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五回 十二
    半塔营兵屯的主动出击导致围攻光山的高阳军的后方出现了新的威胁,这让刘漫天不得不从围攻光山的部队中抽调兵马来稳住这一边的阵脚,并向围攻屯子的高阳兵带话说:“再要后退一步,就把你们全都送去福建喂广东人!”

    得到增援同时受到威胁的高阳兵立刻士气大振,重新向着村寨猛扑过来,箭矢如雨点一般在赵启民他们的头顶落下,压迫得屯子里的士兵抬不起头来。

    在屯子东、南的大车道沟,是北府兵用来抵挡高阳兵的堑壕,此时也被高阳兵夺取填平了。失去了赖以掩护的地形地物,守军根本无法屯子外面立足。特别是坚守屯子西面出口的部队伤亡很大。这些屯田兵只得一面打一面逐步撤入村中。数百高阳甲卒也紧随其后冲入屯子里面。据守村内的屯田军民立刻与高阳兵展开激烈巷战。

    这些人熟悉屯子内的地形,利用夹道、墙壁、柴垛的掩蔽,用弓弩、梭镖和飞石杀伤刘漫天的士兵。当高阳兵冲到近前时,这些北府的军人、家属不分男友老幼,一起冲上前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赵启民手下的百余亲兵全是一色的精壮小伙儿。每人都配备有一把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大砍刀,厚重的刀身特别适合近战或肉搏。赵启民身高力大,刀法也娴熟,手持一把三十斤重的青龙刀神出鬼没。七八个高阳甲卒转着圈跟他打,转瞬就被他劈断了两把腰刀、三条长枪。

    冲进屯子里的高阳兵也杀红了眼,武器捅弯了、砍缺了,就捡起石头砸,石头砸光了就同这群泥腿子徒手肉搏。整个村寨之中死伤遍地、哀声连天,到处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与此同时,对光山的争夺战也打得异常惨烈。刘吉他们在来的当晚也都预计到刘漫天在发现上当以后,肯定会对这个制高点发动更猛烈的进攻。于是,众人连夜加固了高阳军遗留下来的木栅、鹿角,还在半山腰围着白塔挖掘了一条宽六七米,深有四米的壕堑用来阻挡刘漫天的骑兵部队。这些防御工事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刘漫天集中了两千步骑从四面进军。刘吉一共不过五百士兵。可是就在这种绝对劣势之下,北府兵人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同冲上山来高阳兵苦战,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高阳兵每夺占一处鹿角,就要死伤成群的将士。到了晌午的时候,高阳兵如潮水一般漫过了山上设置的十重鹿角,北府兵且战且退到山顶,如今只剩下山顶的白塔附近的一小块地区仍然在刘吉的手中。这块地区周围大约有二十里,刘吉围着白塔修了一座寨墙,寨墙里面是最后的地盘了。倘若光山被攻破,不但山下的屯子失去了屏障,处境会更加被动艰难;而且高阳兵可以沿着山下的大车道绕过半塔营,大摇大摆地向西直抵负责整个河西阻击战的北府军指挥中枢苏家寨,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太子河战场侧翼的压力。

    刘吉明白他现在无路可退,即便侥幸逃脱出来,到了苏家寨也是难免一死。他们就要在这白塔下面同刘漫天决一死战。但是,刘漫天并没有立刻围攻上来,高阳兵们在占领最后一重鹿角之后,随即往后退了一箭之地,离着刘吉四五里的地方开始埋锅造饭——午饭时间到了。

    刘漫天随即派出二十余个亲随前来劝降,他们拿着胡烈、曹芳等人的谕降文告,要求刘吉他们立刻缴械投降。否则,大军攻破山寨以后,对待顽匪要格杀勿论,还说山下的屯子已经被官军攻破,赵启民他们都已经被官军斩杀。

    这个时候,虽然赵启民还活着,在山上也能隐隐约约听见山下的喊杀声。但是高阳兵已经攻占了山下屯子的外围阵地,刘吉他们这一支人马就被隔断在光山上面,失去了与赵启民的联络,确实成为了一支孤军。原本以为能守三四天的阵地,在高阳兵的猛攻之下,似乎一个上午就要完蛋了。

    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光山上的每一个人,如今刘漫天派人来给濒临绝境的敌人一条活路走,使得众人很快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

    有的说:“失败了,大不了就是一死,人谁无死呢?但是,做人不讲忠义还能算是人吗?”

    有的则不以为然道:“如今连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曹老爷都要咱们停止抵抗了,我们再要抵抗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全天下都是朝廷的,我们这一介草民,如何敢跟朝廷对抗?今日再从这里守下去,大家死到一起且不说,没有正当的名义了。我们为谁守土呢?”

    这话说出以后,也有不少人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死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就投降吧。刘吉非常愤怒,将案子一拍,突然站了起来,一手按着剑柄,说道:“决不能投降胡儿子。谁要投降胡儿子,他自己投降,我刘吉是铁打的汉子,惟有以死殉国。你们谁愿投降,请你们自便!”

    主张投降的人,见长官杀气腾腾,碍于上下级关系不好再说话。但如今是大难临头,人心都开始散漫起来,那些有意投降的人虽然不说话,但眼中都露出不服气的神色。

    这个时候,有人赶紧跳出来,打圆场说:“投降不投降,这不是件小事。我看最好请各位都想一想,私下议论议论,然后再开会。现在先散了吧。请使者暂且回去,就说大家伙儿要发扬民主,商议一下。请各位老哥下午再来讨取回音……”

    有人立即说道:“用不着散,如今就商量下去。怕死的去投降,老子决不投降。”

    马上又有人不服气地回答:“投降的不一定怕死,大丈夫要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为谁守土?谁能说得出?”

    刘吉把脚重重一跺,大声说道:“我们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土,为我们的良知和道义守土。虽然我们就要被敌人杀死,可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脊梁骨不能弯,我们老祖宗的精气神儿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