

    “皇上,准备停当,开始练吧!”

    十个锦衣卫番子与十个年轻太监组成的队列手持鲁密铳,瞄准五十步外一排木桩,准备射击,脸上都充满紧张神色,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火器。

    千万不要炸膛!千万不要炸膛!

    朱由检在心里默默念。

    一声令下,金水桥上传来震耳欲聋的枪响。

    火药燃烧起大股大股的浓烟,将人们淹没,朱由检望着浓浓白烟,心中焦虑不已。

    烟雾中传来痛苦呻吟声,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前排一个瘦削的年轻番子手握鲁密铳,枪管已经炸开,地上散落着些细碎的黑色粉末,像被火场被救出来似的满脸乌黑,头发被烧焦。

    高文彩连忙对那番子道:“赵动山,没伤到!别怕!”

    铅弹没有射中这个倒霉番子,子弹擦着他头皮飞过。

    远处木桩上,二十把鲁密铳,射中目标的,堪堪不过不过一两只。

    朱由检转身望向那番子,充满关切道:“没事就好,你叫赵动山?”

    赵动山摇摇晃晃来到身前,就要下跪,朱由检扶住他,生怕他在自己面前猝死,毕竟刚跑了两万米,又被火铳吓得半死。

    “是,皇上。”

    齐孟盯他看了一会儿,好奇这个瘦子是怎样跑完全程的。

    “为何想入中卫军?”

    “回皇上,小人想去辽东杀鞑子,给俺爹报仇!”

    “为你爹报仇?”朱由检目光凝重,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动山继续道:“天启初年,俺们全家在山东过活,鞑子南下劫掠,把俺爹打死了,俺娘带着俺躲在村子废井中,才侥幸不死。”

    “我活着,就是要给我爹报仇,杀鞑子!”

    朱由检上前拍拍他肩膀:“好!你找对了,朕就是要训练你们,带你们回辽东杀鞑子的!”

    赵动山连忙将乌漆嘛黑的脸擦洗干净,收腹挺胸,目光炯炯望向前方。

    高文彩凑到崇祯皇帝身边,压低声音道:“皇上,臣以为,可先弓弩练起·······”

    朱由检摇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练成一个弓手并将其投入战场,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火铳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训练得当,训练时间充足,普通人只要三两个月,既可以上阵杀敌,而且在战场上,火铳手几乎不受体力限制,也不会像弓手那样,射击两轮便精疲力尽。再有,燧发枪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战场适应能力更强。

    “把火铳举起来,对准前方,保持固定,手不要乱动!”

    高文彩在每杆火铳上吊了块转头,朱由检挥舞马鞭,在队列中来回巡查,发现有动作不对的,有手臂乱晃的,上去就是一鞭子。

    很快有人挨了鞭子,没被打到的人纷纷腰杆挺直,竭尽全力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