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60章:安东军!
    被李亨心心念念的安江顺此时正在南下的路上,刚刚过了魏州,安江顺就接到了李亨信使送来的消息,潼关失陷,面的即将到来的叛军主力,李亨放弃了雒阳城。李亨实在是没有勇气在守下去了,叛军主力在这大半年的战斗中虽然减员不少,但也还有十几万主力精锐,李亨手中就只有两万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新招募不久的新兵,或者称之为壮丁更为合适。

    实力相差如此悬殊,李亨选择了弃城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李亨贵为皇子,后面更是贵为太子,从未真正带过兵,面对这样困难的情况,李亨这个时候弃城虽然让雒阳百姓很伤心,很痛心,但是呢,矮子里拔高个,李亨至少比李隆基这个皇帝好的多了。至少李亨还敢拼一拼,李隆基遇事就跑了,在很多百姓看来,如果不是皇帝带着那么多人跑了,这潼关,这雒阳城也许还不回那么快的陷落,说不定就能坚持到冠军侯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由于潼关和雒阳相继丢掉,安江顺原本预计的战场被迫从关中转移到了中原一带,而且安江顺需要面对锋芒更胜的叛军,安江顺原本的计划被彻底的打乱。

    当李亨见到安江顺的那一刻,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出来,从雒阳才撤走的李亨丢掉了所有的所谓荣誉啊,尊贵啊,他就是一个落难的太子,正所谓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李亨带着几千士卒一路北上,许多士卒悄悄的脱离了队伍,和安江顺汇合的这天,跟在李亨身边的士卒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三千余士卒垂头丧气,全然丧失了希望。

    官军连连败退,跟着李亨的士卒看不到希望自然会离开,不过现在他们和安江顺汇合了,和大唐的不败战神安江顺汇合了,跟着安江顺打仗,所有人的想法为之一变,在大唐将士心中就有一种可以说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跟着安江顺打仗他们一定不会输!

    “兄弟们,你们辛苦了。”安江顺走到跟着李亨一路北上的这些士卒身前说到:“国家蒙难,承蒙有汝等将士为国征战。这些日子苦了你们了,还有那些为国牺牲的兄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大唐最终的胜利。”

    “很多人都知道,安禄山是与本将军从小生长的发小,本侯也从来不会避讳此事,这是事实,本侯说不是那是在欺骗众兄弟,本侯还可以告诉汝等一件事,那就是本侯与安禄山名为发小,实际上我们则是生死仇敌,不仅是因为安禄山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国家,还因为安禄山曾经派人暗杀过本侯。”安江顺语出惊人,看到众人脸上怀疑的神色,安江顺笑了笑说到:“我知道你们都不相信,可事实就是这样,安禄山在十几年前密谋暗杀我,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我离开了朝廷,外面风传我与圣人产生了矛盾,圣人猜忌我那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实际上是本侯对朝廷之争产生了厌恶,尔虞我诈的政治让本侯感到了疲倦。”

    安江顺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连这些辛密都说了出来,而且不加任何掩饰,安江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实际上他是在为了自己的身份做铺垫,“当年我离开朝廷的时候,圣人曾经派高力士送给某一封密旨,说是只能在国家危亡之际才能打开,安禄山造反某想是时候打开了密旨了,所以我复出了,如今我成为了辅国大将军,身负重任,可这要挽救国家危亡,靠我一个人那也是不够的,还要靠兄弟们的支持。”

    “所以,兄弟们,告诉我,你们愿意吗?愿意跟着我再继续征战沙场,为国效忠吗?”安江顺大声的问到所有将士。

    “如果你们不愿意,可以,某可以做主让你们各自回家,不必再继续打仗了。”安江顺抛出了两个选项给校场上的三千余将士选择,现在是兵力稀缺的时候,这三千有过战斗经验,训练也算充足的士卒很是珍贵,若是能都留下,安江顺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无论安江顺有多希望留下所有人,安江顺也不会做出那种勉强人的选择,强扭的瓜不甜,让这些士卒继续留在军中,说不定以后反而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现在,不愿意继续征战的兄弟站到我的右手边来,愿意的兄弟留在原地不动,这关乎着个人生死,所以不要影响他人,做你们自己的决定就好。”安江顺让兄弟们开始做决定,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终于有人动了,他没有影响别人,一个人低着头径直走到了安江顺右手边站定。

    有了带头的人,很快队伍中走出了两三百人,安江顺还是没有说话,一旁的李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每一个士卒就是一分希望,现在人越走越多了,这怎么能行。

    安江顺用眼神制止了想要上前开口说话的李亨,安江顺朝着李亨摇摇头,让他不要干涉兄弟们的选择。

    一炷香过后,安江顺这才出声说到:“我很高兴,还有这么多兄弟选择留下,至于选择离开的兄弟,本侯也不怪你们,本侯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不能怪大家,好了选择离开的兄弟留在原地,其余兄弟回营会有人安排你们。”

    选择留下来继续作战的士卒离开后,安江顺这才对其他的人说到:“至于你们,马上就有军需官来,没人五百小铜钱,这是给你们回家的路费。”安江顺的话让所有人将目光看向了安江顺,不知道威慑呢,这一刻他们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刚才的选择了。

    然而安江顺吩咐完最后一句话后径直就走了,没有给剩下的兄弟任何说话的机会,看着离开的安江顺还有太子,突然他们的心中像是丢掉了什么一样,就堵得慌。

    回营的路上,安江顺看着脸色愁苦的李亨问到:“怎么了,是不是觉得我刚才很奇怪?”

    “是啊,姐夫,你为什么要让这些士卒回家呢?刚才选择离开的士卒可是有六七百人呢?”

    “让他们离开比让他们继续留在军中更有利。”安江顺对李亨说到:“你仔细想想,这些人已经对战争失去了信心,厌战情绪每日都在折磨他们,让他们离开,对他们好,对我们这些剩下的人也好。”

    “留下他们,他们的情绪还会影响更多人,也许就在将来某一天某一个人就会爆发,作为全军统帅,我不能让这样的隐患继续留在军中。”安江顺对李亨解释到,李亨是太子也是未来的皇帝,安江顺还是不想和李亨之间关系闹的太僵硬,所以他选择了给李亨解释一下他的用意。

    第二天,李亨带来的人,正式全部加入了安江顺麾下成为新安东军的一部分,同时,安江顺派出了八百人护送李亨一家人前往幽州,李亨不懂打仗,在前线待着也没有意义。不如将李亨送到幽州,让李亨建设后方,也算是发挥所长了。

    安江顺统帅六七万新安东军以及沿途集结的各地地方军队一共十万大军汇集在魏州,刚刚进入雒阳的安禄山得知安江顺复出并且重建安东军,而且距离雒阳只有两三千里的时候,说实话,安禄山心中也有些打鼓,毕竟安江顺的威名那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

    就在安禄山准备集结大军去和安江顺决战的时候,两个坏消息拖住了安禄山的步伐,第一个坏消息从西边传来,退到汉中的郭子仪率领军队不但袭击安禄山的侧后方,极大的影响了安禄山后方根据地的安稳,第二个坏消息则来自南边,到扬州的李隆基在扬州重建朝廷,并且宣布扬州为临时京城,召集军队封锁了淮水沿线,以淮水为前线基地开始反击安禄山的叛军。

    这两个坏消息极大的影响了安禄山的机会,让安禄山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去和安江顺的新安东军决战。无奈之下,安禄山只能派自己的心腹大将史思明带着五万安西军和八万大食军队前去讨伐安江顺,剩下的主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回到陇右等地抗衡郭子仪,一部分则反击淮水一线的官军。

    史思明于九月底的时候从雒阳出发,一共十三万军队,全都是安禄山麾下最精锐的军队,足以看出安禄山对安江顺的重视和忌惮,叛军只有十三万大军,这让一直都在担忧的安江顺暂时放下了心,至少在兵力上两军相差还不算特别的悬殊,三万人的差距并不算什么。

    “叛军到什么位置了?”

    “刚过冀州,再过十天应该就会抵达魏州地界。”彭宇对安江顺汇报到。

    安江顺点了点头,指着地图对众将说到:“由于军中有不少士卒没有上过战场,所以这一次本侯并不打算主动出击,而是防守反击。”