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15章:大船起航
    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三日,这一日是朝阳港造船厂第一艘远洋福船下水的日子,早在两日前安江顺就带着一家子还有镇守府的主要官员赶到了朝阳港,安江顺要亲眼见证第一艘福船的下水,这可是关乎着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大计,安江顺怎能不重视。

    十三日早上,安江顺带着妻子与一双儿女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走进了造船厂船坞,这里是第一艘福船——朝阳号制造的地方,大量工匠正在做大船下水前的最后准备。

    安江顺拉下船头的红布后,在船坞外两艘桨帆船的缓缓拉动下,福船慢慢的顺着涂满猪油的木轨朝着水中划去,一刻钟后,哗的一声,朝阳号成功进入水中,今天风不是很大又是吹向外海的风,船只出港,当然帆船发展至今,大唐的造船师门已经设计出了适应于逆风和横风的船帆以及操作方法,借助了三个船帆互相作用实现船只的移动,让船只可以在逆风的条件下前进,只是速度比不上顺风时的速度。

    趁着水手们在检查船帆和船只有无漏水等情况的时候,安江顺带着李月婵孩子和其他官员走上了一旁的码头,一队士卒开了过来,他们是来帮助船只停靠码头的临时‘纤夫’,这帆船要靠岸可不是简单的凭借风力就能实现的,必须要在纤夫的帮助下实现精准停靠,不然就可能会发生一次撞船事故。

    “走,我们上船!”

    慢慢的朝阳号靠上了码头,安江顺一马当先抱着两个孩子登上了朝阳号,朝阳号其实并不算大,甲板宽两丈半,长十丈,像运输船多过于战船,不过安江顺打造福船也只是为了探索,适航性和运载量才是最关键的需要,至于战斗,在安江顺看来,在火炮出现前,海上的战斗最终取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接舷战或者撞击,毕竟船只有这么大,就算装上了投石机也无法撞在太多的弹药,威慑作用多过于实战作用,结合渤海水师的实战经验后,安江顺决定福船不配备投石机,只在船头尾各安装了一张床弩,船左右两侧安装两具床弩,床弩乃直瞄,在海上的命中率显然要比投石机更高。

    福船的标准载员是六十四人,不过在执行远洋探索任务的时候,可能会降至五十人,以节约船上的资源,十艘福船组成一只船队,一共五百人,足以应对一般的威胁,毕竟安江顺可是打算给探索队配上一队精锐陷阵营,安江顺就不信美洲的土著部落能打赢陷阵营了。

    不过现在船队还没有做好准备,剩下的船只将在两个月内逐渐完工,完工后,所有船只经过半个月适航后便会开启他们的征途。

    “出港!”

    安江顺站在朝阳号甲板最前方大声命令到,水手缓缓的升起船帆到三分之一位置,朝阳号缓缓的离开码头,看着船上水手在不断调整船帆,安江顺不由得赞叹到,果然在这个时代里,敢于上船出海的人那都是勇士,大海的弄潮儿,别的不说,就光是这升帆降船帆,调整方向就不是一般人玩儿的转的事情。

    朝阳号缓缓的驶出了码头,朝着外海而去,安江顺让人取来了一根鱼竿,这可是专业制造的鱼竿,精心挑选的黑竹竹竿经过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当然了比起现代五花八门的鱼竿,这鱼竿也就是个野路子货,不过比起安江顺在真珠河河谷使用的那可就要先进的多了,至少还有一个转轮可以收线,最重要的是他有轻木与芦苇枝做成的浮漂!

    安江顺刚刚把鱼竿准备好,准备装上精心准备的鱼饵的时候,一旁的都尉唐文海走了过来,对安江顺说到:“侯爷,试试这个吧。”自从安江顺受封冠军侯以后,人们更习惯称他为侯爷,冠军侯了,一次区别与其他人,毕竟大将军有很多,但是冠军侯却是独一无二的。

    唐文海递过来的是一块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内脏,见安江顺有些疑惑,唐文海笑着说到:“这是蟹脏,用此物钓鱼更易,这海上钓鱼和湖中垂钓区别较大,要更有耐心才行。”

    “对于几月后的远洋,汝可有了计划。”安江顺一边将鱼钩丢进大海,一边问到唐文海,唐文海是探索队负责人,安江顺还是很想听听他的一些计划。

    唐文海立刻说到:“回侯爷话,自从去年得到侯爷所绘海图后,职下已乘一艘楼船顺海岸朝北走,历经三月有余走到了北海之所,和侯爷描述完全一致,待船队准备妥善后,职下有信心找到侯爷所说海外大陆,寻回玉米和土豆,造福我大唐百姓!”

    听到唐文海的回答,安江顺有些意外,他抬起头看向唐文海说到:“我倒是不曾想到你已经去探过路了。”

    “侯爷不是常常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吗?”

    “好小子,你很对某胃口。”安江顺对唐文海说到:“此次探索海外大陆,某只有一个要求,把兄弟们带回来,不要少任何一个人,若是若是真有什么意外,也一定要带回遇难兄弟骨灰,让他们魂归故里。”

    “职下明白。”

    “还有啊,你们若是抵达海外大陆记住,除了必要上岸补给一些物资外,直接顺着海岸朝南去,明白吗?北方并没有我们要找的东西。”

    “职下明白。”

    ‘职下,职下有一事不解,还请侯爷解惑。”唐文海憋了半天,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安江顺也没有不耐烦,而是让唐文海在一旁坐下,他对唐文海说到:“你是想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是吧?”

    “正是。”

    ‘其实,我也是听一个奇人所讲,之所以打造这支船队一来是为了派人去探索,一探究竟,若是真有玉米土豆这种作物,就乃我大唐之福,其二,我大唐南北上万里海疆,若是有大船能真正实现南北海上交通,便于南北物资来往也是我大唐之福,水运始终要比陆地运输更快更节省成本,就算你们探索失败了,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一批成熟的远洋水手,组建更多大船船队。”

    “职下明白了,后也高瞻远瞩实非我等能比。”

    安江顺笑而不语,这时他手中的鱼竿猛的一顿,“有鱼上钩了!”

    看着鱼竿前段弯曲的程度,安江顺说到:“看样子某今日钓到这鱼还不小!”

    安江顺也算是一个熟手了,知道不能一下猛拽钩,那样鱼儿容易脱钩,他有意识的松了两下钩,确定这鱼确实咬上了,才猛的一下将鱼提出了水面,好家伙,果然是一条大鱼,似乎还是条石斑鱼,唐文海从小在海边长大,帮着安江顺把鱼装进了一个大水缸,说到:“日后这出海了,钓鱼撒网便是兄弟们必备技能了,偶尔吃一些新鲜鱼肉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已经让匠人为你们特制了一批陶盆,用这些陶盆撞上泥土种上一些新鲜蔬菜,每个兄弟隔上两日吃上一些,不吃菜这人可容易得病啊。”

    “侯爷考虑万全。”

    听到安江顺钓上了一条大鱼,一旁的李月婵和正在欣赏海上好风光的一些官吏都围了过来,两个孩子对大人的事情不太懂,他们只知道自己爹爹钓了一条大鱼,兴高采烈的围上来要看看大鱼。

    安江顺高兴地把孩子带到放鱼的水缸前,本以为孩子要夸赞爹爹,谁知道两孩子看了一眼就说到:“好丑呀。”

    两个孩子朝着母亲跑了过去大声吼道:“阿娘阿娘,爹爹钓了好大一条丑鱼鱼上来。”

    听到孩子天真无邪,船上所有人都笑了,安江顺也笑了,确实这石斑鱼的样子确实不好看,不过安江顺却是知道这鱼的味道那可是好极了,而且这条鱼目测有个五六斤,绝对美味。

    安江顺让唐文海找来一个会杀鱼的,把鱼那去杀了,然后端来一个火盆,就在船上烤起了鱼肉,很快滋滋声音就让周围的人留下了口水,两个孩子也顾不得鱼丑不丑了,围在安江顺身边想要吃鱼。

    安江顺给了两个孩子两片鱼肉打发了两姐弟,而后又对周围的官员说到:“大家一起尝尝。”

    “侯爷真是好手艺啊。”

    “不错,不错,这鱼肉嫩滑鲜美,好鱼啊。”

    “海洋拥有无穷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今日带上你们不仅是让你们见证朝阳号下水,更重要之事是想借此机会告诉你们,这片海洋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仅是这水面之下鱼群就数不尽数,若是我们能大力发展捕鱼业,就有更多百姓能吃上肉食,而不仅仅局限于果腹!”

    “一艘船便可运载百石粮草,海运更比河运便捷,朝阳号不过是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能有更大之船只下水起航,能运载更多货物,更快航行。”

    安江顺站在船头大肆宣扬海运对国家对经济对百姓的好处,给一众官员留下了深刻影响,也在小承武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为后来安承武成为帝国海事大臣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